救災的中國速度 屈穎妍
屋漏兼逢連夜雨,貧窮落後再加上內亂的緬甸,早前更發生7.9級大地震,導致超過2000人死亡,緬甸是近鄰,所以我國第一時間去幫忙。
地震是在3月28日中午發生,29日早上,雲南救援醫療隊一行37人已攜同生命探測儀、地震預警系統、可擕式衛星、無人機等物資,抵達緬甸參與救援,是首支抵達緬甸的國際救援隊。
同一時間,16名來自民間的救援組織「中國藍天救援雲南隊」亦從陸路出發,帶同急救包、發電照明設備和破拆工具等裝備,由雲南進入緬甸救災。
同日上午,由國家應急管理部召集,包括北京市消防隊、中國地震應急搜救中心及醫療人員組成的82人中國救援隊,亦乘包機從北京起飛,直赴緬甸。國家宣佈提供1億元人民幣緊急人道援助予緬甸政府。
都是29日,我們香港亦派出由保安局、消防處、入境處和醫管局人員組成的51人「特區救援隊」,連同兩隻搜索犬及9噸物資趕赴緬甸,特區政府亦預留3千萬元作緊急賑災之用。
救災要與時間競賽,為了爭取救人的「黃金72小時」,我國多隊救援隊在地震後24小時就從四方八面抵達緬甸,一下飛機即熬十多小時長途車到災場。
緬甸3月平均氣溫攝氏35度以上,隊員要背負自己的行李和救援裝備,每人負重超過25公斤,工作非常艱辛。
從前每逢天災,大家只會見到西方救援隊或者國際志願組織出動,今天,我們有能力幫助別人了,不單擔起道義,更成為國際救援的領頭羊。地震讓大家見到中國速度,更顯出我們的大國擔當。
#TV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