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17560
大體而言,泰國山區是由兩個地塊碰撞而成的。西側的是撣-泰地塊(Shan-Thai Terrane),東側的是中南半島地塊(Indochina Terrane)。這兩個地塊在三疊紀的晚期,也就是印支構造期發生碰撞。這個時期早於我們熟知的喜馬拉雅山造山運動。兩個地塊碰撞後,西側的撣-泰地塊呈現順時針方向轉動,形成了他念他翁山奇特的S型走向。從泰國自然資源與環境部轄下的礦業資源局(類似台灣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所釋出的活動斷層地圖中,便可說明上述兩個地塊碰撞的痕跡。
同時,在該單位釋出的泰國地震災害分析圖中,把東北部依善地區(綠色)視為超十分安全的區域,而泰緬邊界的山區(紅色)則是最可能受災之處。舉例而言,2014在清萊發生規模6、深度才7公里的梅老地震,就在紅色區域。
值得注意的是,曼谷沒有活動斷層經過,但大曼谷都會區仍被劃在第二危險的橘色區域。會列為橘色的原因除了離紅色區域很近外,橘色長條狀區域還是兩個地塊的縫合帶。該主管機關對於橘色的定義是:「震度5-7級,絕大多數可以感覺到,沒有加固的東西會翻倒。」泰國使用的是麥加利地震震度(Mercalli intensity scale),和台灣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