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加索,或者擴展到現代同當代藝術,一般係要配合歷史脈絡同創作意念先會知道點欣賞同覺得感動
一幅香港夜景油畫如果畫到同實景差唔多,無畫家個人風格,其實只係出賣勞力。結果同用相機影再落個油畫 filter 無乜分別的話,係唔需要一個畫家特登花時間畫的。而你個所謂感動都好有可能只係因為佢畫香港,而唔係真係因為呢個畫家嘅呢幅作品或者意念;其他畫家畫同一樣嘢,甚至用 AI gen ,你都可能會有差唔多感動。呢 d 嘢淘寶幾百千幾蚊有好多藝術畢業生可以幫你訂製手畫。
相反,如果畫幅香港夜景油畫嘅時候,畫家唔甘於變成人肉相機,嘗試用個人嘅風格,意念或者演繹去扭曲現實,作品就會開始有藝術性。將呢個想法推到極致,就會係現代藝術想探討嘅嘢:究竟畫家畫畫係畫緊咩?要表達嘅係咩?做咩唔用相機就算?
畢加索個種一眼唔知佢畫乜 9 嘅狀況就係呢種探索嘅過程。你睇返畢加索早期作品(藍色時期之類),佢唔係唔識畫得似所以亂畫,佢畫傳統油畫功力都係非常深厚的。
現代藝術以至當代藝術點解咁“難睇”,係因為已經超越左似唔似就係靚唔靚嘅傳統觀念,而係用自己嘅作品挑戰同實驗藝術人性美學嘅定義。當中有好多濫竽充數嘅空間,但真正突破性嘅作品係會有料有故事有獨立突破嘅想法的。
至於原圖呢堆字有冇料,我無乜受過當代藝術訓練就唔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