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停滯 是 人性 科技進步 是 被迫 全球皆然(chenglap)

五獨通過

22 回覆
1 Like 1 Dislike
五獨通過 2017-09-07 00:52:36
http://www.ptt.cc/bbs/C_Chat/M.1504407408.A.A60.html

作者 chenglap (無想流流星拳)                  看板 C_Chat
標題 Re: [問題] 是什麼導致科技無法進步?
時間 Sun Sep 3 10:56:46 2017
───────────────────────────────────────

※ 引述《kobe30418 (謝小笨)》之銘言:
: 之前看了一堆異世界的YY作,突然想到為什麼作品中的科技樹如此進步緩慢?
: 是因為魔法的方便性導致人類無法創新,還是因為魔物騷擾,導致人類無法在安穩的環境
: 創
: 像是在小白臉的生活這部,船的製造就有了一定的科技成長,結果人類連一點機械都沒有
: 女主角在看了一堆科技後也沒想過要用科技解決很多不變
: 到底科技的進步要靠哪部分的提升才能昇華?

首先, 科技進步這件事, 即使在我們的世界也是非常異常的.

人類的文明存在了至少六千年, 而科技急速進步是這幾百年的事情, 而且嚴格
來說, 是在人類文明的一小部份, 也就是所謂的「西方世界」發生的事情. 在
東方, 不論是中國大陸日本還是臺灣, 用了同樣的時間, 科技也是沒有跟中世
紀離太遠.

也就是說, 與其問為何科技不進步, 不如說科技沒有進步是常態, 科技會有進
步才是一種異像, 而我們只是剛好生活在這種異像當中. 就像後宮漫的角色每
個都被一堆美女包圍, 但正常來說美女的比例並不可能那麼高.

就算去到今天的臺灣, 香港這種社會, 科技也經常沒有任何進步, 並不是因為
那種科技不存在, 或者沒人想到, 或者沒人開發出來, 而是社會本身並沒有科
技發展的空間. 你看宋應星的「天工開物」, 古代東亞的科學家其實多如星恆
, 但是他們的共同特質, 就是沒有發展, 他們發現很多東西, 甚至發明很多東
西, 但是在社會主流價值觀中這些沒有價值, 他們如果名字被記著, 多數是因
為成功考試當官而不是因為科技上的貢獻.

至於他們在科學上做的事情, 社會普遍不能理解, 沒有興趣, 或者視之為奇技
淫巧, 或者看不出價值, 或者不重視, 或者視為獵奇, 玩具, 甚至覺得是做怪
事的怪人, 被人嘲笑. 去到今天, 在八卦版上戰人生勝利組. 但人生勝利組的
定義是甚麼呢? 繼承家產豐厚, 長得帥, 有老婆, 有兒女的人, 或者當了高級
公務員是人生勝利組, 這就是社會主流價值觀, 你想當這樣的人, 還是「開發
了很有用的科技的工程師」? 如果後者既不能得到尊敬, 也不能得到資金, 就
算是後者也只會花時間去成為前者, 就像宋應星, 他也會去參加科舉一樣.

發明電話的貝爾炸掉了他的實驗室, 如果你沒有社會認同, 又怎可能容許你炸
掉實驗室? 先不講錢或者包容, 沒把你看成危險的怪人罪犯已經很給面子了.
更不要說科技的發明怎樣動搖社會的道德和既有規條, 經濟, 每個科技都會使
一堆道德和產業受巨大挑戰, 工廠令多少織布工失業? 失業又會帶來社會多大
的動盪? 科技的發展本來就是令社會不穩的元素.

科技的發展, 往往出於激烈的競爭, 甚至戰爭, 那是因為只有在這種生死之地
, 人類才願意拋棄一堆感情, 政治, 社會, 規條的因素, 老老實實的選舉最優
秀的科技, 而不願意接受科技的人則直接被打死. 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戰, 還是
一堆將領堅持騎兵是人類千年來的王牌兵種, 飛機是玩具, 第二次世界大戰很
快還是堅持機槍加戰壕以及巨艦大砲, 這些人把自己的想法帶入戰場. 信長也
拿連農民都能用的火槍去打敗武田軍, 科技是透過人殘暴地淘汰掉而進步的.

可是不到最激烈的競爭, 我們都不願接受這種殘暴, 就像說, 以前的單機遊戲
, 或者沒有電腦CG的動畫, 我們都不是很多人迷戀嗎? 但他們敵不過市場的
力量. 同樣地, 很多人都迷戀科技改變前的世界和生活, 而盡可能的對抗科技
的改變.

如果去到五十年後, 像銃夢那樣, 到處都是人體改造的科技, 我們又是否能接
受? 可能我們就會像現在的老人一樣, 不斷的批評那些改造人不倫不類, 或者
堅持就算衰老也是肉體比較好, 或者害怕人類不再人類了, 如果到時社會由我
們去決策, 可能就會立一堆法去禁止改造人科技, 拒絕投資.

所以異世界並不那麼難理解, 一個科技不發展的異世界, 其實和清朝以及諸後
繼者們很相像的, 就是一個價值觀與環境容不下科技發展的社會. 你把科舉代
換成魔法或者該世界注重的東西, 例如鍊金術, 超能力, 都是一樣.

--

我在 SOS Reader 上的專欄, 如果喜歡就訂閱吧.
https://sosreader.com/project/chenglap
我會主要在上面放我對國家, 民族, 身份認同的文章.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_Chat/M.1504407408.A.A60.html

推 xxx60709: 西方會爆發科技出自於哲學和競爭
→ xxx60709: 像大航海也是逼出來的

→ akuma183: 大清帝國表示:那些都是奇技淫巧

推 melzard: 現在大家最新擔心的是人工智慧

推 sdhpipt: 其實之前也是有重大科技進步的 比如春秋初期到戰國中期
→ sdhpipt: 農地單位產量提升了超過十倍 這樣的進步幅度極大了
五獨通過 2017-09-07 00:53:04
推 xxx60709: 西方會爆發科技出自於哲學和競爭
→ xxx60709: 像大航海也是逼出來的

→ akuma183: 大清帝國表示:那些都是奇技淫巧

推 melzard: 現在大家最新擔心的是人工智慧

推 sdhpipt: 其實之前也是有重大科技進步的 比如春秋初期到戰國中期
→ sdhpipt: 農地單位產量提升了超過十倍 這樣的進步幅度極大了

→ akuma183: 智慧手機10年前才出現 光這十年 我們的生活就改了多少
→ afjpwoejfgpe: 說現在是停滯期的,平常八成沒在看相關新聞

→ sdhpipt: 現代人對於科技進步幅度有過大評價 其實生活改變很小的

→ rockmanx52: 現在資訊流通量大又快 然後競爭又激烈 自然會有一種
→ rockmanx52: 「科技進步得很快」的感覺
→ rockmanx52: 但實際上如果畫成折線圖 最近五年的上升趨勢是比較緩

→ sdhpipt: 有興趣可以看一下杜魯門寫的他媽媽的訃聞 裡面有描述他媽
→ sdhpipt: 從幼年到死亡 生活的改變幅度 那個進步幅度才叫大
→ sdhpipt: 出生時還沒有電與內燃機 死前見證到原子彈爆炸

→ rockmanx52: 但如果跟二戰前比那個斜率當然不能比啊XD

推 dany9177: 看看為了促成工業革命的條件有多"反人類"就知道了...

→ sdhpipt: 工業革命之後 英國人的壽命反而降低 還不如當農奴 XD

推 jack0204: 不用到銃夢的程度,DeuxEX人類革命就一堆人反對了

→ rockmanx52: 你要不要來美國看看什麼叫做反科技...
→ rockmanx52: 我們這邊一直到去年才開始推晶片金融/信用卡喔
→ rockmanx52: NFC付費現在也還是只有小商店跟部分超市支援
→ rockmanx52: 甚至部分超大型連鎖店直接貼公告「本公司不爽用NFC」

推 melzard: 連鎖店那是成本問題的樣子?
→ melzard: 如果弄一套系統會幫他賺更多錢最好他會不裝

→ rockmanx52: 成本?我說的可是像WalMart、Target這種超大的喔
→ rockmanx52: 反而小的或是地方型的對這種東西接受度會比較高

→ sdhpipt: 支付系統這種東西本來就有後發優勢 非洲其實線上支付超級
→ sdhpipt: 進步的

推 reinhert: 中國大陸那邊就是沒有一開始的系統所以行動支付發展的超
→ reinhert: 快,但像日本這種舊系統已經用習慣的地方要導入新支付
→ reinhert: 系統也是困難重重
五獨通過 2017-09-07 00:54:40
http://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6777/711536

作者:chenglap

階級流動的誤區



隨著代工工業經濟走到盡頭,利潤越來越低,風險越來越高的時候,透過工業成長期帶來的種種機遇也隨之消失。不少國家都出現以青年為主角的動盪,坦若我們深入觀察,便會留意到,我們一直以來都是靠著工業發展填補各種產業空位,因此產生一些年青人由貧入富的機會,然而,這些機會也會因為經濟結構成熟而後失去。

人類自古以來所有發展時期都會有此瓶頸,例如有大量未發展土地時,青年會拓荒開墾,成為新土地的主人,但當能發展的土地都發展得差不多時,這種機會就失去。又例如在征戰時代,青年成為士兵,靠著戰功取得領地,甚至像朱元璋或豐臣秀吉一樣,從社會底層到天下的霸主。歸向和平時,能夠從中建功立業的機會也會消失。在航海的時代,發現新的貿易商品,航線,就是年輕人的機遇,這漸漸也會全部被發現的。

這些文明向橫發展的情況,就構成了「階級流動」,比方說,一個農民可以因為參與征戰,而得到冊封土地,而成為貴族,一個沒有土地的佃農會因為拓荒而成為擁有土地的自耕農。去到工業時代,則是成為某產業中成功的老闆,專業人仕或幹部,擁有大量房產之類。

有些人認為,年輕人不滿,是因為這種「階級流動」的機會沒有了,如果能給他們階級流動的機會,那麼他們的不滿就會減少。換句話說,就是增加「榮達」的機會,問題就好像會解決了。

這個說法對嗎?這是很好的問題,他不能說對還是不對。自古以來科舉制度就是提供了這樣的希望,雖然歷史來看,科舉的背後也有很多階級的優勢在。但他至少讓人覺得社會底層可以透過讀書,成為士大夫當官而翻身。然則,我們觀看歷史,也發覺科舉本身成為穩固保守的士大夫階級的制度,阻止了大部份的改革,使朝代最終因為內部問題積惡難返。

這種是「向上流動」的一個漏洞,所謂向上流動,就是「讓年輕人在未來成為現在所定義的成功人士」,如果在古代王朝時代,問一個士大夫怎樣增加青年人向上流動的機會,必定是開創更多的功名:可能更頻繁的考試,可能錄取更多的進士。他們認為成功的人就是考到功名的人,所以他們覺得解決青年人的問題,就是像他們一樣成功。

換句話說,是讓年輕人,從一個現在的底層階級,變成現在的高層階級。年輕人會在這過程中被高階級所同化,最後變成其成員,一個成為了士大夫的年輕人,思想就會和其他士大夫一樣,他過去曾經有過異於士大夫的想法和觀念,都會隨著這個過程而磨滅。而無法接受士大夫一套的人,就很難變成士大夫,你找現代的科網企業家和出色科學家去考科舉,他們大概也是不想考的,那並不是因為他們沒能力,而是因為他們理念就是不一樣。

而如果科舉還延續,士大夫還在,我們就不會有現代的社會。沒有西方近代接觸的話,大概今天我們還在考科舉。這也是說,如果階級流動,指的就是讓年輕人變得更像現在的成功人士,那最後的結果,就是臺灣的下一代和未來,都會像現在一樣。怎樣的成功人士造就了怎樣的社會型態,如果以後對成功的定義也是一樣,社會型態也不會改變。

我們觀察西方近代的變化,例如新產業的領導者,都擁有很多和過去不同的特質。比方說臉書的主席,樣貌看起來不討喜,穿著也不是西裝革履。日本軟體銀行的孫正義其貌不揚,再往前說一點,愛因斯坦是個有著爆炸頭的科學家,蘋果的賈伯斯則看起來像個苦行僧,哲學家,他形象靠的不是圓滑,反而是一般被認為不會成功的完美主義。這些,其實不都跟我們過去對成功人士的印象和常識相違?各國在這些新世代的領導者下,擁有了前所未有的高端產業,這是有目共賭的。
五獨通過 2017-09-07 00:55:04
我們觀察西方近代的變化,例如新產業的領導者,都擁有很多和過去不同的特質。比方說臉書的主席,樣貌看起來不討喜,穿著也不是西裝革履。日本軟體銀行的孫正義其貌不揚,再往前說一點,愛因斯坦是個有著爆炸頭的科學家,蘋果的賈伯斯則看起來像個苦行僧,哲學家,他形象靠的不是圓滑,反而是一般被認為不會成功的完美主義。這些,其實不都跟我們過去對成功人士的印象和常識相違?各國在這些新世代的領導者下,擁有了前所未有的高端產業,這是有目共賭的。

在他們年輕的時代,他們社會的上層人士,成功人士,跟他們一點也不像。美國以前有洛克菲勒靠石油,福特靠汽車致富,唐納川普靠地產,可是微軟和賈伯斯都不是靠這些。他們並不是「向上流動」成他們當年年輕時的「上流階級」。他們反而是將自身的獨特性發揮出來,科網創業家就是科網創業家,不是福特這樣的工業家,不是地產大王也不是石油大王。福特不會搞出微軟,賈伯斯不會弄出石油,每一個世代的成功人士建立的企業,是在反映他們個人的特質。而不是複製前人的成功。

是故,我們說階級流動,也不該是想像如何讓年輕人變得像現在的成功者:例如成為大企業的總經理,高官,擁有大量房地產。不是提供他們機會成為過去的典範,這些過去也不可能解決臺灣未來的問題,未來的成功者與以前所定義的,從思想和形象都是全然不同的。

他們不再是怎樣苦讀讀上大學翻身,不是怎樣學一技之長在大企業找到好工作慢慢升上去,這些過去的故事都是屬於那七八九十年代的, 時代過去,便不會再重複,正如我們已經放棄了科舉一樣。未來要怎樣成功,我們該問的不是已有的成功者,而是年輕人看到未來會是怎樣的,我們想方法去協助他們達成他們的目標,那往往才是最好的出路。我們要相信未來的人比過去的人更懂未來,每個時代的經驗都只屬於那時代,並不應視為萬古的真理。

階級流動並不是讓現在的基層年輕人,成為現在的上流,而是讓年輕人創造「新的世界」,他們自然有新世界的新王者。而現在的上流,則悄悄的退下一步,成為一種文化而流傳下去。就像歐洲的貴族紳士,曾經是社會主角的他們今天變成了支援的角色,他們不勉強自己繼續當統治者和王者。讓時代推進未來,讓未來的人主導未來,而非停留在那曾經光榮的歲月,讓過去的思想陰魂不散,這樣,國家才會有未來。
五獨通過 2017-09-07 00:55:42
http://b.bbi.com.tw/Gossiping/1LFmm3fV.html

作者 chenglap (無想流流星拳)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問卦] 黃種人為何在世界上不強勢?
時間 Tue Apr 28 12:26:39 2015
───────────────────────────────────────

※ 引述《chenhan (雪人怕冷)》之銘言:
: 黃種人還有機會在地球上成為強勢種族嗎?
: 為何世界上各種資源都掌握在白種人手裡呢?
: 有人知道百大首富裡面個種族比率嗎?
: 還是只能把希望寄託在中國阿爸身上了

先不講甚麼種族的問題.

發達的國家之所以強勢, 在於他們整個國家對於人類文明的運作, 有著正確
的認識, 無論你怎樣的膚色, 最後要建立一個強大的文明與國家. 靠的是對
人類文明的整體理解, 特別是對經濟, 科學, 人文, 法律上的理解.

而西歐基督教文明的成功, 在於他們長期處於幾十個國家制衡的狀態, 這個
制衡的狀態使每一個國家為了超越其他國家, 而不斷啟用新的思想.

就以經濟為例子,

到底經濟是怎樣發展的? 西方文明不同的思考這問題, 給予新的理論和定義
, 例如認為「經濟就是透過以黃金換取貨物, 然後再用貨物換取更多的黃金
」, 也就是重商主義. 也有認為, 經濟就是「人類會先用生產力令自己吃飽
, 吃飽之後多出的生產力就會形成工業, 服務業」等, 這就是重農主義.

後來則開始去到經濟由「需求」去推動, 人類因為有了需求, 而對物資以及
別人的服務給予了價值. 去到現在, 經濟的思想還是不斷的推陳出新.

我們華人普遍對經濟的理解就是「不斷賺錢」, 完了, 如果對經濟的理解是
如此, 其實就是不理解經濟. 結果就是不斷有人賺大錢, 經濟卻越來越走向
病態和停滯. 我們的思想統一, 單一, 得到答案後, 很少會質疑已有的答案
, 就一頭的繼續衝下去, 就算出了很大的困境也不反思.

西方文明的強大, 源自宗教改革, 文藝復興, 將西文明從中世紀的思想鉗制
中解放出來. 西方人曾經是全部都是必須仕奉教皇, 面目含糊, 無分你我的
基督徒; 去到各種擁有了自己的身份, 信仰, 語言, 每一個不同的人, 都是
一個獨立的人. 這件事發生了約五百年.

初期的時候, 看起來就是基督教世界分裂, 變成了新教與舊教內戰, 歐洲從
團結走向分裂, 古代的異教思想復興, 戰爭, 動亂, 一片混亂. 當年的歐洲
人還覺得東方世界是樂土, 流行過所謂的東方主義, 追求東方的瓷器, 藝術
品, 非常的讚賞, 認為西方是個混亂的地方, 東方則生活舒適和平. 擁有大
量的人口, 強大的軍隊, 以及強大的經濟實力.

只是去到近代才發覺, 東方的大統一帝國是外強中乾的, 因為他雖然龐大,
人口眾多, 但卻因為不斷削除人與人之間的相異性, 而變得每一個人都越來
越失去個性, 最後完全失去了改進的能力. 反而西方世界卻是演出像春秋戰
國的時代的百家爭鳴.

西方就是有這樣的不斷改進的能力, 才不斷的變強, 至於其他人會不會變強
, 也是取決於他不斷自善, 不斷改進, 是否能進一步去理解人性與宇宙. 哪
天有任何一個群體, 在這方面超越了現在的西方文明, 則他們早晚也會因為
變強而超越現在的白人.

這跟膚色沒甚麼關係, 生命的本質就是不斷的改變, 演化, 革新.

而是在這五百年歷史中, 西方文明比我們更接近追求真理, 而我們則為了現
實, 為了保守, 為了穩定, 拒絕了革新, 拒絕了生命的本質. 而選擇了維護
既有秩序, 讓人活在謊言, 扭曲自我, 服從權力, 最後會變弱, 是因為我們
忘記了要追求真理, 那就怪不得別人了.

是我們自己選擇要變弱的, 就像臺灣不斷炒房, 大家明知這種行為對於人類
是無益的, 他不會從人類學懂更多的技術, 不會令人類的社會進步, 不會令
人類變得更完整, 他就只是賺錢, 讓有錢的人, 賺更多的錢. 但這些錢沒發
揮任何價值, 反而造就一群因為賺錢容易, 而更無能, 更沒有勇氣, 繼承地
產的二三世祖, 讓他們有錢去上流社會爭奪權力和虛榮, 吸乾改進人類文明
的能量.

白人就是不斷的問「為甚麼」, 然後找到不妥的地方, 抗爭, 改進, 最終兌
變, 我們的教育就是叫人少問為甚麼, 或者找到了為甚麼有問題, 我們還是
一句「現實就這樣了你能怎樣」甚麼都不做的讓這個問題繼續存在.

那, 還怪得白人取得大部份的資源嗎? 為甚麼? 問題就是在於我們不怎樣去
找為甚麼, 待別人餵我們答案, 而這答案還多數時候是錯的.

白人也不是全部成功的, 沒有抗爭, 沒有改變的人, 即使是白人也會是失敗
的國家, 即使是白人也會變成社會底層的失敗者. 但這樣才是健康的, 相反
讓一堆人靠爸和靠資產, 明明是懦弱, 懶於改革自己卻還是能成為「人生勝
利組」, 他們的幸福就是建立在令社會變弱之上.
五獨通過 2017-09-07 00:56:05
白人也不是全部成功的, 沒有抗爭, 沒有改變的人, 即使是白人也會是失敗
的國家, 即使是白人也會變成社會底層的失敗者. 但這樣才是健康的, 相反
讓一堆人靠爸和靠資產, 明明是懦弱, 懶於改革自己卻還是能成為「人生勝
利組」, 他們的幸福就是建立在令社會變弱之上.

如果你說你只是想要「黃種人」變強, 就寄望在哪個阿爸身上, 不管那是中
國, 還是日本, 而不是打算自己親手去實行, 有著這種沒出息的思想, 只是
想狐假虎威, 而不打算由自己開始變強. 西方的文明就是建立在這五百年裡
多少個抗爭, 研究科技, 改變文明, 推動世界的勇者, 而我們呢? 這五百年
出了多少個跑去考了科舉當官, 服從權力就以為自己很了不起, 或者買了很
多地就以為自己很厲害的人? 後面那些人領導的社會, 輸給前面那種人領導
的社會, 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那就已經註定了這世界上的資源是不應該給你的, 即使東方哲學, 亦主張天
道酬勤, 等別人做好所有改革, 自己就只是因為膚色相同就可以沾光, 這算
甚麼?


--

光輝歲月 - 你覺得我做 RPG 會有甚麼劇情?
https://www.facebook.com/leglory1988
想要知道下去的話點個 like 跟進看看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430195203.A.A5F.html
※ 編輯: chenglap (...), 04/28/2015 12:29:35

推 dirubest: 說到底就是民族性...

我是否定民族性論, 因為我直接覺得, 未有民族, 焉有民族性?
東方人貪財, 懦弱, 愛當官, 是因為他們還未是民族, 只是臣民.

他們是服從帝國的臣民, 沒有自己的民族身份與榮耀, 只有對著統治者
的屈從與恐懼, 沒有民族的尊嚴, 只有家族的利益. 當人類還未擁有民
族身份, 而只有被帝國統治的身份時. 大部份都是貪財, 懦弱, 愛當官
, 因為帝國永遠是壓抑你的尊嚴, 自身認同與語言, 才方便受統治.

方便受統治的順民, 自然都是那個模樣的, 貪財, 懦弱, 愛當官, 不就
是像牧畜的人類? 愛吃餵料, 害怕自由, 只是但求至上權力施捨自己稍
為好的生活.

這不是民族性, 這是牧畜性.


噓 p23j8a4b9z: 你知不知道在初期清朝之前都是中國海放西方國家

敗家子年青時因為繼承大量遺產, 而海放同齡人, 後來被別人超越了, 變成
窮人, 還酸溜溜的說自己曾經富有過.

這為何會被當成一種榮耀?

一個窮一輩子的人還可以說是先天不利, 富有過卻因為自作孽而變窮, 是完
全不值得可憐.


→ wakaul: 太複雜了 這很哲學 個人認為什麼科學大革命文藝復興
→ wakaul: 還不是因為大航海時代一堆歐洲海盜掠奪金銀財寶回來才開始
→ wakaul: 說白了軟實力建立在硬實力  中國要崛起  還不簡單
→ wakaul: 完全複製美國經驗 用美國的科學 美國的外交分化船堅砲利
→ wakaul: 金融壟斷  無遠弗屆的媒體宣傳  圍堵潛在對手
→ wakaul: 用這招最有效  等到硬實力建立了 中國的文藝復興自然會來
→ wakaul: 吃飽了才能寫詩畫畫對吧 你聽過非洲出了什麼偉大詩人嗎

賊認為自己之所以搶劫失敗,
是因為槍不夠大支, 子彈不夠警察多.
五獨通過 2017-09-07 00:56:49
http://www.ptt.cc/bbs/DummyHistory/M.1302797581.A.A48.html

作者 chenglap (無想流流星拳)               看板 DummyHistory
標題 Re: [假設] 如果歐洲不曾發生過黑暗時代?
時間 Fri Apr 15 00:12:59 2011
───────────────────────────────────────

※ 引述《zeuklie (Unlimited blade works)》之銘言:
: ※ 引述《tarantella (Arithen Jacks Zhang)》之銘言:
: 是 黑暗時代未必黑暗
: 但所謂黑暗時代的成因就是文化出現斷層
: 這是人為的斷層 是基督教刻意造成的斷層
: 所以「文藝復興」的時代西歐要從希臘把文明找回來
: 要把斷層補起來 然而仍然有許多文獻是今人知道曾經有過
: 但是已經亡佚再也找不回來
: 沒有補回來的洞就在那邊
: 後人為黑暗時代平反而謂其不黑暗
: 不能否定這個文化斷層就存在那邊

如果就我最近讀中世紀史的看法.
與其說是教會刻意製造一個文化斷層.

不如說, 在羅馬的制度崩潰後, 保護這些文化所依賴的社會消失掉.
因為羅馬帝國的崩潰, 就是底下所有城市散落, 大規模的城市生活根
本不能維持, 以城市生活為根底的文化也是無所依據.

想想, 如果今天突然打了一場核戰, 城市不再能居住, 大家只能去到
還有自給自足能力的農村生活. 再靠一些住在客家土樓那種要塞的黑
道保護才能夠生存. 我們今天會有的文娛, 娛樂等東西, 都不可能維
持吧? 羅馬帝國的崩潰就相當於這種情況.

今天我們的生活是很精細的, 想想光是生產一隻塑膠製造的牙刷, 裡
面就已經有齊世界各地的產業. 當年抗戰時代, 就曾經出現過一件你
想不到在二十世紀會出現的事情: 因為戰爭的緣故, 竟然無法生產火
柴, 大家都留意不到在戰爭使產業鏈斷裂後, 沒有了火柴的幫助, 二
十世紀的人類才赫然發現自己幾乎忘了火柴以外的方式生火方法.

後來還是靠一些老人回憶起火石才能生火, 另外一些人, 就採取了另
一個方法: 「收購舊眼鏡」

如果出現了甚麼事令我們整個產業鏈受了大打擊, 那就會出現像羅馬
帝國崩潰時的情況. 那多數的知識都會散失, 比方說, 一個程式員,
他可能會在這種災變中存活下來, 可是他就算存活下來, 他也會發覺
他的寫程式技術因為失去了電腦, 而無法在任何地方發揮作用, 然後
再也不會流傳或教育下一代, 隨著其死亡而消失.

當年教會也只是部份地把這些知識保存, 他們能保存的東西有限, 所
以也只會選擇性地保存他們認同的東西. 所以與其說他們製造了斷層
, 不如說他們從毀滅當中, 拯救了他們想要的部份, 而其他的就隨他
們埋沒. 後來, 當所謂的蠻族的權力安頓下來, 又重新開始需要經營
社會的知識時, 他們發現自己甚麼知識都沒有, 而變成了依賴保存了
知識的教士去幫他們教育下一代, 就形成了基督教稱霸的中世紀.

而中世紀的人們, 靠著修士們保存的這些典章制度等, 一直經營社會
, 發覺都是有效的, 漸漸習以為常而認為是必然, 唯一正確的方法,
而不認為有其他選擇和可能性. 所以「黑暗時期」比起文化斷層, 更
大的特徵應該是對於制度和社會發展的惰性.

社會總體的人, 認為人類就只要安於自己的階級, 信靠主, 就可以永
遠安穩的生活至審判日為止, 千年不變. 這種對於改變的完全否定,
宿命論, 才是「黑暗時代」可以稱得上是黑暗的地方. 羅馬的崩潰是
在於羅馬本身制度和思想的限制和缺憾, 那可以說是不能避免的, 但
是黑暗時代是社會的惰性.

文藝復興就是在君士坦丁堡崩潰, 接觸新大陸不同的民族, 等等多重
的思想衝擊之後, 使歐洲人體會到「社會根本就不會不變」. 巴森的
「從黎明到衰頹」就有寫到, 歐洲人從基督徒這個身份中覺醒出「自
己的身份」, 是因為那時代很多事情令他們想到, 此基督徒與彼基督
徒並不一樣. 而在此之前, 基督徒是認為所有基督徒都是差不多的.

假設羅馬從不滅亡, 但世界還是永遠依羅馬那一套運作千年, 那也只
是另一個黑暗時代. 因為如果社會一直都是羅馬那模樣, 也是另一種
僵化, 另一種惰性. 黑暗時代並不黑暗, 但是「黑暗時代」一詞是一
種決心捨棄重覆過去的標誌, 後來我們不再用黑暗時代一詞去形容那
時代, 是因為我們已經體會了文藝復興的精神, 不再僵化和被習慣拘
束, 貶低那時代就不再有價值.

事實上, 如果不是君士坦丁堡被攻陷, 如果不是東方的香料貿易被奧
圖曼佔奪, 如果不是奧圖曼是不好說話的異教徒, 西方根本也喪失了
對外發展和向上發展的動力. 他們也很樂意在歐洲, 再過一千年騎士
教士和農奴天天在農家樂的生活, 羅馬帝國在滅亡之前, 早就不再擴
張, 而安於已有的一切而懶惰.

也就是說, 就算羅馬沒崩潰, 也不過是停留在某一點而已. 就像中華
的王朝帝國, 即使他們不再羅馬一樣滅亡後陷入長久的分裂, 而再統
一天下, 社會又有何躍進呢? 如果沒有黑暗時代, 可能歐洲就是在羅
馬帝國分裂成, 戰亂百餘年又出另一個羅馬帝國, 之後分久必合, 合
久必分, 但每一個新的帝國比起上一個都進步不大.
五獨通過 2017-09-07 00:57:11
也就是說, 就算羅馬沒崩潰, 也不過是停留在某一點而已. 就像中華
的王朝帝國, 即使他們不再羅馬一樣滅亡後陷入長久的分裂, 而再統
一天下, 社會又有何躍進呢? 如果沒有黑暗時代, 可能歐洲就是在羅
馬帝國分裂成, 戰亂百餘年又出另一個羅馬帝國, 之後分久必合, 合
久必分, 但每一個新的帝國比起上一個都進步不大.

那看來沒有哪裡比黑暗時代好, 甚至可以說, 就是因為歐洲的國家不
及東方的大帝國強大, 他們才需要發展航海, 貿易等方式, 去得到他
們想要的東西. 觸發了文藝復興, 如果歐洲一直都有強大的羅馬帝國
, 在領域上能有他們想要的香料時, 那又有甚麼誘因讓他們作出大航
海呢?

歐洲的文藝復興, 是在環境和利潤下偶然激發出人類對抗惰性, 最後
產生社會大規模變革的效果. 而導致人類衰落的, 也不是甚麼黑暗時
代, 而是人類對既成制度的習慣和依賴.

--

基於思源的概念, 而宣傳的的香港 BBS:
telnet://hkday.net
民國無雙更新 v1.21 抗戰篇 - 蘆溝曉月:
http://sites.google.com/site/kowloonia/hom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
五獨通過 2017-09-07 00:57:40
https://www.ptt.cc/bbs/CrossStrait/M.1295072677.A.F87.html

作者 chenglap (無想流流星拳)               看板 CrossStrait
標題 Re: 沒事閒聊
時間 Sat Jan 15 14:24:34 2011
───────────────────────────────────────

※ 引述《Scion (我只是輛小tC)》之銘言:
: → chenglap:西方「窮則變」, 東方「富才變」      222.167.25.80 01/15 13:07
: 窮則變時,賭得是運氣,我試一次,成功了就噱爆了,沒成功反正爛命一條
: 富則變時,靠得是實力,試一次,不成功再試,一直到成功為止
: 創新這種東西是很現實的,每個人都在看Bill Gates,Zukerberg休學賺大錢
: 又有多少人看到大學沒讀完生意失敗流落街頭的那些人
: 電影裡主角永遠衝第一個都不會死,往隔壁樓一跳都可以剛好抓到邊邊
: 現實中要去試的話結果又會是如何呢?
: 美國每年研發預算這麼多,項目可能有百萬計,真正有搞頭的1%都算誇大了
: 問題是台灣有沒有那99%的多餘資源可以浪費?

創新根本就不需要大量的資源.

當年之所以有 Linux 是, 寫 Linux 那傢伙在大學裡讀書的時候, 因
為 MINIX 只能用在教育上這點很肚爛, 結果他就開發了 Linux 了.
不是拿國家資源, 開一個大實驗室, 先請一大堆研究人員燒錢, 而是
一個人自己覺得既然沒有自己想要的東西不如就自己寫了.

有一種東西, 你想要, 他不存在, 那你怎辦? 等他存在, 還是自己去
達成他? 這是思想的分別. 我這麼多年工作, 發現東西方人最大的分
別, 不是他們有錢, 而是他們有膽. 他們也許有時很懶, 不會跟你爆
肝, 但他們很容易對事情產生興趣, 並無償的投入大量的熱情.

創意根本不是非自願地爆肝爆出來的, 爆肝也爆不出甚麼創意. 創意
建立在對生命的熱情上, 東方人對生命的看法是充滿了危險, 恐懼和
無奈, 覺得這世上多是壓迫, 妖怪, 混亂, 貧窮, 希望的是保持自己
在別人劃定的一條安全限界上. 西方人對生命的看法是, 它只有一次
, 你試是死, 不試也是死, 最令人後悔的事情是不能掌握在自己面前
走過的機會和時機. 這決定了大家做事的方法不同.

西方追求建立成就. 他們可以嘗試, 失敗, 重挫, 站起來, 嘗試, 失
敗, 重挫, 直至有一天是成功的. 所以他們有那種百戰不折的毅力.

東方追求避免失敗. 所以不願嘗試, 東方人期望人生是一直順利, 成
功在開始, 也成功到尾. 一次挫敗就能令一個人頹廢起來, 他們會為
了不失敗而拼命, 爆肝, 但一旦失敗了呢? 要爆肝可不是因為要發揮
創意, 而是不發揮創意, 就只有用肝去換取競爭力呀?

就像我在某遊戲設計版中, 看到這樣的言論:
「其實我很想設計遊戲的. 但我已經 25 歲了, 不是能承受風險的年
 紀了... 巴啦巴啦. 」

甚麼教育導致年青人變得這麼膽怯?

二十五歲就已經不是能承受風險的年紀了? 那誰要承受風險呢? 只剩
下最有錢的, 投入大量金錢也根本就沒有經濟風險的富家公子嗎? 但
贊成這種論調的人還真的不少.

我從小時候就疑惑, 每當我試一種新的運動或活動時, 其技巧必然粗
劣, 那多數會引起附近的人嘲笑. 可是漸漸我掌握了技巧後, 我卻不
會做得比別人差, 任何人一開始都是從失敗和弱小開始的, 然後我要
更多人去參與, 別人的答案卻多數是「我都不會____, 怕被人取笑」
, 但有誰第一次就可以踢得很好的? 大空翼? 人第一次總是幼稚, 嘗
試是一種勇氣, 為何在這社會卻會嘲笑嘗試的人, 反而覺得站在後面
甚麼都不做比較理性和有面子?

這種自幼嘗試新東西, 害怕被取笑, 而不去試的心態, 造就了東方人
成長之後對於創造嘗新的怯懦, 自己既不想做, 也對於別人的創造投
下不信任票. 對於已經成功的創造, 則說是叛離經道, 奇技淫巧, 這
些社會是以恐懼和不信任為基石的.

變, 本身依靠的是實力而不是運氣. 一個人能寫出 Linux 和他中了
六合彩頭獎是兩回事, 人是要有勇氣和實力才能夠「變」.

至於運氣, 不論你願不願意變, 你的人生也都是賭運氣. 就當你在上
世紀五十年代, 做生意致了富, 你有充足的商茶實力吧? 然後你就被
人拉去鬥了. 這世界上大部份東西都受運氣左右, 而不僅創新. 就算
你不創新, 你的命運還是受運氣很大的影響.

若說嘗試是浪費, 那麼, 有機會而不去把握, 難道不是浪費? 然後有
機會不把握而導致日後的衰落和貧窮, 難道又不是風險? 當承受因為
前輩們不願意冒險最後的惡果時, 又會回說「如果當時怎樣怎樣做了
就好了」, 但撫心自問, 既然自己也是這麼不願意冒險的人, 自己的
前輩就是用同樣的心態, 錯失了機會的. 輸了不是運氣, 而是長久怯
懦的結果.
五獨通過 2017-09-07 00:58:05
若說嘗試是浪費, 那麼, 有機會而不去把握, 難道不是浪費? 然後有
機會不把握而導致日後的衰落和貧窮, 難道又不是風險? 當承受因為
前輩們不願意冒險最後的惡果時, 又會回說「如果當時怎樣怎樣做了
就好了」, 但撫心自問, 既然自己也是這麼不願意冒險的人, 自己的
前輩就是用同樣的心態, 錯失了機會的. 輸了不是運氣, 而是長久怯
懦的結果.

要看那些生意失敗, 流落街頭的人的同時, 也不妨妨看看有多少人保
守一生, 不敢冒險, 結果一樣是流落街頭. 有些人一輩子做一個職業
, 去到行業式微時, 已經無法轉行, 最後失去謀生技能, 這些事情,
不也是同時存在嗎? 在香港, 很多赤貧家庭, 就是在那些夕陽行業被
淘汰出來的, 有人認為懂打字就能謀生, 有人認為懂製衣就能謀生,
有人則是木金工, 而這些行業萎縮之後, 這些人一樣被趕出局. 一樣
是高風險.

大家期望一份職業可以安穩抱著薪金到退休, 大家都這樣想, 可是實
際上就是會被裁出來.

現在我們是工商社會不是農耕社會, 除了權力, 沒有甚麼事情, 是保
證你能夠在一百年前做到一百年後, 都能夠謀生的. 保持創造和變化
的能力和心, 才能夠適應多變的世界, 還是, 大家都去追求當公務員
鐵飯碗, 躲了這問題?

--

基於思源的概念, 而宣傳的的香港 BBS:
telnet://hkday.net
民國無雙官方網站:
http://sites.google.com/site/kowloonia/home

--
※ 編輯: chenglap 來自: ... (01/15 14:28)

推 jonahchang:香港老師是個有創業激情的人.

→ lucasyang:軟體的科技創新有些失業族搞出來的,被裁
→ lucasyang:員,又找不到理想工作,只好躲車庫寫程式.

我並不是指一定要創業.

人生有很多東西都可以試, 例如一項新的運動, 學一種新的語言, 去
一個沒去過的地方流浪. 人為何一定要活得像工蜂一般?

※ 編輯: chenglap 來自: ... (01/15 14:33)

→ Crazyfire:我覺得台灣很棒 但台灣已經是個定型的社
→ Crazyfire:會 我一直都為能去台灣以外的地方做準備
→ chenglap:沒有新血, 就會墮落.
五獨通過 2017-09-07 00:59:09
http://www.ptt.cc/bbs/DummyHistory/M.1334791561.A.CDE.html

作者 chenglap (無想流流星拳)               看板 DummyHistory
標題 Re: [假設] 當年台灣進行重工業替代
時間 Thu Apr 19 07:25:59 2012
───────────────────────────────────────

※ 引述《yusaku (yusaku)》之銘言:
: 為什麼一家三爽可以打爆台灣兩兆雙星就能從這裡看出來了。
: 三爽學會了投資技術、申請專利、提高毛利還可以用專利地雷陷害對手。
: 台灣學會的是改善製程、推動責任制、降低成本、削價競爭好維持毛三到四。

其實這也跟市場取向的影響.

分野是很明顯的, 臺灣的是橫向發展, 而韓國的是縱向發展. 橫向發展就是
因為相中「用大陸的市場, 複製臺灣的做法」, 換句話說, 臺灣在大陸的投
資有語言文化上的優勢, 使臺商在大陸擴張本身更容易, 但代價是這是一場
龜兔賽跑, 產業無法升級, 商業也無法升級. 橫向發展的改善企業體質方式
, 乃讓資金的性價比不斷變高, Cost Down 本身就是這種哲學的延伸.

在站上我看到的是把節約成本單純看成「付低薪」, 認為付低薪是問題所在
, 這對於純打工的想法來說可能是理所當然. 但其實問題不在於付低薪, 而
是社會對於產業升級的投資和決心十分的消極. 所以, 與其說問題是在於
cost down, 不如說問題是在於風險投資的極度退縮. 縱向發展的薪金未必
優越, 但是對於冒風險更新產業, 或者創新的鼓勵, 社會的態度一定是傾向
積極的, 特別是對於失敗的容忍程度. 害怕失敗的社會, 在縱向上是難以發
展的, 經驗主義橫行, 就無法面對產業的大變.

但這不是一個人或少數人的問題, 而多數是社會整體氣氛的問題. 也不僅是
資本家的問題, 這問題多數是滲入社會每一個階層的. 退縮, 消極, 計較的
風氣, 不僅制肘自己, 也會同時制肘所有想要發展的力量, 因為真正地動手
去做的時候, 九成只會遇到大家一盤盤冷水倒過來. 大家爭奪當人生勝利組
的方法, 是在社會上佔據一個更好的位置, 而不是為社會整體作出某些重要
正面的改變時, 這些勝利組只會令社會更為停滯.

若把市場看成一種資源, 這就是市場荷蘭病. 歷史上也不是第一次發生, 比
方說十九世紀末期的大英帝國, 成為了殖民時代的最後贏家, 擁有最多的殖
民地, 保障了最多的市場, 卻令英國在科研, 專利和產業上不思長進, 被德
國和美國超越. 英國的精英當時在做甚麼? 因為殖民帝國的龐大, 所以他們
在去當官員和殖民地的骨幹人員.

錢是一個表面, 甚至可說是一個結果, 所謂投資就是一群人共同相信一件事
然後一起下注. 投資的錢就是數字化了這個信仰. 形成一個產業巨人, 支撐
著巨人的, 是該社會本身已經累積足夠的共識, 亨利福特之所以成功, 美國
社會的特質是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臺灣在說「產業升級」的時候, 有多少人真心認為產業升級是必要的和最重
要的? 甚至很可能叫產業升級的人, 也只是因為當時產業升級合乎他的利益
, 一旦有機會走到別的位置, 例如加入了房地產業, 甚麼產業升級不關他事
時就拋諸腦後, 這樣自然是沒有升上去的動力.

--
民國無雙更新 v1.3 抗戰篇 - 蘆溝曉月:
http://sites.google.com/site/kowloonia/home
順便宣傳一下 SLG 版,
(C)lass > 8 戰略高手 > 11 GameTopics > 28 SLG
因為沒人氣的關係, 接下了版主之位. 想談戰略遊戲的, 不管新舊的都
可以過來. 我有玩過的多少都會答一下.

--
※ 編輯: chenglap 來自: ... (04/19 07:37)

推 LUDWIN:x灣的精英一樣也在考國考等當公務員
推 zhongxia:臺灣人也喜歡考公務員?囧
→ MOONRAKER:台灣人之愛考公務員達到令人髮指的地步
→ MOONRAKER:跟提倡此道者講這是浪費優秀人才 他會嫌你老調重彈
→ zhongxia:大陸考公務員熱的程度才真是無出其右者吧
→ chenglap:考公務員是因為對經濟和創業都沒有信心。
五獨通過 2017-09-07 00:59:45
https://www.ptt.cc/bbs/movie/M.1415383273.A.CC6.html

作者 chenglap (無想流流星拳)                  看板 movie
標題 [蒼雷] 星際效應與理想主義
時間 Sat Nov 8 02:01:11 2014
───────────────────────────────────────


看了一些影評大家都說這電影是硬科幻, 人性, 或者是講親情或
者愛為主.

不過我自己看的話, 我認為這個電影有一個主題是比較少留意的
, 那就是「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的衝突.

如果大家有印象的話, 這個電影的設定有一個很大的特色, 就是
現實主義者佔壓倒性的多數. 以一開始為例, 講人類的社會已經
衰落, 糧食變成主要的問題, 放棄大部份對外發展, 並直接說登
月是偽造的, 他營造出來的其實是一個只有現實沒有夢想的社會
, 一個大部份時間都是在談「食物」和「飢餓」的社會. 所有事
情都要向這方面讓步.

這對我們華人來說十分熟悉, 在華人世界你不論做些甚麼, 或者
對社會有任何改進的意圖, 都會有人叫你放棄, 理由都不外乎是
說「吃飯最重要」或者「飢餓還談甚麼理想」.

理想主義者在那世界全都是被打擊的.
就是到處叫你不要做.
做了也沒用.
否定你的價值.
而且四處這麼絕望看起來理想主義也是不切實際的.

在電影裡很直接就講, 我們現在需要農夫不需要工程師, 我們太
多工程師了, 我們需要在地球吃飯不需要搞甚麼太空工程. 我們
連 MRT 都可以不要, 總之一切資源就拿來吃飯, 但明明主角們
早餐還可以吃熱香餅. 所以這個現實主義更多是社會性對沒飯吃
的恐懼, 電影裡的角色其實也沒真的捱餓到面有菜色.

另外 NASA 那部份也是現實主義, 講美國政府要他們開飛機炸飢
民他們不聽令, 最後就放棄了. 這些就構成了一整個世界觀, 就
是人類文明倒退至吃飯壓倒一切的程度, 甚麼人命, 夢想, 都要
在吃飯面前消失, 一個沒有理想的世界.

裡面有一句對白就十分露骨, 他講人類就是探索者, 冒險家, 而
不是守成者.

這句話聽在東方人的我們來說, 不覺得奇怪嗎? 美國佬可能會覺
得這句很尋常, 因為他們一直學的是拓荒精神. 但在東方人聽下
去這是完全相反, 在這邊分明是叫你守成, 找個穩定的工作, 從
沒有父母叫你當甚麼探索者冒險家. 所以這句話其實早已表示了
這電影的價值取向, 就是肯定探險, 否定守成.

去到後期 Mann 博士的行為, 便是說連那些去太空的勇者都有他
們的現實主義, 不論是教授的謊話, 他不相信人類能得救, 而只
相信人類能用受精卵延續. 博士也認為自己只能執行那個延續計
劃, 也希望能拿到補給去別的星球生存, 這些如果你從他們的處
境看都是合理而現實的推斷.

以上的全是作「現實」和「合理」推斷的人, 但故事裡的運氣和
威能卻全部都是放在理想主義者那方. 例如選擇到底是去 Edmund
還是 Mann 那個星球時, 男主角還是覺得 Mann 從牌面上比較合
理, 但最後的結果卻是災難, 相反 Ameila 用「愛」這種沒說服
力的理由選的才是適合生存的.

Cooper 覺得可以從事界後得到真相, 這件事也毫無根據, 但給他
蒙中了. 如果沒有甚麼鬼五次元生物, 就算給他找到了真相, 他
又能做些甚麼?

你會留此到, 這個故事裡正面和有效的行為, 全都是建立在理想
主義上的, 至於現實主義的行為, 每次都是看似合理, 但永遠會
在一些當初沒想到的問題上觸礁. 最終成功的是 Plan A, 但這完
全不是因為 Plan A 本身有任何合理性或可行性, 如果不是已經
知道結局, 那個 Plan A 放在 ptt 會被一堆科學達人吐到體無完
膚, 偏偏他就是成功了.

別忘了這電影的執行監製就是一個科學家(還要七十幾歲了), 所
以他不是因為對科學亂來才這樣搞, 合理地想, 他是想說, 現實
主義者不見得能解決問題, 他們更可能被問題困住. 在資訊不足
下, 所謂合理的推斷, 不見得比感性的決定優越, Mann 博士就是
死在不知道自動對接功能已被關掉上. 警告世人, 不要以為自己
現實就能解決所有問題, 有時問題正正在於大家都太現實.

反而, 理想主義者有時就是解決某些問題的鎖匙, 而這電影裡演
的就全然如此. 藉此去激勵這個世代的人, 在再惡劣的世道下,
堅持理想還是有他的價值的. 你再惡劣也惡劣不過人類還要滅亡
吧? 更不要天天講甚麼「吃飯」, 如果大家只管吃飯, 人類就玩
完了.


--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movie/M.1415383273.A.CC6.html
※ 編輯: chenglap (...), 11/08/2014 02:05:29
五獨通過 2017-09-07 01:00:37
http://www.ptt.cc/bbs/CultureShock/M.1233979278.A.BFF.html

作者 chenglap (無想流流星拳)               看板 CultureShock
標題 Re: [分享] 關於文化認同
時間 Sat Feb 7 12:01:16 2009
───────────────────────────────────────

※ 引述《wielain (wielain)》之銘言:
: ※ 引述《Starwindd (㊣白果涼粉應援團)》之銘言:
: : 華人的職業隊似乎就少了這麼一分熱情。
: 職業運動球隊在大陸也是以地區來支持球隊的.而且互相之間也還蠻對立的.
: 比如"中超",大家基本上也都是只持所在地區/城市的球隊.我想是因臺灣
: 本身比較小的原因吧.
: 比如如果有一個大中華地區籃球聯賽.遇到上海隊VS臺北隊,我想你們也會變成
: 以城市來支持球隊了.

我覺得是不太一樣的, 老實說一句, 這種支持只是在沒有選擇底
下選一個比較接近自己而已. 跟西方日本那種「歸屬感」的程度
有一段不少的距離, 簡單一點說, 這種支持是可有可無的.

也就是說, 所謂的支持也只是逢場作興而已, 說要售賣校徽, 紀
念品, 或者故意去買票支持自己的球球, 這樣的事情根本就不怎
樣存在. 根本就不可比.

而我很相信這是源自學校教育的不同.

就我的觀察, 至少在香港, 學生對於校際比賽的歸屬感並不強.
一般校隊比賽勝利, 除非自己是校隊成員, 大家並不會特別高興
, 因為老實說, 那只是一個「跟你讀同一學校的別人參加比賽贏
了」, 那是一個「別人」, 沒有共榮也沒有共辱.

跟日本, 美國把校際比賽隆重其事不一樣, 香港很多時校際比賽
發生了, 學校裡大部份人都不知道, 沒意識到. 只有在結果公佈
時才會「哦」的一聲接受了結果.

也就是說, 校際比賽並非「全校盛事」.

在學校裡, 每人的重心都是怎樣去發展自己, 特別是成績, 或者
就算是其他學科或體育成就, 也是相當個人的. 有很多時在學校
裡根本就視其他同學為競爭對象, 而很少有「我們是同一學校,
我們是和外面競爭」的想法. 勝者為王, 敗者為寇地, 只要自己
能夠升上去就好.

我教過的新移民學生, 說過大陸的情況, 似乎並沒有比香港好.
對於歸屬感的培養和重視, 華人可謂是十分低落的, 或者說, 根
本一整個政策就相當的無視歸屬感. 在政策上也很欠缺寬容, 甚
至我覺得教育政策上有意無意地, 根本就很壓抑歸屬感的培養.

比方說校際比賽的時候, 往往不鼓勵學生自發去支持, 要不就是
完全無視, 要不就是強迫性 (即是學校強行組織學生應援) , 這
些都無視培養歸屬感的.

另外, 欠缺母語教育 (這點似乎中港臺都一樣, 或者香港好一點
) , 使學生在產生對自己所屬地區語族的並沒有被正式認同, 也
引致了很多人會把通用外語(例如國語, 英語)當成高級語言, 而
把自己的母語視為二流的語言, 或者方言. 也培養了一種崇外的
價值觀.

不肯定母語的價值, 甚至視為溝通的阻礙, 這引伸到更多的價值
觀衝突. 這會妨礙歸屬感的培養, 因為歸屬感是排他的, 如果你
要強化某種歸屬感, 就難免弱化另一種歸屬感. 讓每人能擁有自
己有而別人沒有的東西, 並肯定其價值, 是培養歸屬感的重要元
素, 但華人教育界或者整個社會, 在這點上根本就是抗拒.

明顯地, 我們的教育傾向似乎是不尊重個體差異的, 我們總希望
歸一化, 讓孩子變得「和其他孩子一樣」, 不贊成標奇立異或者
太有個性, 同樣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的文化和語言和其他人有甚
麼分別. 而這樣的教育哲學, 就產生了一群歸屬感薄弱的人, 簡
單一點, 就算孩子自少慣用左手, 我們還是硬要改成右手.

這樣歸屬感當然薄弱, 因為「自我」其實大部份被消除了, 人不
過是「群體」的一員, 但這並不等於大家都為群體而團結, 相反
, 只是培養了一種狐假虎威的個性, 期望群體的成就能夠為個人
帶來利益.

這點也反映了在學生的行為上, 不少學生看到學校每年入大學率
是 0%, 就覺得自己無論怎讀都不可能入大學. 而索性放棄. 但
大學是公開試, 事實上別人考成怎樣跟你是無關的, 為何會有這
種想法? 這也是群體意識的差別.

同樣, 倒過來說, 當群體的成績好, 即使自己沒甚麼成就, 也會
覺得自己比其他人優勝. 但這裡的重心是「自己」, 如果讀一家
名校, 別人知道你讀名校而崇拜你, 大家似乎很樂意地接受了這
種尊敬. 而不會覺得, 我讀一家好的學校, 但我沒有甚麼真的比
別人優越, 我應該感到羞恥.

(我自己也是讀這種學校出來的, 所以能夠理解這種心態)

我發覺的是, 同樣是「群體」, 華人對群體的觀念和外界的差別
是在於, 華人普遍認為「我是群體的一部份」, 而美日歐傾向是
認為「群體是我的一部份」.

華人渴望群體變強, 而令弱的自己也變強. 而群體弱, 則自己也
會有所損失. 所以一旦群體變弱, 自己的信心也會失去了, 因為
自己的力量是源自群體的, 華人希望自己是「多數」, 而多數也
代表合理.
五獨通過 2017-09-07 01:01:09
華人渴望群體變強, 而令弱的自己也變強. 而群體弱, 則自己也
會有所損失. 所以一旦群體變弱, 自己的信心也會失去了, 因為
自己的力量是源自群體的, 華人希望自己是「多數」, 而多數也
代表合理.

而別人則是認為, 群體弱小不重要, 因為我自己先變強, 就能夠
令群體也變強. 群體是我的圖騰, 群體也是我和其他人的分別,
我不介意我的群體有多小, 正是因為群體小, 才顯出我和其他人
的不同.

若我是合理, 而我並不是多數, 那意味著, 我的想法比起多數人
還要優勝. 因此, 我得以個人行為和成就證明我自己是合理的,
然後去改變這大半個不認同我的世界.

以上述的例子, 讀一家很差的學校.

前面的想法, 就是認為我讀很差的學校, 所以我會感到信心喪失
, 因為看到別人都失敗, 而覺得自己也很可能失敗.

後面的想法, 就是認為我讀很差的學校, 那正好, 別的學校可沒
有成為第一個進大學的學生的榮譽, 那就由我成為第一個吧.

這才是勇氣吧? 我們在教育中經常強調做人要有勇氣, 但勇氣是
甚麼和怎樣實行的, 似乎就沒甚麼著墨了.

我想撫心自問, 在這裡大部份人, 一旦遇到讀差勁學校的情況,
心態都比較可能是前者而不是後者吧? 在教育的生涯中讓我發覺
一件事, 你得要先肯定和建立了個人的價值和形象, 尊重每人的
差異, 才能夠產生歸屬感. 我們很害怕自己是世界剩餘一千個還
會做某件事的人, 但別人卻很樂意成為世界剩餘一千個的幸運兒
, 這似乎是對同一件事的完全相反觀念.

歸屬感源自「與人不同」, 而不是「與人相同」. 因為我們不尊
重也不提出「與人不同」, 所以我們也難以培養歸屬感. 最後這
也影響到我們的自信, 是建立在甚麼地方上.

畢竟如果我們連穿一件自己喜歡的衣服走上街, 也怕被別人視為
古怪, 那我們真的能說得上是有自信嗎? 如果我們對真正只屬於
自己的東西抱以懷疑, 否定的態度, 那歸屬感也是空中樓閣.

--

基於飲水思源的理念, 還是該打的廣告,
hkday.net --- 碩果僅存還願意和其他地區轉信的香港 BBS

--
※ 編輯: chenglap 來自: ... (02/07 12:07)
五獨通過 2017-09-07 01:01:50
http://www.ptt.cc/bbs/historia/M.1145962877.A.76E.html

作者 chenglap (無想流流星拳)                 看板 historia
標題 Re: [發問]為什麼中國沒有西方的自然科學
時間 Tue Apr 25 19:58:44 2006
───────────────────────────────────────

※ 引述《sanmu (忽聞海上琵琶聲)》之銘言:
: 是不是,「為何近代中國沒有產生類似西方某某某」
: (包括產生資本主義、工業革命、科學革命,民主政治)
: 之類的提問都是沒有意義的呢?
: 還是說,歷史學無法解答,從未發生的事
: 或者說不容許假言命題的探討呢?
: 不知道板上的大大,對於這類歷史問題的有什麼看法?

當我們看這點的時候, 有一點不能忽略的.

比方說, 當我們在說中國不能產生自然科學的時候, 我們是從結果
去看的, 在西方文藝復興之後的時代, 在西方開始重視科學之後的
時代, 直至西方把科技成果直接兌現成軍事和經濟力量, 顯然地擊
敗東方的近代.

我們才說中國「沒有產生了些甚麼」, 並認定了中國是不可能產生
這些東西的.

但, 這是一個基本的誤解, 因為這樣說似乎等同把西方當成自古以
來都一直重視科學教育的, 卻忽略了文藝復興前的黑暗時代. 在這
個時代西方幾乎都被基督教文化所控制, 這在思想和教育上都影響
深遠的, 我們經常會將儒家為中國帶來的各種約束和阻礙視為理由
, 卻常常忽視了西方也不見得沒有這樣的阻礙.

你在中國說地球是圓的, 大不了被當成瘋子, 但是如果你在西方說
這樣的話, 卻隨時會被綁去火刑. 若今天發展出科技文明的不是西
方而是東方, 那西方人說自己不能發展出科技是因為受到基督教文
化的窒息, 豈不是更合情理嗎?

我的觀點可能比較異端, 我會感到並非儒家文化有甚麼問題, 而是
中國的歷史曲線和西方很相似, 不過大家所在的位置不同. 西方早
就過了黑暗時代, 並文藝復興, 將上古和中古融合成就了新的文明
, 至於中國, 很可能根本就還在黑暗時代剛出來, 未到達文藝復興
的時期.

就西方而言, 羅馬是西方古文明的顛峰時期, 在後來腐敗, 積弱,
終至崩潰, 引發了文明崩壞的黑暗時期. 約一千年之後才是文藝復
興, 重新提倡古代的價值觀. 文藝復興並非提倡甚麼新事物, 相對
而言, 卻是古典主義的興起.

中國的話, 我們也可以這樣看, 唐代的中國, 容納了大量異族的文
化, 被中亞民族稱為天可汗, 我們可以看成是羅馬帝國的時代, 之
後的宋代, 雖然軍力積弱, 但是文化藝術經濟卻更是興盛. 這也很
像羅馬後期, 甚至是分裂時代, 直接最後蒙古大舉入侵將中國滅亡
, 就像是羅馬帝國滅亡一樣.

之後雖然出現了明朝, 但我們能說, 宋朝的中國, 和明朝的中國差
不多嗎? 也許很多外表上是類似的, 但, 儒家科舉, 變成了八股文
, 很多典章制度, 也只是僅留其形, 沒有了過去固存的意義.

我們讀西史時, 我們不把拜占庭視為羅馬, 不把神聖羅馬帝國視為
羅馬, 他們只是擁有同樣名字的, 不同的東西. 但我們讀中史時,
卻往往把自稱中國的都視為同樣的東西, 在之前宋朝我們還可以硬
說中國只是在改朝換代, 但去到蒙古時, 明明整個國家被滅. 就不
能自欺欺人說這個國家還在延續下去.

雖然很多東西被繼承過來, 但更多東西被消滅了, 蠻族入侵之前的
是古羅馬, 蠻族入侵之前的, 也叫作古中國. 古中國崩潰, 滅亡了
, 後來雖出現很多自稱中國的東西, 但明朝其實是一個新的國家,
他們是從所有東西崩潰之後重新建立的另一個帝國.

自元朝開始, 中國才真正進入了屬於中國的黑暗時代, 也許我們會
想到, 元朝和明朝中國都有很多功業, 但西方的黑暗時代也是有很
多功業, 十字軍都是在黑暗時代出征的, 很多藝術和技術突破都是
在黑暗時代產生的. 但在這個中國的黑暗時代當中, 不論是人心還
是文化的開放性都不斷的萎縮, 更多自古流傳下來的物事被扭曲.

儒家被扭曲成八股文, 就像耶教被扭曲成中古的宗教迫害, 酷刑也
開始被濫用, 人心變得封閉, 對外來文化欠缺接納. 人民變得迷信
愚昧, 並進行鎖國, 拒絕對外接觸. 視外來文化如洪水猛獸.

這可不是鄭和去下西洋就可以抵消的. 黑暗時代的本質是一種文化
的改變, 並非國力的改變, 也不是政治勢力的改變, 中國傳統上把
眼光放在政治史上, 把統一視為治, 把分裂視為亂, 而忽視了人心
文化的改變.

羅馬帝國崩潰產生了一千年的黑暗時代, 宋帝國崩潰後, 也許也應
該會有這樣一個長度的黑暗時代. 這樣說的話, 我們很可能是在黑
暗時代的末期吧? 現在的中國, 雖然引入了外國的技術和經濟, 但
人心真的有變得開放包容了嗎? 如果還未的話, 那黑暗時代則也並
未結束.

而當我們重新體現自身古典文化的價值, 並散佈起來的時候, 才是
真正的文藝復興吧.

西方的科學是在文藝復興之後才被重視的, 中國的儒家文化, 不見
得不會有一天重視科學理性, 儒家文化, 原本就是重實務的, 但我
們在這一千年的黑暗時期當中. 就接觸了西方的科技文明, 因此我
們才覺得我們沒有. 文明演得停滯.
五獨通過 2017-09-07 01:02:14
西方的科學是在文藝復興之後才被重視的, 中國的儒家文化, 不見
得不會有一天重視科學理性, 儒家文化, 原本就是重實務的, 但我
們在這一千年的黑暗時期當中. 就接觸了西方的科技文明, 因此我
們才覺得我們沒有. 文明演得停滯.

其實當我們看看西方文明興起之前停滯的一千年的話, 那, 我們很
可能也只是在那一千年的停滯當中, 作為一個中國黑暗時代的子民
而生存著, 萬一沒接觸到西方文明. 也許到了西元 2100 年左右,
中國不見得不能有一次自發的文藝復興. 然後也發展出自身的科技
文明.

這有何不可?

這並不是儒家的錯, 是時間, 文藝復興釀了整整一千年才得成的佳
釀, 我們還在釀而已. 不過如果有西方現成的文明成果, 包括微波
爐和抽水馬桶, 我們也不必等儒家也發展出自己的抽水馬桶出來.

我們只是比別人慢一步而已, 到目前為止也是, 我們否定了自己的
傳統文化, 覺得千錯萬錯, 是儒家的錯, 是中文的錯, 是孔子的錯
, 就是自己沒錯. 我們既不能欣賞古典中國的遺產, 亦不是真正的
欣賞外來文明的發展, 我們只是像原始人那樣崇拜別人的工業產物
, 並幻想著自己也擁有那樣的工業產物, 便等於追上了別人. 卻沒
有意識到, 我們的心還是落後於人.

--
網絡, 對於很多人而言, 可能僅是娛樂, 至少香港人普遍有這想法.
但是, 我卻認為, 只要人類文明在未來不衰落和滅亡, 那麼, 我們的
文明將不會脫離網絡. 我們將會是這百年, 甚至千年歷史裡的先民.

BBS, 作為一種古老而深厚的網絡文化, 會在歷史上有著怎樣的位置?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
推 andrusha:good. 但你是否將元朝的「入侵」影響看得太大了 事實上
→ andrusha:蒙古族的政權依然賴漢族派系和家族之力以統治中原 許多漢
→ andrusha:族人士至明代則以元朝遺老自居 中國史上每一次時代的轉換
→ andrusha:的確如西方黑暗時代一樣毀滅了一些 重塑了一些 但要說元
推 chenglap:事實上, 羅馬帝國的崩潰, 還是留下了很多氏族和地方勢力
→ andrusha:明構成了黑暗時代一般大的一個斷層 恐怕言過其實
→ chenglap:西方的黑暗時代並非如斯野蠻, 宋帝國崩潰的影響也沒我們
→ chenglap:歷史課本所說的那麼輕描淡寫, 我想拉上補下該差不多了.
→ andrusha:然西方如何從希臘文化轉變為基督教的界線怎麼算? 教會的
→ andrusha:設立 在分裂之前 但真正成為強大勢力恐要到西羅馬亡後
推 chenglap:這樣, 我覺得重點是思想和文化的封閉化過程, 比起血緣
→ chenglap:制度等傳承更具影響, 宋的滅亡是過程的一部份, 羅馬的滅
→ chenglap:亡也是, 並不因為羅馬帝國滅亡, 西方文化就在一夕之間
→ chenglap:完全改變, 卻是失去了支柱, 在幾十幾百年間消融瓦解
推 Cimon:可否定義說明一下"黑暗時代""文化與思想的封閉化過程"?
推 chenglap:我不是專家, 我的簡略定義, 黑暗時代是: 文明停滯時代
→ chenglap:封閉化過程: 思想觀念由多元走向單元
→ chenglap:這應該同時合乎西方和中國黑暗時代的特質.
→ rehtra:我不認為元代是黑暗時代。
推 chenglap:正如查理曼大帝的年代也是處於西方黑暗時代當中
→ chenglap:元朝的治理其實不差, 但國祚卻僅九十年
→ chenglap:要想想, 那是蒙古人的問題, 還是漢人的問題?
→ chenglap:漢人的心態在元朝之後有甚麼改變?
→ chenglap:要同時對照中史對元明的描述, 及西史對羅馬的描述
→ chenglap:會發覺西方的黑暗時代, 也可以說「不怎樣黑暗」的.
→ chenglap:並不是在黑暗時代就沒有功業, 沒有發展, 相對而言, 黑暗
→ chenglap:時代是社會的變異
→ chenglap:蒙古人固然豪放, 但他們也迅速被中國的生活所腐蝕
→ chenglap:他們對外來文化接納, 卻還是將人分成了四等
→ chenglap:而中國史的主軸, 漢人, 更是被放在後面的位置
推 chenglap:這些現象, 都是不能忽視的.
五獨通過 2017-09-07 01:02:40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231686785.A.CC6.html

作者 chenglap (無想流流星拳)                 看板 historia
標題 Re: 英語變成世界語是在什麼時候?
時間 Sun Jan 11 23:13:03 2009
───────────────────────────────────────

※ 引述《Adlay ()》之銘言:
: ※ 引述《chrischiu (mini)》之銘言:
:   中文譯本名為《英語帝國》....
:   當然,英文還沒有真正的成為世界語言,只是正在朝這個方向邁進,
:   而且比其他具有類似資格的語言(法文、西班牙文和中文等)跑得更前面,
:   在世界上大部分的角落,除了英語系國家外,很多時候英文是無用的,
:   在台北街頭待上一天,數數看到底有多少台灣人用英語溝通就可以知道....
:   就如Crystal在書中提醒的,
:   英文越是興盛,伴隨的是更多弱勢的文化和語言的消失,
:   為了追求與外國人溝通,放棄了自我特色,這不一定全然是好的.....

其實說到語言多樣性的問題, 我想我還是發文寫一寫最近讀書
所得.

最近我在看的殺人凶器是 Jacques Barzun 的「從黎明到衰頹
」, 本身的主題是西方文化生活. 不論是裡面的導論, 還是閱
後的感想, 都展現出某個結論傾向, 那就是, 西方之所以興盛
, 並不是源於一個強大統一的主導意識所帶導. 相反, 是機緣
巧合之下他們脫離了某個強大的主導意識.

書的第一章的標題是「西方的分裂」, 說的正是西方文化生活
光榮期的伊始, 因為印刷術產生了資訊的急速流通, 而這種流
通把西方的思想從一神教強力的統制底下. 引致了分裂, 產生
了宗教革命和宗教戰爭.

從宗教的角度看, 歐洲是弱化了, 過去被一神教所統合的歐洲
, 自此不再統合. 新教和舊教, 教徒之間是相互戰爭的對象,
結束了基督教一千年統合歐洲的歷史.

歐洲曾經有統合的語言. 那就是拉丁語, 羅馬帝國的擴張, 從
拉丁語成為了歐洲的共通語, 拉丁語亦成為了後來大部份歐洲
國家的官方語言. 然而, 在九世紀左右, 隨著時間久了, 拉丁
語漸漸分裂成各種「方言」也就是「拉丁語系語言」. 南歐的
語言不少都是拉丁語系演化出來的.

即使如此, 拉丁語還是保存其共通語言一段頗長的時間, 而各
國的方言也被視為次等的, 粗俗的語言. 然則, 這一段統合的
時間, 歐洲是否一個強盛的年代? 相反, 這一個統合的年代,
卻是歐洲所謂的黑暗時期. (先不論黑暗時期是否真的黑暗)

即使英語也很受拉丁語影響.

後來宗教戰爭導致的分裂, 間接引致的是本地語言的興起, 各
地開始正面認同其地域性的不同, 而不再單以「基督徒與異教
徒」的心態去區分自己, 使本土語言被提升了地位, 也使各地
語言文學興起.

由一個傾向相同的一神教文化, 去到日後多種不同文化的興起
, 是歐洲文化史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在此之後並不是沒有國際
語言, 之後西班牙, 法語都曾經越過他們的國界, 但不曾再像
拉丁語那麼強勢. 擁有眾多語言, 分裂的歐洲, 開始了他們文
化史的黃金時期, 歐洲沒有了強力的統合, 各國的人口和東亞
(即使是日本) 比較都不算大國, 文化, 知識和技術, 制度都
急速的成長替換. 最後進入了殖民時代和工業革命.

東方人常覺得歐洲領先的只是懂得先向外殖民或者先發展工業
, 可是宗教改革和文藝復興才是歐洲興起的開始, 而宗教改革
和文藝復興, 都是對已經統合的語言文化的一種對抗.

宗教改革之前的歐洲, 是能夠發動十字軍, 一把遲鈍的基督教
巨鎚, 宗教改革之後的歐洲再也不能發動十字軍, 卻變成多把
靈活尖刀, 向著不同的方向發展, 時而衝突, 然後得到更多,
變得更多元化. 最終證明的是, 基督教不僅沒有因為這樣而變
得衰弱, 反而變成了世界一種強勢的宗教.

相對而言, 世界其他較為統合的國家和地區, 卻消卻了活力,
發展和社會變革相當的緩慢, 甚至越見閉塞僵化. 集合起來的
力量反而變得痴肥, 越見衰弱.

站在拜占庭陷落的時代看, 被攻陷君士坦丁堡, 入侵巴爾幹的
基督教陣營, 看來敗象已臨. 日後更面臨內部的分裂, 如果站
在當時的角度看, 其力量應該繼續衰退下去.

雖然說, 如果把這跟多元性拉上必然的關係, 那是犯了輕率的
謬誤, 但我想不應該把多元性當成一種純粹的道德或者興趣,
我相信多元性本身就是一種自然狀態, 而且這種自然狀態和人
類發展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有或多或少的相關性. 不同的文化
產生不同的想法, 能夠解決不同的問題. 也許是歐洲誤打誤撞
的碰到了真理也說不定, 我想不該這樣否定多元化.

--

基於飲水思源的理念, 還是該打的廣告,
hkday.net --- 碩果僅存還願意和其他地區轉信的香港 BBS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PikachuEXE 2017-09-07 07:23:40
好長,放工先睇得哂
冇人識我 2017-09-07 07:53:07
太長啦屌
LIHKGMr.A 2017-09-07 12:20:04
linux 都唔敢用,點進步 ? 點發展 ?
吹水台自選台熱 門最 新手機台時事台政事台World體育台娛樂台動漫台Apps台遊戲台影視台講故台健康台感情台家庭台潮流台美容台上班台財經台房屋台飲食台旅遊台學術台校園台汽車台音樂台創意台硬件台電器台攝影台玩具台寵物台軟件台活動台電訊台直播台站務台黑 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