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秀賢呢個case 佢究竟係唔係戀童癖,相信最終嘅定斷應該由精神科醫生/心理學家 去定斷 會比較有準確性
咁點解會用身材嚟評論呢?
係因為上面我所引用嘅精神科醫生 都有提及到 鑒於依家小朋友嘅發育情況, 13歲都可以發育相對好(例如歐美小孩)
因為以前比較少 小朋友身體早熟,以前一般都係13歲左右先開始嚟M,此時胸部會開始微微隆起,但因為食物環境嘅改變等等因素,令到而家13歲都已經可以明顯見到胸部已不是 微微隆起的程度,所以即使身材發展良好,都可以仲喺「兒童」嘅範疇之內
然而,的確有啲女童會晚熟,喺15、16歲先有嚟M(身體發育)嘅情況
他引述美國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DSM)研究,戀童症通常是指成年人對尚未發育、處在青春期前期、部分的發育兒童有性衝動幻想甚至發生關係。
以下引用網上搜尋有關醫生討論女性「發育」的資料:

「有人9歲多就迎接第一次月經,也有人一直到13歲多才有初經。那麼國外的大型研究怎麼說呢?一篇2009年刊載在著名國際期刊《兒科學》的研究則發現,大約一半的女孩在12歲半前,已經有了第一次月經,隨著年紀增加,在女孩14歲之前,95%的女孩都有了初經的經驗。」
「關於女孩的胸部發育,從青春期之前的平坦狀態,到完全發育成熟如成年女性的樣子,可以分成五個階段。當乳房開始出現輪廓、乳頭開始凸出,也就是第三階段到第四階段時,大多數女孩會經歷第一次月經。」
所以無論係喺身材定月經方面,金賽綸 都正處於 「處在青春期前期、部分的發育兒童」,唔會話因為佢身材發展得好好,所以就不納入「戀童癖」嘅計算範圍內~
戀童癖者,亦都可以中意成年女性

不一定只中意兒童
以下為另一位醫師對 戀童癖嘅解說:
「但對於「青春期前未有性徵發育」的孩童,有「性幻想、衝動或行為」,這種「喜歡小孩並想與小孩結婚或戀愛或性接觸」的想法,就被歸類為戀童癖,因為這已經遠遠超過把小孩視為可愛動物的想法了。」
「而DSM-5-TR也提出了另一點:
「患者年齡≥16歲,而且比其性幻想或性行為的目標大5歲以上(但不包括青春期晚期的青少年與12或13歲孩子之間的關係)。」
換言之,當金獸賢認識13歲嘅金賽綸 並對佢產生興趣嘅時候,佢就已經合乎 戀童癖嘅定義
另外你講及合法蘿莉呢一樣嘢


個人覺得所謂嘅兒童,係講及佢嘅心智、精神年齡、實際年齡、身材各方面嘅綜合
但點解身材係蘿莉,年齡已經係18歲或以上,就不構成戀童癖呢? 因為呢個社會尊重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嘅口味,有啲人真係偏向女性彷彿未發育嘅身材……

幸好嘅係,只係(外在)身材蘿莉,(內在)心智思想發育係正常嘅話,其實佢哋係有能力去判斷自己想要一個點樣嘅對象,亦都已經係一個成年人,有責任為自己嘅選擇負責任。
而會出現「戀童癖」呢一個精神病診斷 都係建基於 因為兒童係需要受保護

身體上嘅發育未成熟,心智上嘅發育亦都未成熟,而有一啲戀童癖者 的確係偏好 (內在)心智簡單、思想發展唔成熟、易掌控、(外在)外表幼嫩 嘅兒童
郭sir個case 女主角好似都係16歲 一樣超過5年差距 但印象中無咩人話戀童
佢呢一單我冇點樣留意過
咁郭sir 有冇好似金秀賢咁 ,會衝埋去攬住一個唔熟但認識嘅12歲兒童?
有冇公開表示自己嘅變態言論?
我一直話13歲其實主要係因為通常13歲已經開始發育 而且好多地方都會特別設立法例指明13歲以下性行為犯法
呢個的確係,按正常邏輯去諗,戀童癖 鍾意嘅並唔係對方嘅年齡,唔係一個數字,而係對方喺呢一個階段所呈現嘅野,
包括身材、外貌、言行舉止、處於呢個年齡層嘅氛圍所帶出嚟嘅感覺,例如幼嫩感、心智程度 等等
然後明顯地,立法係為咗保護兒童
之前韓國都係定立法例為13歲,但係原來呢個社會係有好多變態,甚至出現之前嘅N號房事件,即使係16歲兒童都未能保護自己,所以需要修改法例為16歲
呢個舉動亦都表明16歲或以下嘅兒童喺性方面係需要被監管+保護,亦都表明當其時事件嘅嚴重性 +社會上文化方面存在着嚴重問題
所以要斟酌字眼喺13歲,其實係唔係一件 有必要嘅事呢?
咁點解要就住 金獸賢溝15歲女童 就話佢係 戀童癖呢?
因為15歲真係 無論喺心智定身體方面都係發育冇耐
雖然話而家啲靚妹靚仔好鬼醒,但唔代表佢哋真係有足夠嘅心智成熟去面對一個追求自己嘅大人嘅手段
更何況金秀賢喺女方13歲時 就已經對佢有興趣,
而且男方年齡27歲,竟然性取向為呢啲未發育/剛發育的妹妹仔
當然講到呢度,一個人嘅性趣 係冇辦法話因為 社會覺得佢有問題,然後佢就會改變
所以最好嘅做法,都係等到啲妹妹長大到18歲,成咗年,男方先再進一步行動啦……
ps.)
DSM-5 只係一個精神科醫生可以用嚟診斷精神疾病嘅手冊,除咗DSM, 仲有ICD -11 呢本 用來診斷疾病嘅手冊
兩種唔同嘅手冊對於相同嘅疾病,診斷標準嘅內容都可以唔一樣

同埋反觀,佢哋每一次嘅重新修訂,都係會因應住人類生理心理狀態嘅變化
咁究竟依家佢哋呢啲嘅診斷手冊 入面所講嘅內容係唔係一定百分百啱嘅呢?
有句說話叫做計劃趕不上變化,呢一啲手冊嘅目的其實都係為咗幫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