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政界後,他先後在里根(Ronald Reagan)、老布什(George H.W. Bush)和小布什(George W. Bush)政府任職,曾在強烈反對聲中出任美國駐聯合國常任代表,以外交政策立場強硬著稱,堅決支持伊拉克戰爭,被稱為「戰爭鷹派」、「外交鷹派」,也是被認為是「對華鷹派」。
1985年-1989年,在隆納·雷根政府擔任助理司法部長,先後執掌民事司和立法事務辦公室;1989年-1993年,在老布希政府擔任國際組織事務助理國務卿;2001年-2005年,在小布希政府中出任美國國務次卿,主管軍控事務;2005年,接替約翰·丹福斯出任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
相對於總統唐納·川普,因為波頓對中國,朝鮮、伊朗、阿富汗、俄羅斯等美國宿敵政權的態度上更為強硬,兩人逐漸產生嫌隙。2019年9月10日,美國總統川普宣布解除了波頓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一職,而波頓則表示自己於前一晚主動提出辭職[7]。
2020年6月,波頓計劃在當月23日推出新書《事發之室:白宮回憶錄》,披露美國總統川普的對外政策問題。在貿易戰談判中,他提出認為對於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張的「中國不接受不平等條約」、「中方一旦受到屈辱,中國人民會反美



」只是虛張聲勢的說法[8],並多次特別批評中國與俄羅斯等國的歷史和政策。其中提到他稱川普對於美國與台灣關係「消化不良」(dyspeptic),並稱川普曾以筆尖和辦公桌,分別形容台灣和中國的定位作為對比,引發台灣人士憂慮川普政權的決心[9]。不過當月16日,川普政府以波頓違反在白宮任職期間簽署的保密協議為由正式起訴波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