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刺針)
傳統愛國學校旺角勞工子弟學校(今稱「創知中學」,辦學團體仍稱「香港勞校教育機構」)校長黃晶榕博士於《紫荊雜誌》網上發文,高舉中国考察團旗幟,堅決捍衛。
該文今日(3月13日)於《紫荊雜誌》發表,題目是「杜絕雜音,內地考察交流不能動搖」。
文章指出有香港學生在黃山和韶關「懷疑吃了不乾淨的食物,出現急性腸胃炎」,以及「有一所中學組織師生到浙江杭州進行公民科考察,有一位學生不幸身故」。在要求中国考察團改善安全措施後,黃博士筆鋒一轉,像聖保羅書院校董會主席鄭卓生博士般劍指民間言論。其原話如下:
「社會上有個別別有用心的人士藉機破壞香港教育,以匿名方式在社交群組大肆渲染,發出煽動性訊息向教育局施壓,反對師生到內地考察;或署名撰文以『傳聞』、『網上流傳』等不負責任的方式無限延伸,質疑教育局推出公民科內地考察計劃、姊妹學校計劃、同根同心計劃等內地考察項目的必要性,並用問句的形式提出『內地考察對師生有多大益處?』作為一位教育工作者,筆者對於上述言論感到疑惑。如果此句是疑問句,提出這問題的人士實在應該檢討一下自己的教育專業水平;如果此句是反問句,筆者會懷疑該作者背後帶有什麼政治動機。事實上,香港普遍學校都很支持內地考察交流活動。多年來,除了參加教育局舉辦的內地考察活動外,很多學校自己也會組織學生到世界各地考察學習,而選擇到內地考察交流正是要提供機會讓學生認識國家的發展和擴闊視野,並培養其家國情懷,此乃正常不過的事。事實上,絕大部分學生都很喜歡參加此類考察活動,很多校長都表示每逢學校舉辦考察交流活動,報名人數往往超額數倍,此乃普遍現象。」
因此,黃博士強調:「是故,局方絕不可能因近期的社會雜音而動搖內地考察交流政策,做出違背教育精神和業界民意的事來。」
黃博士的文章提出兩點值得注意,第一,「絕大部分學生都很喜歡參加此類考察活動」;第二,相關活動不應違背「業界(即教育界)民意」。高中每一屆學生達四、五萬,黃博士是否掌握學生和家長意願?但既然黃博士強調要尊重「業界民意」,那麼教育界持份者是時候將真實聲音表達出來,不要讓父母對子女的關心成為某些人口中的「雜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