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振興本地消費?很簡單,綜援加一倍,再開陸路離境稅每次 200 元。
Marco Luk:
免費搭地鐵,唔包羅湖落馬洲
Lap Cheng:
封關算,唔准離港消費
高山:
收2百蚊一次佢哋就肉刺,唔會經常去。🤣
Richie Ling:
搭飛機要俾稅點解陸路就唔使俾
Soren Cheung:
日均30萬人,200蚊,365日
219億,即刻 冚返條數


Waiki Hau:
其實振興經濟除咗做官嗰啲所有人都諗到
Yau Chun Kit:
陸路入境稅呢?
高山:
完全贊成。😅
Lap Cheng:
我肯定本地沒消費是因為口岸越來越方便
高山:
肯定啦,香港消費力越來越低,陸路離境稅唔收就笨,將來取消口岸自由出入就乜都冇得收。😂
Lap Cheng:
我老母都去果d 99 蚊團,香港仲有乜生意可言
Sian Lo Lung:
我一向支持「陸路出入境稅」,中國是控制物價的,香港不徵收陸路出入境稅,根本對香港不公平。還要徵收「高鐵出入境稅」,中國高鐵是蝕錢由中國政府補貼的,兼且香港段收入分配是不平等條約,還要無視三個安全隱患,一定要收回錢。殘疾和老人交通津貼變成十八區單區內兩元,跨區四元,全港六元,一跨境就正價。「回到新市鎮」,即一個新市鎮自給自足的模式
海水化淡取代東江水就可以,水費即可減,而且隨著科技再繼續進步,水費可以再繼續減。發開工廠菜和工廠魚,目標是透過科技進步去壓低售價,直到比中國的廉價菜、廉偠魚更便宜,區區有工廠出產菜和魚,直接在區內檢驗,在區內批發,區內銷售,把交通成本減至最低。
把香港對出水域附近的氣田油田歸入香港,如果成功,就算不直接開採,也可增加議價能力,減媒氣費和電費。如果侵侵再打石油價格戰玩死俄羅斯,油價將會壓低,甚至再次負油價,那時如果能夠買美國油氣,也能減媒氣費和電費。
仿效居屋的做法,以低於市價出售舖位,使小商戶不受加租問題困擾,這樣雖然蝕機會成本,但就是可以不加價,既可避免品質做得好反而倒閉的問題,又可使一些低利潤的民生行業繼續存在。
取消數碼港,所謂科技業其實即是工廠和寫字樓,利用新市鎮模式降低上下班和加班成本才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