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有不少港人移居外地,有人在當地打工,也有人到當地退休,亦有人打工之餘開始拍YouTube片分享移居生活。最近YouTuber《Brian在日本住》的一段影片引發了網友熱議。影片中,Brian夫婦透露他們裸辭後,透過打工度假計劃移居日本已有4個月。他們只帶了半年的積蓄,雖然YouTube頻道的收入逐漸成長,但仍不足以應付日常開支和頻道發展的費用。他們坦言,資金短缺是他們在「日本追夢」的最大挑戰,所以他們推出了「會員制」,希望獲得更多支持,但卻引來網友的強烈反彈和批評!
兩人曾考慮過日本留學簽證,但語言學校學費加起來超過10萬港幣,還未算上生活開支。接着,他們看上了「經營管理簽證」,但500萬日圓(約25萬港幣)的資本金門檻讓Brian直呼為「終極目標」。最後,他們選「創業簽證」但門檻低到幾乎沒資金要求,只要提交一份事業計劃書就能拿到最長兩年的留日時間,打算於在日期間努力湊夠500萬日圓,不過「夢想很美好,現實卻很骨感」。
半年過去,他們的積蓄加上YouTube頻道收入,還是撐不起生活費和頻道發展。Brian很坦白:「資金是最大難關。於是他們推出『會員制』,希望觀眾支持。」又坦言:「我哋作為普通人,憑什麼開會員?」
說白了,就是一對夫妻遇到財困的情況,這些情況同樣發生在不少移日港人身上。網民對於他們的「開會員制」意見十分大,有人質疑:「創業簽證雖不要求500萬日圓,但做生意哪能沒成本?生活費又從哪來?兩人裸辭兩年,燒光積蓄,還一心拍片,收入卻沒跟上。」更有網友直接數落《Brian在日本住》的「三宗罪」,說得辛辣但似乎有十分有道理。
第一,借觀眾善心「過橋」?
一開始強調「唔返工係原則」,結果之後表示「生活費唔夠」,最後就話「各位支持下?」十分之順利成章兼厚面皮。最後由「我要靠生意賺錢」變成「我要靠觀眾捐款」,實際上是利用觀眾的善意成為他們的「創業資金」。
第二,N2日文夠用嗎?
日本創業,卻只有N2水平。之後狂呻生意難做,又用中文賣慘。由「我要創業」變成「我要你哋幫我創業」。
第三,創業還是掩飾沒錢?
頻道主打「創業追夢」,但畫面卻從不打工慢慢變成「好窮」。本該靠YouTube廣告收入支撐生活,結果變成請觀眾「贊助生活」。到最後原來觀眾變成了他們的「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