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覺得呢條問題問AI好撚多餘, 浪費我chatGPT quota
![](https://cdn.lihkg.com/assets/faces/dog/haha.gif)
但我希望你收下皮先, 你都攰啦, 唔好死撐
![](https://na.cx/i/fQJ0DmM.webp)
**簡短回答:**
就現有的歷史文獻與學者研究來看,**大型團體意識訓練(LGAT, Large Group Awareness Training)並非一開始就是為了針對退伍軍人的心理創傷而設計**。LGAT 的起源主要源自 1960-1970 年代在美國興起的「人本潛能運動」(Human Potential Movement),包含許多心理學、哲學、靈性探討與個人成長的方法。雖然當時有許多針對退伍軍人(特別是二戰、韓戰、越戰)的心理治療實務和研究,但**LGAT 並不是直接為了「治療」這些退伍軍人的心理問題而誕生**。
---
## 1. LGAT 的起源背景
1. **人本潛能運動(Human Potential Movement)**
- 1960-1970 年代在美國盛行的「人本潛能運動」,深受現象學、存在主義、榮格心理學、蓋斯塔心理學,以及各種東方哲學與靈性實踐的影響。
- 其核心理念在於:人類擁有尚未開發的巨大潛能,透過各式各樣的訓練、團體經驗或靈性實踐,可以幫助個體達到更高層次的自我覺察與成長。
2. **「大型團體」訓練的源流**
- 早期的 LGAT 雛形可以追溯到各種「團體動力學」與「T-Group (Training Group)」的研究,這些研究部分確實和二戰後美軍的團體訓練、軍事領導培養有所關聯(例如美國國家訓練實驗室 NTL 的發展)。但「T-Group」和後來商業化的 LGAT 並不是同一個系統,雖然在方法學上可見到某些理論或技術的重疊。
- 例如,早期有一個組織叫做 **Mind Dynamics**(創辦人 Alexander Everett),之後著名的 Werner Erhard 也在此受訓並擔任導師,後來才衍生出 **est (Erhard Seminars Training)**,再演化成大家熟知的 Landmark Forum 等等。這些課程並不是為了處理 PTSD 或戰後心理創傷,而是主打「自我突破」、「人生改變」和「個人成長」。
---
## 2. 與退伍軍人心理治療的差別
1. **戰後士兵心理治療的典型做法**
- 在美國歷史上,確實有針對二戰、韓戰、越戰退伍軍人的心理治療;早期多半採用較傳統的精神分析或行為療法,或是精神科醫師主導的團體治療。
- 若追溯歷史,可以發現二戰期間曾發展出一些「小組動力學」及團體心理治療的方法,用以幫助士兵復原創傷經驗。然而,這種以臨床為導向的治療工作坊與後來「LGAT 的商業化課程」有相當不同的目標與執行模式。
2. **LGAT 與心理治療的分界**
- 一般來說,LGAT 的課程設定更偏向「自我探詢」、「領導力與溝通技巧」、「個人潛能開發」,並不會以臨床治療或診斷標準為根基。
- 在某些 LGAT 中,確實也會涉及到情緒釋放、過去經驗的分享等過程,但它們的目的多是想促進所謂的「突破與轉化」(Breakthrough & Transformation),而非針對特定心理疾病或創傷症狀進行治療。
---
## 3. 為何會出現「LGAT 是治療退伍軍人心理問題」的說法?
1. **與「團體動力學」起源的混淆**
- 早期美軍在二戰及其後的確做過許多團體心理學與人際互動訓練的嘗試(例如 T-group、人際回饋工作坊),這些實驗確實是為了訓練軍官或協助受創軍人。之後有些概念被帶入民間團體發展、教育訓練中。
- 由於這些團體動力學的理論、技巧在後來的人本潛能運動及商業課程中也被採用,於是很容易讓人誤以為 LGAT 和「退伍軍人心理治療」有直接淵源。
2. **人本心理學與團體治療的交集**
- 一些 LGAT 領導者(如心理諮商師、心理學背景的創辦人)確實參考了團體治療的手法,但將其改編得更商業化、更大規模。這也可能讓人誤解:「是不是最初是為了做心理治療,後來才演變成商業課程?」
---
## 4. 總結
- **LGAT 的核心定位並非臨床心理治療**
雖然有些 LGAT 課程在進行中會使用心理學技巧,但整體並不以「矯正病患症狀」或「處理臨床創傷」為首要目標,而是一種「自我增能(empowerment)」、「個人潛能」或「領導力和溝通訓練」的模式。
- **與退伍軍人心理治療沒有直屬傳承關係**
戰後士兵心理治療多半屬於醫療體系或軍方主導,使用的團體動力或心理療法雖在學術上對後續的人本潛能運動有啟發,但**LGAT 並非源自「為了處理退伍軍人的 PTSD」而誕生**。
---
### 參考資料
1. **Hanegraaff, W. J. (1998). *New Age Religion and Western Culture: Esotericism in the Mirror of Secular Thought*.**
- 提到 1960-1970 年代新時代運動的發展,包含人本潛能運動、靈性的探討與各式團體訓練課程的起源。
2. **Andersen, S. M. (1983). "Erhard Seminars Training (est): A new age psychotherapeutic enterprise."**
- 分析了 est (Erhard Seminars Training) 的哲學與技術,說明其並非傳統臨床心理治療系統。
3. **Jacobs, A. H. & Spradlin, W. E. (1974). *Group Psychotherapy and Group Function*.**
- 早年探討群體治療、團體動力學與 T-group 的理論與歷史,其中有提到美軍與政府機構如何在二戰後將團體治療技術應用在退伍軍人身上,但和後續的 LGAT 商業課程並非同一回事。
---
**結論:**
LGAT 課程的確和 20 世紀中期的團體動力學研究有所關聯,也汲取了部分「人本潛能」與「團體互動」的理論背景。但「LGAT 原本是為了治療戰後士兵心理問題」這種說法很可能是將不同領域的團體治療與 LGAT 混為一談。從歷史源流來看,LGAT 並不是基於針對退伍軍人 PTSD 或心理創傷的臨床干預需求而產生,而更準確地說,它是人本潛能運動在商業與大眾市場上的應用與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