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打工仔都好頭痛,因為每年的人工加幅都追不上通脹,而年紀越大,責任越大,很多時都要負責家庭、進修、社交等開支,儲錢可謂難上加難。當很多人都煩惱20歲、30歲、40應該儲幾多錢時,有名男子主靠節儉、儲蓄、參與不動產及外匯孖展交易投資,33歲時累積約2,160萬港元儲蓄。至於日本理財專家午堂登紀雄在個人財務教學書籍《存款3億日圓的33歲理財術》和《培養富足心態:年收入增加30倍的祕訣》中,就分享儲錢9大秘訣,原來最重要的並非人工/收入?
避免搬屋
如果打工仔需要租樓,是租客,午堂登紀雄建議將租金控制在人工的20%至30%範圍內,並盡量減少搬屋次數,以降低運輸和購置新家具電器所造成的額外花費。不過在香港此地價高昂的城市,要尋覓一個單位的租金只佔人工20%至30%,對於大部分普通打工仔而言是非常困難的。
因此,想決心儲錢,有可能要搬回父母家中,或跟朋友合租單位。
強制自己儲錢
午堂登紀雄指每個月應將至少20%收入成為強制儲蓄,使用剩下金額作生活開支,可抑制消費慾望。
取消信用卡,只用現金消費
由於信用卡提供簽帳額度,容易導致一些持卡人過度消費,因此午堂登紀雄建議立即取消信用卡,改用現金支付消費,避免因分期付款、拖欠付款而累積卡數和利息。
避免光顧便利店
便利店的商品定價較高,銷售手法多元,容易誘使人們過度消費,因此建議大家到街市等店舖購物。
減少買新衫新鞋
你是否經常買衫?午堂登紀雄表示,除非有實際需求,否則應盡量減少購買新衫新鞋,特別是質素較差、較易損壞的快時尚(Fast fashion)服飾。他建議只保留居家服、上班服裝、較正式的休閒服3種。
減少購買手機零件等電子用品
午堂登紀雄指手機零件除了售價昂貴外,充電器、保護套等電子雜物更浪費空間。
棄掉所有少用的雜物
午堂登紀雄表示,如果家中有大量雜物,清潔灰塵和整理均需時。他強調,雜物增加時,不管是收納、取出還是清掃、收拾,都會增加無謂的管理時間成本。
棄掉家中無用的書籍
可選擇閱讀電子書,除了學業必須用到的課本、參考書外,可利用網路找到付費版本書籍甚至免費資源,以代替紙本書籍,慳錢又節省存放空間。
「犒賞自己」是假象
午堂登紀雄強調,應避免以「慰勞自己」為由,而揮霍購物或享用美食,這樣才能儲錢,有效累積財富。
月入幾多才算中產?
如何定義「中產」?不同機構或組織對中產的定義都有不同,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以例,他們以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作為標準;而滙豐卓越理財於早前公布的「2023新中產報告」中,就提供除收入以外的中產定義。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對中產的定義
中產階級即每月收入水平介乎全國中位數的50%至150%之間,因此,香港每戶入息介乎$15,000至$45,000就屬於中產家庭。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對中產的定義
中產階級即每月收入水平介乎全國中位數的75%至200%之間,因此,香港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介乎$22,500至$60,000就屬於中產家庭。
滙豐對中產的定義
滙豐早前推出了「滙豐卓越理財2023新中產報告」,訪問了1,098名年齡介乎24至64歲、流動資產規模達100萬元的人,發現香港富裕階層人士平均在33歲賺取第一桶金,即是個人流動資產達到100萬元,而他們就認為中產的門檻是擁有最少637萬流動資產。
調查中,有受訪者有信心自己可以在62歲時就成為千萬富翁,不過每17名受訪者其實就有1名平均在45歲時提早達標,流動資產擁有1,000萬元。滙豐指出,他們的投資方式較進取,平均會將70%的流動資金投放於各類型的金融資產品上,相反流動資金少於1,000萬元的受訪者,其40%流動資金屬於無風險的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