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三年仍歷歷在目,然而本月初,中國學術與醫療單位合組的研究團隊發表論文指出,藉由疫情前在穿山甲體內首次發現的毒株,已研發出新型冠狀病毒,實驗鼠致死率100%。消息一出引發輿論廣泛關注,學界批評研究可怕、無意義。
本月4日,論文預印本網站「bioRxiv」刊登論文「與SARS-CoV-2相關穿山甲冠狀病毒GX_P2V(short_3UTR)造成轉殖人類ACE2基因小鼠致死感染」(Lethal Infection of Human ACE2-Transgenic Mice Caused by SARS-CoV-2-related Pangolin Coronavirus GX_P2V(short_3UTR))。研究由中國學術與醫療單位合組的專家團隊主導,包括北京化工大學軟物質科學與工程高精尖創新中心,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的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以及南京大學醫學院醫藥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論文指出,新冠疫情爆發前,已鑑定出GD/2019和GX/2017這兩種與SARS-CoV-2相關的穿山甲冠狀病毒,並於2020年和2017年分別培養各自的分離株,定名pCoV-GD01和GX_P2V。其中,pCoV-GD01與SARS-CoV-2具有較高同源性,可感染金黃倉鼠和轉殖人類基因ACE2的小鼠並發病,相對地,GX_P2V雖然也可以造成感染,但似乎不會引發明顯疾病。
之後,團隊以複製的生物技術,運用GX_P2V研發新的突變體GX_P2V(short_3UTR),製成新的變異株GX_P2V C7,感染4隻轉殖ACE2的小白鼠,牠們在約7至8天後悉數死亡,死前出現體重下降、駝背、動作遲緩甚至眼睛發白等症狀。團隊又感染8隻轉殖ACE2的小白鼠,並於感染後第3天和第6天各解剖4隻,分別在其大腦、肺、鼻腔、眼睛和氣管中發現大量病毒的核糖核酸(RNA)。
研究人員把不致病的GX_P2V改造成實驗鼠致死率100%的病毒,並稱「死亡率快得驚人」。對此,《紐約郵報》周三(17日)刊文提到學界對此深感擔憂。倫敦大學學院遺傳學研究所巴盧(Francois Balloux)直言這項研究太可怕,且在科學領域毫無意義可言。史丹福大學醫學院名譽教授格林斯基(Gennadi Glinsky)於X(前身為Twitter)發文指出,與SARS-CoV-2有關的穿山甲冠狀病毒GX_P2V(short_3UTR)可導致人類ACE2基因轉殖小鼠100%死亡,(死因)可歸咎於晚期腦部感染。
《紐約郵報》評論指出,新研究凸顯即使疫情告一段落後,中國仍是魯莽的;讓北京遏止這種瘋狂行為,應是全球各衛生當局,乃至所有政府的首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