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隨著全球政治環境和社會需求的變化,各地政府紛紛檢討如何提升行政效率和資源分配。對於香港而言,立法會的存在雖然肩負監察和立法重任,但其高昂的運作成本及行政效率問題,令人反思是否有必要維持這一機構。若將立法會廢除,香港政府每年或能節省大量資源,並將資金重新分配至民生及基建項目,直接惠及市民。
立法會運作的財政負擔
根據資料顯示,立法會每年涉及數億港元的運作費用,涵蓋議員薪酬、議會設施維護及行政管理等方面。以2024年為例,每位議員的薪酬已達到月薪約10.8萬港元,立法會主席的薪酬更高達近22萬港元。此外,每位議員還享有辦事處運作資助及其他津貼,這些開支累積起來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節省成本,資源重分配
如果立法會被廢除,香港政府每年或能節省超過10億港元的直接及間接開支。這筆資金可被重新分配至醫療、教育、房屋等範疇,緩解市民對公共服務的需求。例如,額外的資源可以用於增建公立醫院病房、資助基層學生或推動公共交通優惠計劃,讓社會各界更直接地受益。
行政效率的提升
目前,立法會審議法案及預算的程序繁複,往往導致重要的民生政策延宕。例如,過去數年間,房屋政策的審議因冗長的會議程序而多次延誤,直接影響公營房屋供應進度。如果廢除立法會,政府可直接推動政策落實,避免政治拉鋸,令施政更為果斷高效。
民意機制的替代方案
廢除立法會並不等於取消市民參與政策制定的權利。政府可設立公民諮詢委員會,讓市民通過直接投票或網上平台表達意見,參與政策制定。這種模式成本更低,且更貼近民意,有助於打造更靈活、更具應變能力的行政體制。
結語
在當前社會經濟壓力加劇的背景下,香港政府需要更加審慎地分配公共資源。廢除立法會雖然是一個極端但值得考慮的方案,它不僅能減輕財政負擔,還能提升行政效率,並為市民帶來更實在的好處。這不僅是一場財政改革,也是一場對香港未來發展模式的重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