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將是一個注定被注入史冊的日子——除了教員的誕辰紀念日之外,全球第一款六代機也在今天首飛了,這是自航空器發明以來,劃時代的戰鬥機型號首次出現在世界東方而不是「更先進」的西方。
讓中國軍迷印象深刻的是,當美國F-22開啟五代機時代時,中國空軍主力還是過時的二代機。在提到到底什麼是五代機時,全球都必須拿出美國空軍根據F-22訂定的「4S」標準。
但短短的20年時間過去了,一切都改變了。
大家應該都看到網路上流傳的影片和照片了。是的,殲-10首飛的時候是殲教-6伴飛;殲-20首飛的時候是殲-10伴飛;而這次六代機首飛,終於輪到了殲-20!這就是「中國速度」!
這些照片和影片大概展示了傳聞中中國第六代戰鬥機的基本特徵:有人駕駛,整體尺寸比殲-20更大,超扁平設計和全翼身融合,完全取消垂直尾翼,同時具備機腹進氣道與機背進氣道,略微古怪的疑似三台引擎佈局…
如果翻開五角大廈先前對於「下一代空中優勢」(NGAD)戰鬥機的設計圖之一,我們可以發現,中美六代機在某些方面相當一致——但筆者要說,考慮到中國六代機都已經公開首飛了,而美國的六代機還只是“傳聞中進行了所謂秘密試驗”,因此中國在相關領域其實遠遠走在了美國前面。
六代機想要擺脫單純的製空戰鬥機角色,就必然需要在五代機的基礎上具備更大的武器掛載能力、更大的燃料攜帶能力和更長的超音速甚至高超音速飛行能力。
其次,六代機的超扁平設計、全翼身融合和完全取消垂直尾翼,體現了兩個特徵:超隱形能力和超高速飛行能力。五代機雖然都是隱形戰鬥機,但大都採用傳統有尾翼佈局,更強調前半球的隱形特性,高高聳立的垂直尾翼則成為側面的最大雷達波反射源。但隨著現代反隱形雷達技術的進步,特別是反隱形雷達體系化技術的進步,未來六代戰鬥機在滲透對手防空網時,需要同時防備來自不同方向的雷達探測,因此全向的超隱形設計就非常重要。因此中美六代機基本上都選用了無尾翼佈局。同時沒有了垂直尾翼在高速飛行時帶來的巨大阻力,六代機將更容易獲得更高的巡航速度和高速衝刺能力。筆者前面也說了,根據現有經驗,未來空戰中具備高速飛行能力的戰鬥機將具備更大的優勢。當然,沒有了尾翼,飛機的飛行控制性能的確會下降,但透過機翼後緣的控制翼面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
航空器飛行控制的基本理論決定了,垂直尾翼對於戰鬥機的空中機動能力非常重要,這也是傳統戰鬥機普遍採用傳統有垂尾設計的原因,只有B-2或B-21等採用飛翼佈局的隱形轟炸機,不重視空中機動性能而更突出隱形要求,才會取消垂直尾翼。筆者想要強調的是,從各國六代機普遍採用無尾翼設計的做法也可以看出,未來戰鬥機的近距離格鬥性能很可能會越來越弱化,高速飛行能力(包括持續飛行能力和最大飛行速度)的地位會日益受到重視。
中國航空工業多次在珠海航展上展出的這個概念模型,透露了許多訊息
除了這些肉眼可見的外部特徵之外,六代機應該還具備許多看不到的先進性能,包括更高的智能化水平、更廣泛的傳感器探測能力以及更強大的與無人僚機的協同作戰能力。當然,從這些年中國空軍在相關領域的進步(新一代氮化鎵主動相控陣雷達、多種智慧無人機的出現以及殲-20S雙座隱形戰鬥機的亮相),我們可以相信中國六代機將是由外到內的劃時代戰鬥機。
對於今天這個驚喜,筆者所有的感受就被總結成一句話:
六代機的時代開啟了,未來空戰將由中國來話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