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去年搭台推動「夜繽紛」,重頭項目包括在灣仔、西環等3個海濱搞市集,又鼓勵公共交通營辦商提供優惠、商場延長營業時間等,為市面營造熱鬧氣氛。當局曾表示,3個海濱市集吸引至少27萬人次入場,商戶生意額上升兩三成,惟沒有特別估算經濟效益。
有商界人士指,初期夜市活動有新鮮感,對市民有一定吸引力,但當類近活動越來越多或欠缺特色,效果只會逐漸消退,而且大部分夜繽紛活動欠缺可持續性的經濟效益,但動用的社會資源卻不少。由最初的夜繽紛,到政府力推盛事經濟、「無處不旅遊」,他認為最重要是活動要有香港特色、地區特色,質遠比量重要。
查看「夜繽紛」官網,絕大部分活動已完成,網頁新聞公布一欄,已大半年未有更新。事實上,今年《施政報告》亦沒有再提及「夜繽紛」,當時特首回應指須務實推動經濟,如果可以當然想發掘「不夜天」的旅遊熱點,但也要兼顧環境因素,以免「興一利生一弊」,衍生噪音等問題。新一屆區議會年初上任後,18區則啟動「日夜都繽紛」,在全港各區舉辦具地區、傳統文化特色的活動。
商界議員林健鋒表示,不清楚為何政府不再強調「夜繽紛」,但不同階段有不同工作重點屬正常:「現在要『繽紛』的,早已不止夜晚。」他說復常初期,政府見到晚間消費疲弱,因此啟動「夜繽紛」,但現時政府要思考的因素越來越多,包括大型盛事、用好啟德體育園等,單是「夜繽紛」已不足以滿足需求。民建聯顏汶羽則指,「夜繽紛」和盛事經濟的本質不同,前者針對本地人,對鼓勵市民晚間外出有作用,現已改由地區接力搞活動;後者目標包括旅客和商務人士,涉及的規劃部署更多。
在眾多「夜繽紛」活動中,廟街夜市是少數長期維持的例子,自去年12月推出,由旅發局、油麻地廟街販商商會合作統籌營運,本月限期屆滿後旅發局將退場,由商販自行營運。筆者近日曾在周末晚上到夜市遊走,現場所見仍維持到一定人流和氣氛,但人流已比起開幕初期顯著減少。
廟街販商商會主席陳錦榮指,已向政府入紙申請在12月限期結束後,重新營運小食檔。他說自從廟街夜市後,該處每日人流由約2000人急增數倍,現時雖比不上初期,但仍有約7000人流。據商販反映,夜市在商業上可繼續維持,仍希望長做,又指夜經濟是刺激消費市道的重要途徑之一,香港亦應有自己的地標夜市。
有資深建制不諱言,無論是「夜繽紛」抑或盛事經濟,都要顧及成本效益、貴精不貴多,公帑資助也要慎用,減少漁翁撒網,避免「花冤枉錢」。
www.singtaousa. com/2024-12-11/%E5%A4%A7%E6%A3%8B%E7%9B%A4%EF%BD%9C%E3%80%8C%E5%A4%9C%E7%B9%BD%E7%B4%9B%E3% 80%8D%E6%82%84%E8%90%BD%E5%B9%95%EF%BC%9F%E5%95% 86%E7%95%8C%E7%9B%BC%E8%BD%89%E5%9E%8B%E9%87%8D%E8%B3%AA/5082359#page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