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因為《施政報告》中,特首針對青年人置業只從居屋層面來增加青年家庭中籤機會,卻沒有提出太多新政策。在《施政報告》後,特首被市民問到,究竟會否容許青年人以強積金(MPF)作為置業首期。
政府未放棄研究....
早前,特首李家超在電台聯播節目中表示,強積金是為退休後的生活保障,取出來會令退休後的生活保障變得空白,但政府未放棄研究以強積金供款用作置業首期的建議,強調需平衡退休保障,不排除任何可能性。
討論能否用強積金買樓的問題,是因為新加坡早已容許居民以公積金(CPF)作為置業之用。根據新加坡的CPF政策,當地居民的供款金額遠較香港的MPF為多。每名55歲以下的合資格居民需繳付收入的20%,而僱主則支付17%,並分配到三個帳戶:普通帳戶(OA)、醫療儲蓄帳戶(MA)及特別帳戶(SA)。
在有穩定利息支持下,戶口資金可以持續增長。此外,新加坡政府容許市民使用普通帳戶內的公積金購買住宅或償還房屋貸款,視乎買家年齡及其所購物業尚餘的土地年期,提取40-100%的樓價。年齡在25歲以上,且所購物業尚餘土地年期超過70年的情況下,可以提取物業成交價或物業估值下限的100%。
如果在55歲前出售物業,獲利所得需將提取金額歸還至戶口內;若以市值價出售而導致賣樓虧損,則不需要退還資金至普通帳戶內。到了退休年齡時,政府會將普通帳戶內的資金轉移至退休帳戶(RA),以滿足退休需求,餘下部分則留在普通帳戶內作其他用途。
若強積金是用作退休生活保障,但當我們的強積金並無固定回報,且隨基金價格浮動時,常常令人質疑,單靠現在的強積金是否足以應付退休後的生活支出?又能夠支持多少年的開支?
參考新加坡做法,政府容許55歲時提出部分或全部款項;若僅作部分提款,其餘資金會保留在戶口內並每年收取6%的利息。在65歲以後,也可以選擇將其化作年金般終身提取。
大家經常將香港與新加坡比較,並看到他們的政策優勢,在於他們常從實際用家角度出發,考慮市民的需求。因此,即便每月供款額較高,但大眾覺得這些政策是實際上對他們有保障的。
MPF儲蓄對青年置業幫助有限
反觀香港情況,暫且不論強積金戶口的賺蝕,相信很多香港人除了在入職時填寫了MPF的投資比例外,之後每月供款的基金在期間增減多少,也未必多加留意。即使定期收到銀行寄來的月結單也只會放在一邊,從未主動過問MPF戶口。因為對於我們來說,MPF在65歲才能提取,感覺實在過於遙遠。因此,並不會特別上心去關注。
CPF保本保息,配合組屋政策,有助控制青年置業成本,加上CPF分割不同戶口的做法,亦可減低青年因高追樓價而犧牲整筆潛在退休金的風險,這是香港房屋政策與MPF結構目前難以做到的事,加上MPF僱主與僱員的每月供款上限分別只為1,500元,試問對30歲左右的青年置業幫助有多大? 而且用MPF買樓後再賣樓套現,會否成為提前提取MPF的缺口? 這是政策要考慮的問題。
每個地方的退休金制度,除了保障市民退休後的生活外,亦是在人口老化的洪流中,盡可能減低政府對老年人口的福利負擔,業界一直都提倡將MPF買樓,當然是希望即時催谷樓市,為地產業界謀取最大利益,當中其中一個理據是,青年可以先有自置物業,到退休時再使用安老按揭獲取定期年金。然而,樓價有升有跌,誰能預測數十年後的樓價走勢? 屆時安老按揭是否仍然存在? 當然,公共財政的存續從來都不是地產業界的考慮之列。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胡國威專欄|用mpf買樓,要先解決的難題-020006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