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 netlfix 就代替了戲院與租錄影帶店。而不是那些新玩意或者是新電影。」

3 回覆
4 Like 5 Dislike
2024-11-03 11:29:36
[社會觀測#452] 少子化下,年輕人也不好賺錢 | Patreon

有一天跟朋友們聚餐聊天,席上有朋友在中學當教學助理,當了很多年。被另一個中年的朋友問他為何這麼久了都沒有當老師,難道你是沒有足夠的學歷嗎?事實上他是有,在這年頭有個大學學位並不是甚麼罕見的事情,可是他就是沒有機會當教師,現在一個教學助理要升職為教師很難。那我中年的朋友就疑惑,不是吧?他印象中升任教師這件事並沒有那麼難,為甚麼?

我就問他,你記得你在中學時你一班有多少人嗎?他說四十二人,我說現在已經是三十人左右。那我再問,那你記得你那時候一級有多少班嗎?答案是八班,我說現在已沒有那麼多班的學校了,很多中學一級只有四班甚至只有兩班。例子是我讀的公立中學時一級有八班,一班四十人以上,所以一級有三百餘人。但我上次去代課時一級只有五班,每班不足四十人,所以大概只有二百餘人。

香港的教師職位數量,政府是按班的數量配給的,沒記錯的話就是每三班有兩個教師。生育率下降導致了學生數量下降,學生數量下降導致了班的數量減少(而且每班還縮編了),班的數量減少導致了教師職缺減少,而且在香港當教師薪水非常好,香港一個年資很高的學位教師,薪水有二十萬臺幣以上很常見。我中學年代那些老了的教師現在很多還是在教,盡量佔著缺不會離職。

生育率低,沒有職缺給年輕人,即使有同樣的學歷與資歷,沒有相同的職缺就不會有相同的待遇。

教育界絕對是受少子化影響的重災區這很好理解,但是我接下來說,並不是只有教育界如此。我有另一個朋友從事的是出版界,說今天的出版界已經是一個夕陽行業,書的銷量不斷的下降,在八十年代,香港的漫畫可以一期賣十萬本,即使不怎麼樣的雜誌讀物,都可以賣以千計的銷量。但今天所謂的一線作家,賣的量其實就只有以前三線作家的水平,而大部份書根本就是賠錢做的,說這是因為網際網路的衝擊?但其實網際網路興盛之前,這個數字已經在衰退了,網際網路只是加速他的滅亡。

遊樂場,租書店,電玩場,桌球室,玩具店,網咖,全部九十年代至二千年左右流行的小店都走向衰落了。在九十年代的街上你能夠看到這些娛樂文化場所,大部份都消失了,全部都變成了服飾店或食肆。這當然有租金上升以及網際網路的因素,但別人走向衰落,他們走向消滅,因為他們的主顧就是年輕人,而年輕人減少了。

人小時候的志願,通常是看著當時大人的工作去羨慕的,我不少朋友都是小時候的志願,要當租書店老闆,玩具店老闆,或者當雜誌編輯甚麼的,但當他們讀完書年紀多了累積了資本與技術人脈,真的能開業時,才發覺他想做的行業已經要消失了。而這些行業的範圍很廣,從出版到電玩到教育,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其實都是建立在年輕的血液上的。

這些行業通常牌是在六七十年代興起,然後在八九十年代走向繁榮的頂端,擁有巨大的顧客群,但去到二十一世初開始沒落,第二十個十年走向死絕。這正好對應的是嬰兒潮的人的年齡,以港漫為例在七十年代時他們就是二十歲的年輕人,可能從少看小流氓甚麼的,在八十年代時他們成為社會中堅消費力暴增,港漫就能夠賣到十萬本,雜誌之類也都大賣,電玩場也塞滿人,到處都開了租書店。

七八九十年代均沾的榮景,跟社會偏向年輕是很有關係的。

步向老年的特徵,就是對大部份東西的消費力衰減,老年人通常粗茶淡飯,畢竟身體已吃不消,還要大魚大肉菸酒不缺的理論上也不會太長命。精力減少,所以對於各種活動的興緻都不高,聲色犬馬不如躺在舒適的床上看電視或者影片,也不用常常換衣服。我少年時就照顧老人,所以我很清楚他們都在做甚麼,能夠打麻將甚麼的已經是比較有精力時候的事情,衰老到某地步,大部份時間都是睡與看老電視,電影之類,一天只吃一點青菜白飯瘦肉就夠了。

老年人消費的形態,往往是上一代的,除了一些新的需求例如生病外。他們理想的生活,就是他們年輕時的生活,比方說,他年輕時很喜歡去電視院,那他需要的就只是 netflix 上能看回他年輕時愛看的電影,一個 netlfix 就代替了戲院與租錄影帶店。而不是那些新玩意或者是新電影。用手機電腦都不用太好的,因為對他們而言就算現在很老的款式都已經足夠他們的需求了,例如我父親喜歡吃巧克力,是因為他年輕時巧克力是有點奢侈的東西,可是去到今天他只是大量生產的廉價糖果,現在的流行的高貴飲食例如日本海膽刺身,他們是一點興趣都沒有。因為這不存在於他們的年輕時期。

老年人不花錢嗎?老年人很花錢,但他們花的錢有一個特徵,就是都集中在貴價的東西上,例如醫療,藥物,旅遊,養生,宗教,照護,銀行,房仲,資產管理等,他們看電影也是看以前的電影就飽了。而支撐不起以前那個巨量的草根消費,而且服務提供者通常是中年的專業人士。大部份的年輕人想做能做的工作都不屬於此類。

因此這些消費通常都沒有辦法將老人的錢,老年人對年輕人的需求,往往是時薪最低的那些,例如照護,或者底層服務生,年輕人想要或善於提供的服務,老年人多數不需要。老年人的消費,不是在基層粗茶淡飯自得其樂,只買最便宜的東西。就是在上層買最貴的東西養尊處優,只買最貴的東西,中間會有一個很大的破洞。

開創型的職位,才適合令年輕人收入提高,但在老人為主的世界裏,他們需要的並非開創而是守成。守成的職位,不是非常有限,講究人脈;就是發展有限,耗時低薪的工作,例如照護。適合服務老年人的工作,通常靠的需要大量教育與家庭條件下,成就的專業技術。

一個少子化的社會,不僅不會因為勞動力下降而導致薪水上升。反而會導致年輕人的收入也下降,因為這樣的社會需要的年輕人的部份,就只有廉價勞動力的部份,或者某種極度專業的能力(例如醫生),中層的部份卻會走向萎縮。底層跟上層出現了一條明顯的鴻溝,而且主要是由某些「卡了位」的中年人佔據,就像一開始的教學助理一樣,他們還是需要底層的教學助理,但中層的教師則只有很少的流動。

結果,一個少子化的社會,也是一個年輕人會低薪的社會,錢在上層左右流動,但跟年輕人沒甚麼關係,因為這些錢是流給人脈,有地位,有經驗,有能滿足老人需求的少數人的,這正好是年輕人難以有的。

年輕人想做的工作通常是服務年輕人的,例如你想做創作者,一個年輕的創作者的作品多數是給同齡人或更低齡人看的,年輕人很難寫出老年人滿意的作品。畢竟讀者的人生經驗比你多,又有一堆他以前看過的經典作品作為濾鏡,所以年輕人創作給老人看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但服務年輕人的話,在少子化的世界,就是服務一個人數既少,消費力也有限的群體,那雖然可行但絕對較困難。其他工作也會面對這樣的問題。

年輕人賺錢難了,是因為他們服務的人少了,而且越來越大比例是要求高的老年人。

因此社會漸漸傾向更少的財富流動源自跟年輕人的互動,即服務與創造;更多的財富源自跟老人的互動,即繼承,人脈,投機與政治。但是要注意的是,那是一個封閉的系統下才成立的事情。作為一個年輕人,如果你不走出自己少子化社會的話,要留在裏面找工作,就的確是如此,上面說的全都是內需經濟。

但對於那些一開始就從海外市場賺錢的年輕人來說,就完全不受影響,既然你賺的是海外的錢,那你就不會再受限於自己社會的人口結構,如果真的想要更好的收入,把目光放在賺海外國際市場的錢就是最佳解,特別是全球最大的英語市場。那你去做創作甚麼的,該賣的就是這種市場,在萎縮的本地年輕人市場反而只是附屬於國際市場的一部份。只是很多人因為語言能力導致對外面有恐懼,所以也不願意找出去嘗試從國際賺錢的方向,而依賴本地的企業給的本地薪水,那麼大概就是死胡同了。

所以一開始就把眼光放諸四海,而不是把目光放在本地的人力銀行,應該才是未來年輕人的解。但如果在語言能力上只有中文的話,那麼這個「廣大的海外市場」,恐怕最後也只有中國大陸,如果不想在中國大陸市場發展的話,那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培養一門中文以外的外語能力似乎變成必要。

source:
https://www.patreon.com/posts/she-hui-guan-ce-115122844
2024-11-03 12:36:14
不如話啲死廢老阻住經濟發展
2024-11-03 15:05:49
大錯特錯,Netflix上面舊片選擇好少,好多都搵唔到,想睇番舊片只有上大陸網。
吹水台自選台熱 門最 新手機台時事台政事台World體育台娛樂台動漫台Apps台遊戲台影視台講故台健康台感情台家庭台潮流台美容台上班台財經台房屋台飲食台旅遊台學術台校園台汽車台音樂台創意台硬件台電器台攝影台玩具台寵物台軟件台活動台電訊台直播台站務台黑 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