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10月29號,日軍處死前殖民地政府防衛司一行人

29 回覆
46 Like 0 Dislike
2024-10-28 22:22:19
https://www.watershedhk.com/%e9%a6%99%e6%b8%af%e4%bf%9d%e8%a1%9b%e6%88%b0%e5%8b%b3%e7%ab%a0%e8%aa%ac%e6%95%85%e4%ba%8b%ef%bc%9a%e9%98%b2%e8%a1%9b%e5%8f%b8%e5%82%85%e7%91%9e%e6%86%b2-%e5%af%a7%e6%ad%bb%e4%b8%8d%e5%b1%88/


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每一枚勳章的背後,都有一個活生生的血淚故事。

「香港保衛戰勳章説故事」系列今次介紹佐治十字勳章(George Cross)獲頒者-香港政府首任防衛司傅瑞憲(Defence Secretary John Alexander Fraser)。

佐治十字勳章與佐治獎章(George Medal),由英皇佐治六世於二戰期間的1940年9月24日確立,表揚平民的英勇行為。佐治十字勳章嘉許「在極端危險的情況下,展現最偉大的英雄行為或最顯著的勇氣(for acts of the greatest heroism or of the most conspicuous courage in circumstances of extreme danger)」,在英勇行為嘉獎體系排行第二,僅次於維多利亞十字勳章。

佐治十字勳章至今總頒發408次,比總頒發1,358次的維多利亞十字勳章更罕有。翻查英國國家檔案館紀錄及《倫敦憲報》,香港開埠以來僅6人獲此殊勳。當中5人是在香港淪陷期間籌劃大規模逃出行動失敗被日軍處死,獲得死後追頒。

其中一位在戰時並非軍人,鮮有人留意,他就是港府首任防衛司傅瑞憲。


圖:一戰期間的陸軍軍官傅瑞憲。

傅瑞憲戰時雖無軍職,但絕非弱不禁風的書生。傅瑞憲1896年生於愛丁堡,就讀於愛丁堡大學。一戰期間,他在西線戰場服役,擔任皇家蘇格蘭遂發槍團(Royal Scots Fusiliers)的代理少尉(Temporary 2nd Lieutenant),參與過慘烈的索姆河戰役(Battle of the Somme)。戰役期間,傅瑞憲帶領轄下的機關槍隊走出戰壕,在砲坑中堅守4小時,抵擋德軍的進攻。他因此在1916年10月23日獲頒軍功十字勳章(Military Cross)。1918年終戰時,傅瑞憲官至少校。1919年,他退役並加入殖民地部,獲派遣來港。同年12月,傅瑞憲獲港督委任為官學生(Cadet),相等於今時今日的政務主任(AO)。

此後,傅瑞憲一直在港府擔任要職,1926年2月獲委任為北約理民官(District Officer, Northern District, New Territories)。北約理民官負責治理中港邊界以南的大部分土地,包括區內行政和治安,管理華人大小事務,角色類似清朝縣官,需要與當時的華人士紳親善友好。1929年冬天,為紀念中國通港督金文泰(Cecil Clementi)兩度遊歷青山,傅瑞憲與周壽臣、羅旭龢等19位華人名流倡建「香海名山」牌坊。「香海名山」四字由金文泰親題,而牌坊正面第一根石柱上則刻有傅瑞憲與19位華人名流的名字,牌坊現為一級歷史建築。


圖:香海名山牌樓。


圖:戰前傅瑞憲肖像。(相片來源:南華早報)

1941年4月,港督羅富國(Geoffry Northcote)委任傅瑞憲為香港首任防衛司(Defence Secretary),亦即保安局局長前身,有權向任何人取得關乎公眾安全和防衛的資訊,可見港府擔心日軍在港收集情報。18日香港保衛戰之後,守軍力戰而敗,香港淪陷,10,000多名守軍被日軍關進香港各戰俘營。傅瑞憲在內的港府政要及約3,000名英籍外籍平民,則被囚禁在赤柱拘留營。

日軍治下,傅瑞憲和一眾守軍縱使身陷囹圄,朝不保夕,依然沒有絕望。1942年初,傅瑞憲把私藏的收音機交由兩位熟悉電子通訊的營友保管,他們每晚偷聽外界消息,再向他報告。1942年3月,輔政司詹遜(Colonial Secretary Franklin Charles Gimson)被任命為「英國共同委員會」(British Communal Council)主席,負責代表營友與日軍交涉。傅瑞憲隨即與詹遜分享資訊,並稱盡力保密外來消息。

戰俘們亦暗中與英軍服務團(British Army Aid Group)合作,冒死計劃逃出香港。英軍服務團由1942年1月成功逃出深水埗戰俘營的賴廉士中校(Lt. Col. Lindsay Tasman Ride)在惠州組成,隸屬英軍軍情九處(MI9),目標為收集在港日軍的情報,以及協助戰俘逃出重圍。
2024-10-28 22:23:12
2024-10-28 22:24:30
https://www.watershedhk.com/%E5%AE%89%E8%96%A9%E9%87%8C%E4%B8%8A%E5%B0%89%EF%BC%9A%E5%AF%A7%E6%AD%BB%E4%B8%8D%E5%B1%88%E7%9A%84%E8%A1%9B%E6%B8%AF%E5%8D%B0%E5%85%B5%E8%BB%8D%E5%AE%98/



安薩里上尉:寧死不屈的衛港印兵軍官

早於開埠初期,香港的印度族群已在港紮根,有些是在英軍服役的印度兵,不少在退伍後加入警隊;亦有些在港從商,漸漸開枝散葉。鴉片戰爭前,印度兵已與英軍在世界各地征戰百多年,立下血汗功勞。

1941年12月香港保衛戰期間,守軍主力有英屬印度陸軍的第7拉吉普團第5營(5/7th Rajput Regiment)和第14#旁遮普團第2營(2/14th Punjab Regiment)。兩營印度兵與日軍作戰英勇,蒙受重大傷亡,拉吉普營更是此次戰役傷亡最慘重的部隊。拉吉普營先是陣守醉酒灣防線東翼,繼而在魔鬼山奮戰為「大陸旅」撤回港島殿後,其後再在北角首當其衝抵擋日軍登陸總攻擊。此役,共有892人的拉吉普營有156人戰死、113 人下落不明、193人受傷,傷亡率達51%。當中,全數17名軍官戰死或負傷。

安薩里上尉 Captain Mateen Ahmed Ansari(1916-1943)隸屬拉吉普營A連,香港淪陷後,他被關進為印度兵而設的馬頭涌戰俘營(Ma Tau Chung POW Camp)。安薩里是伊斯蘭教徒,出身印度名門望族之家,受訓於著名的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Royal Military Academy Sandhurst)。由於地位崇高,日軍曾企圖攏絡他帶領印兵變節,為日軍服務,但安薩里斷言拒絕。

1942年1月,賴廉士上校(Sir Lindsay Tasman Ride)成功逃出香港後,成立英軍服務團(British Army Aids Group)營救在港戰俘。儘管面對死亡威脅,安薩里仍然按照英軍服務團的指引,秘密與深水埗、亞皆老街戰俘營的英軍軍官聯絡,策劃一場大型逃脫行動。

1943年4月16日,安薩里透過印度籍特工高禮和(Naranjan Singh Grewal),向英軍服務團總部傳達了一道加密訊息,表示自己雖受日軍嚴刑迫供,但現已康復,隨時可以實行逃脫行動。

可惜現實並不如電影般完美,邪未必不能勝正。就在四日前,4月12日,特工兼前 香港義勇防衛軍第三連成員葛德麟(George Kotwall),被叛徒出賣,繼而被日軍憲兵隊拘捕並處死,逃脫行動因而敗露。同年5月,安薩里被捕,被帶到赤柱拘留營,慘受饑餓之苦及被憲兵虐打。然而,安薩里苦撐至10月仍然守口如瓶,沒有供出任何對英軍不利的情報。

1943年10月29日,日軍似乎失去耐性,安薩里、高禮和一共30名英、印、華籍英軍服務團特工及相關人士都被處以斬首之刑。行刑前,安薩里展現出最後的忠誠和勇氣,根據其他生還者憶述,他當時仍然安慰身邊的人:

“Everybody has to die sometime. Many die daily from disease, some suffer painful, lingering deaths. We will die strong and healthy for an ideal; not as traitors, but nobly in our country’s cause. We cannot now escape the enemy’s sword, but no one should give in to years or regrets, but instead face the enemy with a smile and die bravely.”「人終需一死,很多人因病離世,承受揮之不去的痛楚。我們會堅強而健康地死去,全為信念,不作叛徒,高貴地為國捐軀。我們如今避不過敵人的劍了,但無人應流淚或抱憾,我們要含笑面對敵人,勇敢地命赴黃泉。」

安薩里逝世時,年僅27歲。1946年,安薩里獲追封佐治十字勳章(George Cross),現在他與高禮和都長眠於赤柱軍人墳場。

參考資料:

鄺智文;蔡耀倫:《孤獨前哨──太平洋戰爭中的香港戰役》,香港:天地圖書,2013年。

鄺智文:《重光之路:日據香港與太平洋戰爭》,香港:天地圖書,2015年。

Banham, Tony. We Shall Suffer There: Hong Kongs Defenders Imprisoned, 1942-45.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09.

Roland, Charles G. Long Nights Journey into Day: Prisoners of War in Hong Kong and Japan, 1941-1945. Waterloo (Ont.): Wilfried Laurier University Press, 2001.

Wright-Nooth, George. Prisoner of the Turnip Heads Horror, Hunger and Humour in Hong Kong, 1941-1945. London: Cooper, 1994.

Lim, Patricia. Forgotten Souls: a Social History of the Hong Kong Cemetery.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11.

Casualty. Accessed February 26, 2020. https://www.cwgc.org/find-war-dead/casualty/2815107/ansari,-mateen-ahmed/.
2024-10-28 22:25:48
https://www.facebook.com/100072317479766/posts/pfbid0cZ9NGN8QtCrJrLcxwY4gXxfnEBRWJpoxSWyr4QH6NAigEzB3bZZHyt2b2PNS1pscl/

//【戰爭與人】79年前,香港佔領地總督部以「從事間諜活動」為名處決了33名的男女,他們多數被指控與英軍服務團人員合作或在赤柱拘留營擁有收音機。日軍在赤柱拘留營附近的海灘將他們處決,當時正被拘留的警官韋諾夫記錄道:

鑑於最近有傳言稱歐籍囚犯將被判處死刑,今天下午發生的一件事讓每個人都感到不安。…在下午2點左右,一輛懸掛著軍旗的淺棕色大囚車駛入監獄,裡面有三名日人…後面來了另一輛車。 … 幾分鐘後,大囚車離開監獄,三名印度警衛站在車後面的台階上。…緊隨其後的是兩輛車。 …當它慢慢地繞過監獄拐角時,它經過幾名被拘留者,他們聽到車裡傳來「再見」一語。我相信可能是傅利沙或斯科特……當車到達碼頭時,其他人看到大約30名囚犯,他們肯定其中有三個歐籍人士,被守衛押到刑場。

此帖顯示的文件曾張貼在赤柱拘留營,提到在此事件中被處決的七名被歐籍拘留者和另外四名被監禁者。被處決者包括 J. A. Fraser(防衛司,中文名傅利沙)、C. F. Hyde(滙豐銀行經理)、W. R. Scott(警務處副處長)、黃紹本(聖保羅書院副校長)、F. W. Bradley(醫務衛生督察)、D. W. Waterton 和 H. S. Rees(無線部人員)、Frederick Hall(連卡佛)和切斯特班尼特(Loxley)。如文件所述,被拘禁者不得為死者哀悼。

被執行死刑者的姓名和年齡(括號內)如下(按登記號排序):

Burjar Kotwall (31)
Charles Hyde (43)
Chan Cho Kit (22)
Chan Sin Chuen (26)
Wong Siu Pun (51) 黃紹本
Lan Kwok Ping (22)
T. C. Monaghan (53)
M. A. Ansari (26) 安沙里
Naranjan Singh Greywall (31)
Majed Feroz (38)
Chester Bennett (50)
Bashir Ahmed (21)
Yeung Shou Te/Yeung Sau Tak (37) 楊壽德
Cheng Yit (27)
W. J. White (40)
A. C. Sinto (47)
Leung Hong (31)
Frederick Hall (28)
F. R. Bradley (50)
D. W. Waterton (42)
H. S. Rees (43)
W. R. Scott (43)
J. A. Fraser (47) 傅利沙
James Kim (41)
Cheung Yeung Sam (23)
Luk Cheung Kit (28)
Lee Lam (38) 李林
Lee Hong Hoi/Lee Hung Hoi (30) 李孔開

我們會在將來細說他們的故事。//
2024-10-28 22:26:55
http://digital.lib.hkbu.edu.hk/1941hkbattle/zht/data.php?show=item&id=FW00009

//戰時經歷: 戰時,第7拉吉普團第5營鎮守魔鬼山,並持續受到日軍的攻擊。他們是最後一隊撤至港島的守軍,抵達後隨即被調派到北岸抵擋日軍的登陸部隊。拉吉普營於此一戰傷亡慘重,安沙里所屬的營在日軍的強攻下幾乎全軍覆沒,他本人則被俘獲。即使他是一名軍官,但為了讓自己的下屬不受日軍的宣傳影響,他選擇與他們同囚。在赤柱監獄時,日軍得悉了安沙里的家族背景,因此希望拉攏他加入與日軍同陣營的印度國民軍。雖然安沙里是一個民族主義,但他在遭到禁食及酷刑後依然拒絕了日軍的要求。後來他被轉移到深水埗戰俘營,並繼續組織反抗及逃獄,同時能夠與在中國的英軍服務團保持聯絡,這全賴他戰前曲棍球的守龍技巧在眾人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是,他們之間使用的代號卻是政治不正確的「印仔龍門」。後來,他被一些親日的印度民族主義者同囚出賣,並被判處死刑,於1943年10月29日與其他32名男女一同在赤柱灘被斬首。

戰後生活: 敦憲報在1946年03月18日刊憲授予安沙里喬治十字勳章,以表揚他在面對危險的任務時展現最顯著的勇氣。他死後葬在赤柱軍人墳場。

勳銜:戰報嘉許、喬治十字勳章(死後追贈)//


http://digital.lib.hkbu.edu.hk/1941hkbattle/zht/data.php?show=item&id=FW00032

//戰時經歷:1941年時,司葛雖然在職銜上依然是警務處副處長,但實際上他是政治部的長官。他的部隊本來駐守在大館,但在其遭砲火炸毀後遷至告羅士打行,主負責滲透日軍在戰前就已安插在香港的第五縱隊,使他們保持中立。英軍投降後,他與警隊同袍卜架及韋諾夫一同被囚在赤柱監獄的印人宿舍。司葛受到同被囚在赤柱監獄的輔政司詹遜及防衛司傅利沙的信任,因而參與了經由里斯及窩打頓以地下電台與外界秘密通訊的行動,同時他亦涉足與英軍服務團的通訊,英軍服務團人員把訊息藏在運輸提供給在囚人員日常補給的貨車中,由在囚的接頭人拾取。1943年06月28日,一名由日軍安插在他們之間的特務指控了他們,司葛當場被捕,其他人亦先後被捕。1943年10月19日,在歷時幾個月的盤問後,他在審訊中被判處死刑,同月29日與另外同被判死刑的32人自赤柱監獄中的獨立囚室中被轉移至赤柱泳灘處決。

戰後生活:司葛死後葬在赤柱軍人墳場。//
2024-10-28 22:34:40
wfc
2024-10-28 22:37:48
2024-10-28 22:49:08
Who fucking don’t care ?
2024-10-28 22:49:19

Salute
2024-10-28 22:52:16
2024-10-28 22:55:39
2024-10-28 23:28:50
守護香港烈士,salute

2024-10-28 23:49:23
2024-10-28 23:50:15
連登仔話日本人好純良,唔會殘害戰俘平民
2024-10-29 00:00:58
2024-10-29 03:11:08
Lest we forget
2024-10-29 03:14:11
死日本狗地震死全家就岩
2024-10-29 04:02:56
咁我覺得佢係企喺英國利益嘅立場多過真係香港
2024-10-29 07:40:51
2024-10-29 14:28:49
永誌不忘
Btw 我都估到今日巴打會講佢哋
2024-10-29 14:37:52
respect
2024-10-29 15:16:41
吹水台自選台熱 門最 新手機台時事台政事台World體育台娛樂台動漫台Apps台遊戲台影視台講故台健康台感情台家庭台潮流台美容台上班台財經台房屋台飲食台旅遊台學術台校園台汽車台音樂台創意台硬件台電器台攝影台玩具台寵物台軟件台活動台電訊台直播台站務台黑 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