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周圍喺度「美人」「美人」咁自言自語,點部署

47 回覆
130 Like 11 Dislike
2024-10-22 18:27:53
原來佢講緊紀念11月11號嘅Remembrance Day 要配戴虞美人花

Royal British Legion
https://www.britishlegion.org.uk/get-involved/poppy-appeal
2024-10-22 18:28:59
https://www.wetoasthk.com/%E3%80%90%E6%B8%AF%E8%AD%98%EF%BC%8E%E5%92%8C%E5%B9%B3%E7%B4%80%E5%BF%B5%E6%97%A5%E3%80%911919%E5%B9%B4%E7%9A%84%E5%92%8C%E5%B9%B3%E7%B4%80%E5%BF%B5%E6%97%A5%E8%A6%81%E9%BB%9E%E9%81%8E%EF%BC%9F/


近年「1111光棍節瘋狂搶購」,「_ _超市光棍節大減價」的廣告老是常出現。在大家於雙十一大買特買之際,一個更有意義的節日便漸漸被遺忘,淡化,它就是和平紀念日(Remembrance Day)。

和平紀念日並不是香港獨有的節日,而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為了紀念戰爭死難者而舉行,香港亦於1919年舉行第一次的和平紀念日儀式,後來更成為了公眾假期;只是那日的假期在二戰後被重光紀念日所取代,到1999年假期取消(佛誕則變成假期)。現時的紀念儀式改在每年11月第二個星期日舉行。

而在中環屹立了差不多一個世紀的和平紀念碑亦是紀念陣亡將士的重要地方,設計參考了倫敦白廳和平紀念碑,一開頭只寫了代表一戰年份(1914-1918)的羅馬數字及”The Glorious Dead” ,到後來加上了二戰的年份(1939-1945)及刻上了「英魂不朽,浩氣長存」以紀念二戰特別是保衛香港的死難者。和平紀念碑在1923年由港督司徒拔揭幕,一直沿用至今,現時更成為法定古蹟。

但是在第一次的和平紀念日,香港人是如何渡過的呢?

當年辦了兩次有關戰爭的紀念日活動,首先有7月18及19日的大型慶祝活動,當時香港是跟隨大英帝國正式慶祝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所以舉辦得有點似囍慶活動。在中環不但有巨型的牌樓,更有巡遊及閲兵儀式,巡遊隊伍中不但有西式的花車,更有中式的花車。而在灣仔軍器廠街一帶亦有慶祝活動。


中環的巨大花牌(圖片來源﹕政府檔案處)


中環干諾道的慶祝活動(圖片來源﹕政府檔案處)

至於11月11日的和平紀念日呢?原來早在同年的8月,香港立法局便已經批出了$4,700於香港政府,作為和平紀念日活動的開支。那麼,一般香港市民應該怎樣參與紀念日呢?

根據英國殖民地大臣給予港督的電報,便導出了英皇有關Remembrance day的指示,就係好簡單咁「企定定係到,嘜都唔好做!」電報指示香港市民應該在11月11日上午11點(以當地時間為準)完全停止一切活動及肅靜兩分鐘,火車必須停在路軌、汽車停在馬路、船隻亦應盡量停駛,工廠都要停止生產。



其實要紀念英靈,需要的不是大鑼大鼓,只是要你不去參與其他商家製造出來的「節日」而已。
2024-10-22 18:32:09
https://www.watershedhk.com/%E9%A6%99%E6%B8%AF%E5%92%8C%E5%B9%B3%E7%B4%80%E5%BF%B5%E7%A2%91%EF%BC%8D%E7%AB%8B%E6%96%BC%E4%B8%AD%E7%92%B0%E6%A0%B8%E5%BF%83-%E4%BB%A5%E6%98%AD%E5%BF%A0%E7%BE%A9%E8%8B%B1%E7%83%88/


香港和平紀念碑-立於中環核心 以昭忠義英烈

香港是一個變化急促的城市,中環核心地段更是寸土尺金,大批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的古典建築都留不住。建於1923年的中環和平紀念碑,是少有可以屹立近百年而不倒的建築。

香港和平紀念碑與倫敦和平紀念碑的異同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國政府為紀念英國及殖民地軍人的犧牲,在1919年7月邀請著名建築師魯欣斯爵士(Sir Edwin Landseer Lutyens)設計紀念碑。1920年11月11日停戰紀念日(Armistice Day),第一座和平紀念碑於倫敦白廳(White Hall)揭幕,設計莊嚴簡潔,廣受國民歡迎。

此後,世界各地的英國殖民地政府紛紛參照倫敦的做法,建立自己的和平紀念碑。1923年,港府亦斥資共30萬港元在中環建立紀念碑。設計上,香港的和平紀念碑複製倫敦的而成,只有少許差別。倫敦的和平紀念碑一面刻有羅馬數字MCMXIV,代表1914年一戰爆發;另一面則是MCMXIX,代表1919年《凡爾賽和約》簽訂。至於香港的,兩面均為MCMXIX。

此外,香港的和平紀念碑建於正方形花崗岩基座上,設有六層梯級,顯得宏偉。倫敦的和平紀念碑由於位於白廳正中,兩邊是馬路,就不可能有這樣廣闊的基座。往昔,香港的和平紀念碑在北面掛上白船旗(White Ensign)、英國國旗(Union Jack)和紅船旗(Red Ensign);南面則掛上紅船旗(Red Ensign)、英國國旗(Union Jack)和皇家空軍旗(Royal Air Force Ensign)。除受颱風影響之外,紀念碑必須升旗。


1920年11月11日,倫敦白廳的和平紀念碑揭幕典禮。(相片來源:IWM)


倫敦白廳的和平紀念碑藍圗。(相片來源:IWM)


1920年11月11日,倫敦白廳的和平紀念碑揭幕典禮的平面圖。(相片來源:IWM)

回到1923年5月24日的揭幕典禮

1923年5月24日帝國日(Empire Day),港府為和平紀念碑舉行揭幕典禮。紀念碑周邊設置了簡單座位,可供3,400人就座。紀念碑的捐款者可向太古洋行(Butterfield and Swire)和渣甸洋行(Jardine Matheson)申請座位票,不另收費。座位票由英國退伍軍人協會、中央警署( 俗稱大館)及各軍方機構分發。市民需於當日下午5時10分就位,5時30分典禮開始。

典禮翌日,《士蔑報》(Hong Kong Telegraph)頭版有詳細報導。當日下午5時正前,紀念碑周邊已座無虛席,旁邊的香港會(Hong Kong Club)和最高法院(Supreme Court,今終審法院)的露台也站滿市民。軍民衣着整齊亮麗,現場氣氛喜悅,男女老幼都為勝利與和平而歡笑,美國和法國的海軍人員亦前來致敬,可見紀念碑的意義不僅限於英國。

5時30分,典禮開始,四名英國陸軍、皇家海軍、印度軍團及蘇格蘭軍團的士官在紀念碑的四角肅立,槍頭向下(Reverse Arms),向逝者致敬。一百名由皇家海軍及英王軍團第二營(2nd Battalion, King’s Regiment)組成的儀仗隊,連同約三十名各個部隊的代表(當中包括香港義勇防衛軍 Hong Kong Volunteer Defence Corps)操進會場。


1923年5月24日,和平紀念碑揭幕禮,蓋上英國國旗。(相片來源:University of Bristol)


1923年5月24日,和平紀念碑揭幕禮,除下英國國旗。(相片來源:University of Bristol)

和平紀念碑聳立於中環黃金地段的必要

港督司徒拔(Sir Reginald Edward Stubbs)隨後代表港府走到台上致辭。他解釋了為何要在中環黃金地段立法碑:

「我們將紀念碑安置在這個殖民地最顯眼的位置,讓所有到訪香港的人都能看見,以紀念帝國中所有階級及各個種族的人士(The monument which we have placed here in the most prominent site in the colony, where it will be seen by everybody who lands in Hongkong, commemorates therefore men of all classes and of every race within the Empire…)。」
2024-10-22 18:32:55
司徒拔致辭後,拉下蓋在紀念碑上的一面巨大的英國國旗,正式揭幕。儀仗隊舉槍敬禮(Present Arms),樂隊奏起英國國歌。往後訂於每年11月第二個星期日的和平紀念日,除日佔時期外,香港都會在此舉行紀念儀式。

截至2002年4月,全球共有291個和平紀念碑的複本。 二戰後,紀念碑刻上阿拉伯數字「1914-1918」及「1939-1945」的兩次世界大戰年份,以紀念為保衛香港抵抗日軍侵略而犧牲的軍民。1981年,紀念碑側面刻上「英魂不朽 浩氣長存」八個中文字,既肯定華人的戰時貢獻,亦見證戰後中文地位漸漸提升。


1980年和平紀念碑,尚未加上中文字。(相片來源:香港公共圖書館)


1981年和平紀念碑,加上了八個中文字。(相片來源:香港公共圖書館)


1984年和平紀念日儀式中的海陸空三軍及香港義勇軍士官。(相片來源:相中義勇軍上士Lai Ho Tong Louis(左一))


1996年,駐港英軍鄧守仁少將(Major General Bryan Dutton)在和平紀念碑放下花圈。


2019年和平紀念日儀式。

參考資料:

Journal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 Hong Kong Branch Vol. 46 (2006), pp. 75-100 (26 pages)

“ARRANGEMENTS FOR UNVEILING THE CENOTAPH.” Hong Kong Daily Press, May 18,1923.

“LEST WE FORGET” The Hong Kong Telegraph, May 25, 1923.

和平紀念碑 – 法定古蹟 – 古物古蹟辦事處

https://www.amo.gov.hk/b5/monuments_102.php
2024-10-22 18:33:02
2024-10-22 18:33:24
好耐冇見
2024-10-22 18:38:05
換轉宜家咁樣用國旗揭幕
己經犯咗國旗法
2024-10-22 18:44:48
香港都有個地方集齊哂大部分當時十九至二十世紀殖民時期殉難犧牲左嘅英籍水手同平民嘅名冊,之前裝修過唔知重係唔係到
2024-10-22 18:45:18
https://livethinghistory.wixsite.com/main/%E7%BD%8C%E7%B2%9F%E8%8A%B1%E7%9A%84%E6%95%85%E4%BA%8B1


罌粟花的故事(一):

圖1. 加拿大的醫療軍官麥克雷中校
(Lieutenant-Colonel John McCrae)

每年10月底開始,在中環街道上,不難發現路人無論是西裝打呔、波鞋短褲,他們的服裝上都會別著一朵紙製紅色的花。近期這個活動再度引起社會的討論和關注。今日LTH在此為大家介紹一下這項在和平紀念日佩戴手造罌粟花的紀念到底是如何建構起來。

不少人或許會知道,罌粟花主要是用來代表和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陣亡將士。要談論最早用罌粟花比喻陣亡將士的人,就非麥克雷中校(Lieutenant-Colonel John McCrae)莫屬。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麥克雷是一名加拿大的醫療軍官,在戰場上他幾乎每日都在照顧受傷的官兵,亦目睹不少人在他手上離世。1915年,他參與了第二次伊珀爾戰役(Second Battle of Ypres),目睹德軍首次大規模使用毒氣,協約國軍最終在此役犧牲了87000名士兵。作為醫療軍官,他親眼目睹無數受毒氣折騰而亡的同僚,當中包括他的挈友海爾默中尉(Lieutenant Alexis Helmer)。為了表達他對戰爭殘酷的那份無奈,他有感而發地寫出了著名的詩句「法蘭德斯平原之上(In Flanders Fields)」,詩句於同年的12月在《笨拙》雜誌(Punch Magazine)上發表。


圖2. 1916年麥克雷中校的「法蘭德斯平原之上(In Flanders Fields)」詩句手稿及信件 (McGill University Archives Collection )

圖3. 在第二次伊珀爾戰役(Second Battle of Ypres),英聯邦士兵史上首次面對來至德軍的毒氣攻擊,所以士兵在前線只能用毒氣防護功能有限的自製口罩和風鏡作為保護。

由於當時世界各地有很多家庭的兒子、丈夫、親人都被送上戰場,他的詩句觸動了這些人的心,其中一位備受感動的是美國教師蜜歇爾(Moina Belle Michael, 15 August 1869 – 10 May 1944),她就是第一位身體力行用罌粟花來紀念陣亡將士的人。

受到麥克雷的詩句啟發的蜜歇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兩天發表了她的詩句 「我們必須保持信念(We Shall Keep the Faith)」,並經常在自己的大褸上佩戴罌粟花。當她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擔任義工時,曾經參與過「海外基督教青年會第25屆會議(Overseas YMCA's 25th Conference)」。出席會議的人向蜜歇爾提供了一筆預算,著她用鮮花佈置會場。她忽發奇想並打算向與會人士提供罌粟花。可惜當時場地並未能安排新鮮的罌粟花,畢竟罌粟花主要生長於雜亂的環境之中。蜜歇爾於是把這筆捐款用作購買一批人手製作的罌粟花,並在會議期間分發給參加者。蜜歇爾因而成為了史上首個用手造罌粟花紀念陣亡將士的人。


圖4. 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蜜歇爾在大學校園裡種植新鮮的罌粟花 (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 collection)
1918年戰爭結束後,蜜歇爾返回佐治亞大學(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任教。期間有一批從戰場回來、因創傷而殘障的軍人成為了她的學生。她深深明白到,社會必須要照顧這些從戰場回來的士兵,並提供經濟支援以協助他們重投社會,於是她發起了製作及出售絲綢罌粟花、為這些士兵籌集經費的活動,希望為他們日後的生活提供財政支援。1920年,在她的努力推動下,罌粟花被美國退伍軍人輔助組織美國輔助軍團(the American Legion Auxiliary)和美國國家軍團(National American Legion)選用為紀念退伍軍人的象徵。而因為她的原創性,因此蜜歇爾也被世人稱之為” The Poppy Lady” 。

參考資料:
1. https://news.uga.edu/poppy-lady-moina-michael/
2. https://archivalcollections.library.mcgill.ca
3. https://www.familysearch.org/blog/en/poppy-flower-meaning-remembrance/
4. https://www.history.com/news/world-war-i-poppy-remembrance-symbol-veterans-day
5. https://www.iwm.org.uk/history/why-we-wear-poppies-on-remembrance-day
2024-10-22 18:46:08
罌粟花的故事(二)
https://livethinghistory.wixsite.com/main/%E7%BD%8C%E7%B2%9F%E8%8A%B1%E7%9A%84%E6%95%85%E4%BA%8B2



圖 1. 巴黎的 E. Guérin 夫人。
哈欽森新聞,1918 年 6 月 15 日。

上一篇為大家介紹了為何罌粟花會成為一個代表著和平及記念犧牲了的前線士兵象徽以後。會不會不禁問罌粟花是如何演變成一個全球性的代表物品? 說到這裡,就必須要提及另一位來自法國的女士-----顧琳(Madame E. Guérin, 5 February 1878 - 16 April 1961)。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顧琳一直為法國聯盟(Alliance Française)到處演說,喚起大眾對戰爭和伴隨戰爭而來的殘障士兵、孤兒、寡婦等社會問題的關注。雖然當時美國尚未參戰,但她仍多次往來大西洋到美國各大社交場合與著名大學演講,當中包括耶魯大學與哈佛大學。這些演講感動了美國的大眾,顧琳亦因而在美國聲名大嘈,並為「Food for France」、「French Widows and Orphans」、「French Veterans」、「The American Red Cross」及「The US Liberty Loan Bonds」等機構籌得相當可觀的善款,成為一代女性的模範。直至西班牙流感在美國爆發,顧琳的行程才被迫暫緩。

圖2.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在1922年流浪街頭的赤腳法國孤兒 (Heather Anne Johnson 收藏)

圖3.「American-Franco Children’s League’ 」章, 由美國新澤西州生產商Whitehead & Hoag製作。

不過,顧琳並未因此而停下腳步。她在1918年被法國政府邀請成立以罌粟花為象徵的「美法兒童聯盟(La Ligue des enfants de France et d' Amérique)」的美國分部 「American-Franco Children's League' 」,致力於為受戰火摧殘的孤兒、寡婦募捐,並走訪各地成立分會。最終在1919年首次在美國舉辦世上第一個「罌粟花日 Poppy Day」,並利用手造罌粟花募集捐款。在1920年,她的籌款活動得到俄亥俄州的美國軍團(Amercian Legion)的認同,並獲邀出席美國軍團在俄亥俄州舉辦的活動,為各成員分享她對同盟國罌粟花日的構想(Inter-Allied Poppy Day)

圖4. 1920年6月22日蒙大拿州對婦女義工和顧琳的「罌粟花日Poppy Day」報道。

圖5. The Oakland Tribune (Oakland, California) 對「罌粟花日Poppy Day」報道

到了1921年,經過經過磋商之後,美法兒童聯盟為首個紀念美國陣亡將士的紀念日(Memorial Day)舉行全國性的罌粟花 Day,所有罌粟花均由法國的孤兒和寡婦親手製作,當時一些報道把顧琳稱為「來自法國的罌粟花女士The Poppy Lady from France」,可見該活動深入民心。同年她亦獲邀出席加拿大的大戰退伍軍人協會(Great War Veterans Association,皇家加拿大軍團(Royal Canadian Legion)前身)分享對同盟國罌粟花日的想法,繼而出訪英聯邦國家,並在1921年為加拿大退伍軍人協會舉辦英聯邦國家的首個罌粟花日,同時協助設立在加拿大製作手造罌粟花的生產線。

圖6. 1921年,首屆加拿大的大戰退伍軍人協會(Great War Veterans Association,皇家加拿大軍團(Royal Canadian Legion)前身)所使用的手工罌粟花。(Canadian War Museum Collection)

圖7. 今日皇家加拿大軍團(Royal Canadian Legion)所使用的手工罌粟花。(https://legion.ca/)

而今日最廣為人知的,當然就是退伍軍人組織「英國軍團(British Legion)」的手造罌粟花。作為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國家之一,英國總共動員了600萬名士兵上前線,殘酷的戰爭令175萬名軍人有不同程度的殘疾及永久傷殘,導致英國在戰後面對嚴重經濟及社會問題,所以顧琳在1921年8月30日首次介紹她的法國罌粟花樣板給英國軍團,為他們解釋同盟國罌粟花日的想法,並希望為那些為國家奉獻一切的軍人籌款和予以支援。雖然當時英國軍團才剛剛成立,但在顧琳的協助下,英國在1921年舉辦的首屆罌粟花日的成績依然非常理想,所有手造罌粟花全部售出,為退伍軍人及家庭籌得106,000英鎊的善款。時至今日,皇家英國軍團(Royal British Legion)位於蘇格蘭愛丁堡和英格蘭里奇蒙的工廠每年仍然生產4,500,000,000棵手造罌粟花,並承諾每一棵罌粟花均由退伍軍人和慈善組織義人手製作、使用100% 再生材料。
2024-10-22 18:46:35

圖8. 顧琳在1921年為英國軍團設計的法國手工棉製罌粟花。(由Heather Anne Johnson 女士借出展品)。

圖9.今日皇家英國軍團(Royal British Legion)在英格蘭里奇蒙工廠所製作的手工罌粟花。(www.britishlegion.org.uk)

圖10.為皇家英國軍在蘇格蘭分部(Poppyscotland)所裝作的蘇格蘭版本手工罌粟花。(www.poppyscotland.org.uk)

看了這麼多罌粟花的故事,熟識各大英聯邦國家記念日的您都會很好奇,為何澳洲和新西蘭的罌粟花日會是Anzac Day,而不是11月11日的停戰紀念日?

因為在1921年8月,顧琳因故未能出席前往澳洲的游說工作,但仍派出代表前往澳洲,由於該想法為加拿大政府所推薦,所以代表和澳洲的退伍軍人組織協辦了1921年11月11的澳洲停戰日和罌粟花日。雖然顧琳在世期間從來沒有踏足過澳紐,但是她與當地的退伍軍人仍然組織關係密切。因此澳洲和紐西蘭的組織直至1926、1928年一直採購來自法國製造的罌粟花,並且得到媒體之間廣泛報道。


圖11. 顧琳在1921年為澳紐 ANZAC Day義賣的法國進口手工罌粟花。

圖12. 紐西蘭「歸國士兵協會(Returned Soldiers’ Association)」今日所代表的手工罌粟花(www.rsa.org.nz)

至於為何紀念活動最終會由11月11日改為澳紐的ANZAC Day?那麼就必須提及在1921年發生的事件。在1921年9月26日紐西蘭的「歸國士兵協會(Returned Soldiers’ Association)」通過向顧琳的組織採購了35萬棵由法國進口的手工罌粟花,可惜負責運送的威斯摩蘭號(Westmorland)的行程發生延誤,無法趕及原來在11月11日的紀念活動。由於組織缺乏足夠資金維持接下來一年的營運,故決定利接下來的紀念日來作慈善義賣。恰好下一個紀念日便是我們十分熟識的Anzac Day(4月25日),於是澳紐兩地從此改在每年的4月25日 Anzac Day義賣手工罌粟花。

圖13. 今日各英聯邦退伍軍人機構官方所代表的手工罌粟花形象。

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必須撫心自問,對於11月的和平紀念日還殘存多少的記憶?昔日各國的年輕人,響應國家號召,抱持滿腔熱情,投身戰火之中。當中有些人永遠停留在那二十出頭的一刻,有些卻從此對一切失去了魄力、甚至信任。戰火過後,法蘭德斯平原上的廢墟長滿了一朵又一朵的罌粟花,猶如逝去的將士獲得重生一樣,罌粟花亦從此成為陣亡將士的象徵。透過置於左胸前的小紅花,表達出對那群年輕人的緬懷。

出於各種政治理念、意識形態、史觀見解,有人會提出為免「觸動民族情感」的考慮,而把罌粟花改名換姓。對於仍然主張透過民族國家的身份認同來維繫國族團結的人來說,這或許無可厚非。只是我們必須要時刻提醒自己,佩戴罌粟花的目的本來是為了提醒自己與身邊的人,昔日的政治紛爭,已令無數的年輕人從此失去了他們的一生;為著更多的政治考慮而改變初衷,不但破壞了活動的原意,亦無法警醒今後的世界 - 我們有責任(而且必須履行這個責任)去保護、而非殘害我們的下一代。

參考資料:
1. https://www.history.com/news/world-war-i-poppy-remembrance-symbol-veterans-day
2. poppyladymadameguerin.wordpress.com
2024-10-22 18:48:50
無記錯,係St John Cathedral主教堂隔離一個小地方!
2024-10-22 18:49:18
2024-10-22 19:06:51
雲巴
2024-10-22 19:16:26
昔日的政治紛爭,已令無數的年輕人從此失去了他們的一生
2024-10-22 21:04:07
2024-10-22 21:24:47
有冇人會digital archive ?你知啦,嗰度係愛國教
2024-10-22 21:25:03
2024-10-22 21:27:23
2024-10-23 07:01:59
2024-10-30 10:17:21
2024-10-31 15:31:27
2024-10-31 19:21:04
push
2024-11-01 17:58:25
pish
2024-11-01 22:34:35
吹水台自選台熱 門最 新手機台時事台政事台World體育台娛樂台動漫台Apps台遊戲台影視台講故台健康台感情台家庭台潮流台美容台上班台財經台房屋台飲食台旅遊台學術台校園台汽車台音樂台創意台硬件台電器台攝影台玩具台寵物台軟件台活動台電訊台直播台站務台黑 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