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鏈」是給你生存不是給你生活的
鄭立
在談創作產業鏈這種問題之前,我知道談這個話題的人,他們之所以想臺灣有漫畫產業鏈的原因,是希望那些大受世界歡迎的作品像鬼滅之刃甚麼的是臺灣生出來的。他們希望的是,自己更有機會在本地從事動漫產業,更容易成功,更有機會靠漫畫名成利就。
因為產業鏈這種東西,打從一開始,就是很現實的東西,不是談夢,甚至他本質上就是夢的相反。「產業鏈」這三個字意味著的是工業,是重複,是大量生產,是吃飯,產業鏈的存在目的,就是讓多些人可以吃飯。
吃飯才是產業鏈最重要,甚至是唯一重要的東西,產業鏈並不是存在來幫人圓夢,幫人搞藝術,成就自己,不是用來生產地球上最好的藝術品,最好的漫畫的。
只要你是天才,你不需要產業鏈你也能夠生出好作品,只要你有錢有經營能力,你不需要產業鏈也可以一個人把作品賣出去。沒有產業鏈,還是有些人會成功的,所以倒轉來說,有人成功,不代表這就能建立產業鏈或者他是成功之道。正如我學寫程式是在垃圾房檢電腦自學的,然後我一個人寫出了遊戲,所以大家就覺得遊戲業可以靠大家從垃圾房撿東西撿再自學出來吧?
所以別拿甚麼鄭問之類當反例,這不是甚麼反例,這叫孤例,鄭問沒形成產業鏈,他只是個例外。如果有反例,那根本就不會有這個討論,因為唯一反例就是現成的臺灣產業鏈,如果這存在,那還討論甚麼為何臺灣沒漫畫產業鏈?你會談論「為何日本沒有漫畫產業鏈」嗎?
殘酷點說,產業鏈的存在,是為了讓人更容易成為零件。你不需要有能夠一個人建立一切的才能,你只需要有一部份的才能,便可以透過加入產業鏈成為一個零件,把你生活大部份時間放在這個產業中,增加理解,而你做出成功的作品的時候,也會有更多人可以配合你,使他變成更多錢。
可是,產業鏈不會也不等於令你的稿費變高,令你變高薪,日本的動畫產業鏈舉世聞名,但動畫師去到今天還是血汗工廠。而大部份在這個產業鏈的人,都是無名氏工人,他們可能是漫畫家的助理,可能是動畫師,但大部份都是領著半死不活的薪水,然後可能一輩子都沒有機會出道,或者出道後也瞬間被消滅,又或者出道之後工作過勞死。又或者就算沒過勞死,都一直畫著自己不喜歡的作品。
香港也曾有漫畫產業鏈,而那是甚麼回事呢?那就是一個不夠你生活的薪水,可能你一輩子做的只是畫頭髮,畫到老了你還未有自己的作品。臺灣就算有漫畫產業鏈,大部份參與的人,都保證是活得不似人形的,只有少數成功的人能吃到果實。
這可一點也不夢幻,全世界最繁榮的漫畫產業鏈,也是不夢幻的。產業鏈繁榮增加成功率,也讓未成功的人可以多生存一下,但沒有令雞犬升天的能力,也沒有讓大家過得很好,「生存」是真的只有生存,如果你追求「生活」的話,那臺灣有沒有漫畫產業鏈,其實跟你關係不大,因為產業鏈是給你生存不是給你生活的。
很多人夢想中西方極樂世界並不存在,不論何處,所謂產業鏈是一個你經歷了試煉後有機會成仙成聖的地獄。就我所說,建立產業鏈本身就是髒活,就是要做很多東西不想做的,不入流的事情,而建立了之後,就是把這些髒活交給新加入的底層來做。
就像農場,農場總是髒又辛苦的,可是沒有農業就沒有辦法養活這麼多人吃飯,生生不息。產業鏈不斷讓人吃飯,就能夠令創作生生不息,你會不斷生出幾萬個不出色但可以吃飯的垃圾作品,然後裏面就有一點機會產生舉世名作。
就像大陸的手遊,韓國的網遊,這些東西就是形成了的產業鏈,然後全都是大家罵個狗血淋頭的東西,甚至是劣質的標準。但那又怎樣呢?他們再劣質,就是能令很多人吃飯,然後就真的偶然出了國際水準的東西,例如很爭議的「原神」,就是從那個大家天天罵的臭坑裏冒出來的,想要建立產業鏈,就是要建立一個臭坑,我們自己的臭坑。
然後總會有些人說,要做垃圾,我寧可不做,或者我寧可要政府付錢我去做真正好的傳世大作,那樣說代表吃飯問題根本不重要,不是不需要東西賣出去就有飯吃,就是寧願餓死都不想有任何妥協。那麼根本就與產業鏈的討論無關,大藝術家何須甚麼產業鏈,像梵谷那樣餓死也可以變成大藝術家的,還不需要政府補貼。
這也意味著,在問要不要產業鏈的問題前,不如問大家是否真心想要這種東西,如果大家是打算,就算做漫畫又窮又苦,又大部份機會不會成功,但只要活下去就堅持做一輩子,產業鏈就是你需要的。
如果只是想吃少點苦,要多些錢和穩定收入的話,需要的是轉行。如果想要完成自我的話,需要的是接受梵谷般人生的覺悟。如果你覺得你的人生是戰國時代的士兵,爛命一條,投入戰場接受九死一生的環境就是為了爭一個立功翻身的機會,你才需要產業鏈。
source:
https://vocus.cc/article/609b8fb4fd89780001ea0a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