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港大搞國慶谷「愛國」 前「大中華膠」:完全沒感覺了

2 回覆
1 Like 0 Dislike
2024-10-01 12:26:49
中共建國踏入75周年,亦接收香港主權27年,但對於土生土長的港人「認同自己是香港人、中國人抑或中國香港人」,至今卻仍存在疑問,甚至是尷尬且敏感話題。本台訪問三位來自不同背景的青年人、意見領袖和社運人士,為大家探討箇中因由。

《央視》報道,中國大陸一片喜氣洋洋地慶祝國慶75年。其中,國家主席習近平率領一眾領導人,在北京參與烈士紀念日獻花儀式。當中,一眾青少年高唱中共少年先鋒隊隊歌《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表明新生代為國家和共產黨感到自豪,要「繼承革命前輩的光榮傳統,愛祖國,愛人民,鮮豔的紅領巾飄揚在前胸」。
2024-10-01 12:28:51
「(國慶)完全沒感覺。」自認曾是「大中華膠」(強烈擁護中國或中華民族主義)、「70後」生於香港的前考評局經理楊穎宇,向本台如此分享當下對中國國慶的感受。

楊穎宇說:「我們這一代不會用自豪感來形容作為中國人,這是自然發生的事,自豪感是一種很虛偽的感覺。因為我出生與這身分有關,我自然去擁抱她,是很正常的事。當時中國崛起,尤其是作為鄰近的香港,為香港帶來很多機遇,你見到一個繁榮中的中國,你不會無故去敵視她;但去到2012年時就變了,因為中共迫香港做很多『洗腦』教育,又不給予普選,整件事性質改變了。當時被意識到原來『大中華膠』是害了香港。

已移民英國的楊穎宇指,他不能否定自己中國人身分的事實,但若要被迫兩者取其一,他會選擇「香港人」。

楊穎宇說:「以前強調一國兩制,兩制本來是互相合作,但兩者出現矛盾,要按官方要求以中國行先,自稱香港人是犯國安的問題,最多只能說是中國香港人。當這矛盾是由政府製造出來,民間是沒選擇,要不妥協、要不抗爭。」

在國慶前夕,港府在西九文化區舉行「新生代千人合唱賀國慶」,過千名學生被安排演唱多首愛國歌曲,顯示港青對國家的熱誠。不過,「90後」、「香港民主委員會」(Hong Kong Democracy Council)執行總監郭鳳儀指出,即使她在香港土生土長,接受港府不同形式的愛國教育,但「中國人」身分對她而言「無法入肉」。

郭鳳儀說:「小時曾在國慶日表演活動,持國旗去參與,但那國旗對我而言是沒意義,因沒有歸屬感。就算是2008年北京奧運時,香港對於中國人的身分認同最高漲,中國終於崛起,當時我頂多覺得自己是『中國香港人』,由始至終沒有一刻覺得自己只是中國人。我相信我們這一代的人都是這樣想。2012年『反國教運動』、2014年『雨傘革命』、2019年(『反送中運動』),『香港人』身分只會愈來愈強烈。」

郭鳳儀又指,從小到大的認知上,不論是出入證件、繁簡字、法律制度、政治,以至示威、思想、言論自由等個人基本權利,香港本身就與中國有分別,同時見證中共政府不斷打壓港人享有的權利,作為被壓迫的一群,更要捍衛這「香港人」身分。

郭鳳儀說:「讀書亦看不少關於中國腐敗的新聞,例如『蘇丹紅』、四川大地震『豆腐渣工程』等,這都影響我對中國理解。說到底都是因中共內部容許這些事情發生,這是一個極權國家。小學常識談及香港內容,都是特別表明香港有『一國兩制』,曾是英國殖民地、中西合璧等,都會認為香港是夾於中國和西方中間,非只是中國一個城市來理解,故都認為中國是他者。」

同樣「90後」、正在港攻讀碩士的本地人「施小姐」(化名)就向本台指,對於自己是「香港人」的身分認同從未動搖過:「但我並沒有特別因自我身分認同而感自豪,而是願意與此身分一同走過高山低谷、榮辱與共。於我而言,『中國人』身分是政治和法律所賦予的,沒有好壞之別,因為沒有選擇。會在政治和法律層面客觀上認同『中國人』身分,僅此而已。」

自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後,從建制、泛民和學術界不斷進行關於身分認同的民調,均反映「認同自己是香港人、中國人抑或中國香港人」的問題,一直纏擾港人;而「只認同是香港人」甚至被港府高官、親中陣營視為「港獨」的宣示。那麼在中共全面管治下,「我是香港人」的身分認同,會否完全被消失?

楊穎宇、郭鳳儀認為,這視乎香港人自己的選擇,是否願意在官方「洗腦」教育、打壓言論和資訊自由下保持清醒,及是否願意想讓下一代了解真實的歷史,擺脫獨裁的宿命。
吹水台自選台熱 門最 新手機台時事台政事台World體育台娛樂台動漫台Apps台遊戲台影視台講故台健康台感情台家庭台潮流台美容台上班台財經台房屋台飲食台旅遊台學術台校園台汽車台音樂台創意台硬件台電器台攝影台玩具台寵物台軟件台活動台電訊台直播台站務台黑 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