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把頭期款再降低,把利息再降低,把還款期再延長?這其實在十幾年前就已經實驗過,那就是美國的次貸危機」

1 回覆
5 Like 3 Dislike
2024-09-20 21:16:04
[社會觀測#430] 工薪階層借房貸買房子的歷史其實很短 | Patreon

在諾曼征服之後的時代,英格蘭陷入多次貴族的內戰,每次戰爭都使貴族們需要動員巨款,錢從何來呢?所以英格蘭人在整個中世紀,就是不斷發明各種令他們能借到錢的方式。

為了借錢,英格蘭在古羅馬的法律中,找到一個叫作「Mortuum Vadium」的觀念。是英格蘭人才有的玩法,是怎樣呢?就是地主向債主借錢,可以拿土地去做 Mortuum Vadium,那麼這片土地對於本來地主來說就死了。土地上的所有收益,都會歸於債主。直至地主還錢,收益才會回到地主手上。至於債主可以經營土地,在土地上經營農業,牧苗,或者轉租出去,我借錢給你地主放心出去打仗,打完之後回來還錢,土地就回到你手上。如果地主死了或者還不了錢呢?那土地就會轉讓給債主手上。

這有沒有令你想起甚麼呢?對,這就是房貸的祖先,房貸(Mortgage)這個術語就是由那個拉丁文轉化過來的。但初期的這種貸款並沒有發展出還款期的觀念,債主可以隨時要求還款,當然地主也不是說還款就能拿出來,結果通常就是打官司,至於最後打成怎樣就看政治決定誰比較有道理。用了幾百年英格蘭人才完善了這個制度,慢慢變成接受我們現代所知道的房貸,但他本質上還是地主拿來借錢的制度,不是幫助沒房地產的人去買房地產的制度。

後來英國殖民了北美洲,這使北美洲的法律制度,基上就是建立在英國的法律基礎上,也導致了房貸這個觀念默默的被搬到了北美洲。十八世紀末,美國的銀行業開始興起。而隨著十九世紀後期美國的工業發展,導致大量的歐洲移民到了新大陸,導致房地產的需求大增,銀行家發現可以貸款給他們去盈利,當年的銀行就會為買房者借出了 50% 的房價,然後在幾年內以高額利息連本帶利收回。

因此美國人在十九世紀後期發明了我們目前所知道的房貸,因為他是借給「買房者」的。

但是用今天的說法,頭期款就是房價的一半,買兩千萬的房子你要準備一千萬的頭期款,剩下的一千萬則會用所謂的飄浮性貸款,他的利息很高,但是在幾年內只還利息,去到最後一期才「一砲過」連本帶本還完。他是幾年內的還款壓力較少,把還款壓力推到最後才一次爆發出來的玩法。

這種玩法在美國產業大發展的時期來說,的確是很適合的,他讓很多人買房子之餘還能週轉出資金去做生意,幾年後安定下來才把錢還完。可是這個玩法的缺點也很明顯,那就是如果貸款者這幾年賠本的話,那就還不出來的。

這種玩法玩了幾十年就出了代誌,因為美國陷入了大蕭條。股市與經濟大崩壞,大規模失業,自然借了這種房貸的人大部份都還不出來,房貸還不出來房子被銀行拍賣的結果就是在三十年代房市崩塌。房市崩了之後銀行連收回房子拍賣都不想了,因為根本就沒有買家,賣掉也資不抵債,惡性循環下一般人也沒能力拿得出一半頭期款來買房子,整個系統完全無法運作下去。

要怎樣解決這個無解的死循環呢?在經濟大恐慌下,羅斯福上臺並推廣了新政,新政要收拾這個房貸爛攤子。結論就是,第一,必須降低買房子的門檻,也就是已經沒辦法像以前一樣要求大家拿出一半頭期款;第二,還款期只有幾年也是不現實的,應該把還款期拖長到十五年甚至二三十年;第三,利息也要降低;這樣才能夠使大家重新買得起房子,而且也還得起貸款。因此美國政府推出了新的金融機構,協助所有房貸重組成低利率,長還款期,低頭期款的模型。

我們現在所習慣的,那種頭期款只需要是房價的一小部份,二三十年的長還款期,低息的房貸才因此誕生,工薪階層才因此開始有可能靠房貸買到房子。這其實連一百年的歷史都沒有,是一個人類社會的新現象。二戰結束之後,徵兵去打仗的美國人,能夠得到一整套的復員福利,其中就包括了低息房貸,因此導致了五十年代美國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而現代的房貸才因此成形。

可見房貸降低了買房子的門檻,才有工薪階層買房子的可能性,在此之前,工薪階層根本不可能登上擁有房產的門檻。在同時期的香港與臺灣,直接沒有這麼完整的房貸制度,香港五十年代,一般勞動者是沒有買房子與供樓這件事,通常就住在臨時塔建在山邊的鐵皮屋,木屋,貧民窟。雖然有地產商推出分期付款買樓,但地產交易始終不是是大部份人的玩意。至於臺灣就直接在土地改革,耕者有其田,分掉地主的土地,以及公地放領。因為激烈的政治與地權變動,所以當時的人總是在想會不會再過幾年又有更大的變動,一切投資化為烏有?比方說香港就一直害怕解放軍入城,既然解放軍入城了就不再有私有產權,那還房甚麼貸呢?

這種政治上的不穩定形勢,是在六七十年代才穩定下來,最關鍵的事件是中國在冷戰中終於選了美國那一邊,跟蘇聯翻面。香港最終會交給中國,至於臺灣的聯合國位置也會交給中國。這在政治上聽起來不是好消息,但是他消除了經濟上的不穩定性,因為已很確定中國不會對香港與臺灣開戰,保了未來幾十年的安穩。這使這兩地都可以安心的發展工業經濟,從美國參考的房貸制度就在這時候移植到來這地方然後興起,資金流動導致了經濟繁榮,產生了香港臺灣在七八十年代的榮景。房貸的門檻也越來越低,工薪階層的工資則越來越高,買房子才變成了大眾都能參與的事情。

所以,受惠的世代其實主要是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出生這個區間,太早出生的人,並還是在動盪時期;這個榮景也使房貸走入了大升市,很快的升上去,而較遲出生而上一代又沒有抓到機遇買房的人,房價對他們又會變得門檻太高了,所以受惠的變成了傾向家境較好能從家裏取得頭期款貸款的人。

而從大歷史的角度看,其實可以靠房貸買房子,只是人類幾千年歷史裏面當中二三十年的一兩個世代的特殊現象,而剩下百份之九十九的時間,例如這世代之前,大部份工薪階層都是買不到房子的。而今天我們則處於這世代之後,全世界的勞動者又再一次登不上房貸的門檻,結果又回到了原本買不起房子的狀態去了。這不是臺灣或香港特有的現象,而是去到美國歐洲都有的普世處境,只是我們大部份能看到的距離就只有上一兩代人,所以有些人會覺得能買到房子才是正常,但實際上這是罕見現象。

那麼我們能怎樣辦呢?從房貸的歷史看,其實美國早在三十年代就預演了一次,而那次的做法就是降低買房的門檻,但去到今天,就是那被降低的門檻工薪階層都沒辦法登上了。那麼我們能夠再一次降低門檻嗎?例如把頭期款再降低,把利息再降低,把還款期再延長?這其實在十幾年前就已經實驗過,那就是美國的次貸危機,次貸就是降低了門檻的房貸,結果就是降低到了某地步,就引來了很多根本沒還款能力的買家,最終引致了爆破。所以看起來此路是不通的。

但是如果此路不通的話,那麼自然發展下去,那就是房子會重新變回有產階級之間才能買賣的遊戲,也就是中世紀的情況,然後跟一般人無關。那最終的結果,歷史也告訴你,就是引致政治動盪,因為大家沒辦法用工作的手段去得到土地,就會改用政治手段,這包括而不僅限於推動共產主義或類似的東西。

還是我們走向第三條路,也就是買房子變得不那麼有利可圖,而大部份人都應該用租的房子,而確保租金受控制而且租住權得到保障,使買房子變成不再必要呢?這可能也是一個出路也說不定。

source:
https://www.patreon.com/posts/she-hui-guan-ce-112047056
吹水台自選台熱 門最 新手機台時事台政事台World體育台娛樂台動漫台Apps台遊戲台影視台講故台健康台感情台家庭台潮流台美容台上班台財經台房屋台飲食台旅遊台學術台校園台汽車台音樂台創意台硬件台電器台攝影台玩具台寵物台軟件台活動台電訊台直播台站務台黑 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