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打羽毛球」遏止性衝動 公社科教材衝出國際 《紐時》、《泰晤士報》等至少 5 外媒報道|
【Yahoo 新聞報道】教育局早前公布初中的「公民、經濟與社會科」性教育教材,提議遏止性衝動方法包括「去球場打羽毛球」,連日來成為社會熱話。事件至今已經傳遍海外,《Yahoo 新聞》觀察到最少 5 間外媒包括《紐約時報》、英國《泰晤士報》、《每日電訊報》、《獨立報》、以及印度的《新德里電視台》都有報道今次事件,至於新加坡《海峽時報》都有原文轉載《紐約時報》的報道。
《紐約時報》提到,香港的青少年聽到上述的建議後都覺得有趣(amused),又指最新的性俚語已經不是 “friends with benefits”(具備性關係的朋友),而是 “friends with badminton”。報道有引述到教大學者郭勤(Diana Kwok)和「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總幹事莊子慧的評價,認為應該引導青少年面對和理解性衝動,不應該過份限制,但報道同時指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在接受電視台訪問時,認為對於 12 至 14 歲的青少年,教材指引內容可有效保護他們。
《獨立報》的報道,則引述了教材提到情侶可以透過簽署承諾書訂立親密界限,又承諾會培養自律、自制和抵禦色情資訊的能力。報道引述了立法會議員江玉歡說,簽署承諾書不是最好的方式,又質疑應該無法霎時間就訂到場打羽毛球。報道又引述立法會議員張欣宇指,社會的進步和開明來之不易,質疑是否要開倒車,讓糟粕思維重新獲得死灰復燃的土壤。
至於《泰晤士報》和《每日電訊報》的報道,同樣採用了港隊羽毛球混雙組合鄧俊文和謝影雪打波的資料圖片,巧妙描繪了「香港青年打羽毛球」的一面。
Link:
https://hk.news.yahoo.com/%E5%80%A1%E3%80%8C%E6%89%93%E7%BE%BD%E6%AF%9B%E7%90%83%E3%80%8D%E9%81%8F%E6%AD%A2%E6%80%A7%E8%A1%9D%E5%8B%95-%E5%85%AC%E7%A4%BE%E7%A7%91%E6%95%99%E6%9D%90%E8%A1%9D%E5%87%BA%E5%9C%8B%E9%9A%9B-%E3%80%8A%E7%B4%90%E6%99%82%E3%80%8B%E3%80%81%E3%80%8A%E6%B3%B0%E6%99%A4%E5%A3%AB%E5%A0%B1%E3%80%8B%E7%AD%89%E8%87%B3%E5%B0%91-5-%E5%A4%96%E5%AA%92%E5%A0%B1%E9%81%93%EF%BD%9Cyahoo-042127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