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公司設有mentorship program,安排資深工程師指導年輕工程師。還刻意配對不同部門的員工,以免同組上司下屬會有利害關係,可以讓資深工程師安心無私地,把工作經驗和職場智慧傳承給新一代。
每次指導為期半年,每個月見面一次,給後輩請教前輩工作上遇到的難題。自計劃推出以來我指導過四位後輩,指導不只是在幫助他人,對我自已的職場發展也很有幫助。從與他們對話為他們解答問題中,我從而檢視我自己的職場理念,反思多年來我工作上的處事方法。
總結前後幾次指導後輩的經驗,我把自已的職場經驗理整記錄,寫成這篇文章。老實說這文章的內容,對有點工作經驗的人來說,非常「阿媽係女人」。不過有時與後輩傾談中,我很訝異有些常識,並不是每個人都懂。說在前頭,先戴頭盔,我的工作經驗,只限於科技巨企,我從畢業到現在,一直都是在標普五百大公司打工,我的經驗在其他非科技行業,新創或小中型企業,未必十分適用。
1. 自已的前途,自已把握
很多打工仔有一個錯覺,認為只要把工作做好,升職加薪是理想當然的事。事實上你的上司,除了每年的例行工作評核時,才會想起下屬有升職加薪的需要。上司一年另外的三百六十四天,他只會關心工作進度,團隊能否完成上面派下來的任務。
升職是需要自已去爭取的,而加薪在大公司中只是升職的副產品,每個職級有固定的薪資范圍。不要相信要擦老細鞋才會有職升,大公司的升遷相對很公平,只要公司是在增長擴展中,有材能不惹別人討厭,就已經是升職的充分條件。若果上司只喜歡擦鞋無能的人,整個團隊專養懶人沒有戰力,很難在科技公司中長期生存。經濟差時科技公司炒人絕不手軟,無能的公司整間被市場淘汰,也是常常發生的事情。
升職有快有慢,但更多時候是講運氣,但當運氣來到時,你未準備好就輪不到你升職了。首先公司要賺錢升職才會快,而公司或你所屬的部門賺不賺錢,你參與的產品是否成功,絕大多數非你個人能控制。當你發現公司開始走下坡,升職的空間慢慢收窄,不要猶疑安於現狀,果斷轉職跳槽,不失為升職的另一個好方法。
2. 趁年輕,多交朋友
3. 你的腦袋,決定你的值價
4. 你的生產,決定你的回報
5. 學習如何應付官僚主義
6. 任何事情必定有原因
7. 技術優劣很主觀,錢才是唯一客觀的標準
2-7 仲寫緊,寫好就貼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