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盡量簡短都好Q長
----------------------------------------------------------------------
"投手...通常被視為主宰比賽勝負的靈魂人物" by wiki
平均需要投近140球完成到一場比賽, 而每人最多淨係投到80-100球
一個投手通常都投唔到完整一場比賽, 所以有投手分工制
先發投手:
第一位登板(上場)嘅投手, 目標係投到最多局數, 一般要求5局或以上
通常都係球隊入面最top嘅投手, 特別要求續航力
因為投球數多, 通常每6日登一次板 (=中6日), 每隊會有6位投手輪班 (=先發rotation)
中繼投手:
先發之後上場投手, 登板次數多, 最多嗰班可以一季有50登板 (=1/3場數)
按唔同情況可以再細分工種, 有唔同要求/特徵
最強有setuper(和制英文), 指領先時, 負責第7-8局嘅投手, 要唔失分保持領先, 要求能力同先發/守護神差唔多, 有啲勁到會被稱為"勝利の方程式"
最弱有敗戰處理, "投手係消耗品", 輸到只求完場, 又唔想燒有力投手時登板嘅投手, 能力比較低, 一係就引退嘅老投手, 一係就要經驗嘅新人
救援投手/守護神/Closer:
當領先時, 最後一局出場投到完場嘅投手
因為完全掌握住比賽輸贏, 心理質素要好好
一般都係速球型投手, 用球速壓制對手
成日都中間會整啲危機, 令球迷心慌慌嘅守護神會被戲稱為"劇場型投手"(=好似戲咁有起承轉結)
---------------------------------------------------------
因為1至9棒係輪流打, 可以大概估到每棒會遇到咩狀況多
下面係典型各棒嘅特色同定位
1棒: 最多打席, 要求高出壘率同盜壘能力
2棒: 基本上同1棒一樣, 外加善長觸擊之類嘅小技, 可以送1棒上二壘俾後面主力拎分, 近年有2棒都用強打者趨勢
3棒: 睇隊伍情況, 2棒小技型同4棒強打者型之間
4棒: 上位打線, 通常都係隊入面最勁嗰個, 喺日本人心目中有特別地位
5棒: 上位打線, 為咗唔好俾4棒被敬遠, 點都要有啲威脅嘅2nd強打者
6棒: 睇隊伍情況, 5棒強打者型同7棒下位打線型之間
7棒: 下位打線, 通常係比起打擊能力, 更重視守備能力嘅二壘手/游擊手
8棒: 下位打線, 同上
9棒: 最弱嘅打者, 無DH嘅話都係由投手做第9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