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事又是一個很東方的詞語,他說的是對成年人現實世界的理解與接受。不僅要理解,而且需要接受」

1 回覆
6 Like 2 Dislike
2024-08-07 12:11:27
[社會觀測#236] 孩子越乖,越方便階級複製 | Patreon

西方文化當中,他們去稱讚一個孩子,會叫他們作「好孩子」。但在我們東方文化中,我們稱讚一個孩子卻很少叫他好孩子,相反,我們比較常稱讚他們當乖孩子。或者這樣說,在我們的文化中,乖孩子就是一個好孩子。

聽起來很像,兩者卻有點玄妙的不同。好孩子就是擁有人類美德的孩子,聰明勇敢勤力富有同情心都是好孩子的特質。而乖孩子卻有一些額外的特質,首先,尊長倫理對於乖孩子而言是很重要的,當一個乖孩子是聽長輩的話的,特別是父母老師的指導,而父母又優於老師。服從並不是好孩子的美德,但乖孩子卻需要服從。

至於第二點是「懂事」,懂事又是一個很東方的詞語,他說的是對成年人現實世界的理解與接受。不僅要理解,而且需要接受。特別是懂得禮節,觀眉察色,特別是權力者也就是長輩父母的意願,心情以及苦衷。說白的,就是能夠同理自己的長輩,而脫離小孩子的天真與理想主義。

從以上兩者可以看到,如果你是一個乖孩子,你的意願甚至你的行為,都會傾向受到父母的安排甚至控制。而亞洲的父母,也是以樂於控制孩子的人生而聞名於世,在條件許可之下,從小就讓他們接受各種斯巴達式的教育,除了讀書之外,還要他們學樂器,學運動,而孩子要的就是乖乖甘願的接受這些教育。

而教育只是第一步,甚至你要入怎樣的學校,去讀怎樣的大學,讀怎樣的學科,要不要留學,這些都往往都在家長計劃之內;最後甚至連畢業後要做些甚麼,都可以有安排,甚至早已安排,繼承家業,或者先去某親戚處工作實習,或者是嫁給有錢人,甚至直接在體制裏安插了一早已準備好的職位。這些都絕不罕見。

所以,你可以觀察到我們的社會,到處都是近親繁殖的現象,警察的子女很可能就是警察;公職人員的子女很可能就是公職人員;特別是各種建制中就更明顯;但這跟社經地位很有關係,社經地位越好,直升機父母提供一條一早安排的黃金大道的機會就越大,乖孩子接受的機會就越大;社經地位差的父母,則通常只能去到要求孩子努力讀書,然後要求他們階級翻轉,他們的理論是,我們窮是因為教育程度不足,你讀完大學就該有錢了對吧?當然這不合乎現實。

乖孩子這概念的客觀效果,就是階級複製的效率最大化,有錢人的孩子如果聽父母的安排的話,他基本上不用動腦袋,光靠聽話這件事便可以在自己也不太清楚一切事情的機理之下,平步青雲。你就經常能看到一大堆三十歲不足就在建制中拿到很好薪水的人,然後他們的整個人生歷程,都有很顯然的工程痕跡,父母早就鋪好火車軌,而你只要在這個軌道上走,就比別人更快的拿到一切,車子房子社會地位甚至家庭後代都很早就達成。

父母安排一條康莊大道,乖孩子聽話走上去,人生就可以三十歲前已保證了幸福安樂,穩穩賺。再累積年資得到更多的收入與地位,成就理想人生。

如果孩子不夠乖,也就是不依從父母給予的道路,那往往態度就是「讓你出去碰碰釘子」,在外面做了一些事情,繞了遠路,賠了一些錢之後,理解這世界不好混。那時就會回到父母安排好的道路上,可能是遲了一點但父母給你的好東西你怎可能不要?當然也有些人父母對孩子比較沒耐性那就關係惡劣了。

成功的話,乖孩子們甚至不太需要清楚自己在做甚麼,在讀甚麼,自己得到的東西是怎樣來的,就可以活得很爽。為何自己有高收入呢?為何受人尊重呢?為何一切都順利呢?最大的人生智慧就是當乖孩子以及勤力實行就能得到一切。努力加上聽話,讀自己也不知道為何而讀的學位,交自己也不是很有興趣卻高分的功課(所謂的做題家),就能在康莊大道中走得最遠,成就最大,在別人還在奮鬥時,已擁有一切。

但是,以上的理想情景,只限於在社會上階級好,成功的父母。而我們就算是階級不好,不成功的父母,也一樣想要教乖孩子,因為我們的教育只懂教乖孩子,也一樣想要服從。

出身不好的乖孩子,就會面對不同的故事。

一個自少溫順的家庭比較平凡甚至窮的孩子,自少也很乖,很懂事,也願意聽父母的勸導,要他們努力讀書考大學之類的。問題只有一個,那就是他的父母給他的指導與期望是錯的,或者過時的,父母的社經地位不好,未必是他們的錯,但明顯的沒有辦法提供甚麼人脈,也不知道要怎樣才能夠令人生成功,他們可能有怎樣在底層生存的智慧,卻明顯沒有階級上流的智慧與經驗。

他們對於階級上流的方法,往往都是「以自己年輕時以為沒做到的遺憾」。

比方說,自己年輕因為學歷不足而找不到某工作,看到找到某工作的人日後過得好,就叫孩子一定要讀大學;年輕時沒買房子乘不上房價暴升的潮流,就要求孩子一定要早點買房子;甚至年輕時太早結婚有家庭導致經濟上非常緊張無法累積財富,就直接叫孩子千萬不要那麼快就搞出一個小孩子;這些的基礎都不是「成功的經驗」,而是「我的人生另外一個選擇」,至於那選擇是否對呢?至少他沒被證明是錯的,因為人生根本無法重來,就意圖把這些「至少我此路不通」的智慧給下一代。

除非社會不變,否則這些建基於二十年前的認知,一定是過時的,二十年前能賺錢的工作今天不見得能賺錢;二十年前能賺錢的投資今天可能已明日黃花;二十年前的可以翻身的大學學歷今天已不值錢;現在可不是德川幕府的鎖國時代,社會在全球化中激烈變化,二十年前的經驗幾乎大部份都失效。

結果聽父母話的乖孩子,就發覺事事不如預期,為何我讀了大學還是底層?為何我做這工作不賺錢甚至這工作根本不存在了?為何我總是營營役役沒有出頭天?但自己明明都是乖孩子,明明有聽所有的話也努力了,卻甚麼都得不到。然後父母還未必理解這種情況,覺得自己的路沒錯,反而覺得為何都供你讀大學了,為何卻還是那麼貧窮,是不是你不夠努力呢?

孩子的品質,乖與努力程度可能與前面那孩子相約。但前面沒有人鋪好軌道,或者鋪了一條錯的軌道,結果就是完全不同。乖有利於階級複製,但階級複製對於下層複製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結果就是大陸所流行說的「小鎮做題家」,他們做著更中上層一樣的努力,卻沒有配合的道路或資源,更差的情況遇上固執的父母,還要跟他們對抗,說服他們現實不是他們想像一樣。

越底層的人,其實越不能計劃人生,越需要適應時勢與環境。父母早安排好你建制中有職位,你當然可以一早就向著那職位設計人生。但大部份並不那麼幸運的人,只能靠市場謀生,故必須適應那不斷改變的經濟與市場,有時候你當軟體工程師會賺錢,有時你當駕駛會賺錢,有時你做工地會賺錢,有時你打字會賺錢,有時你搞人工智慧會賺錢。但基本上在建制外的人,沒甚麼二十年前會賺錢的東西現在都賺錢的,結果這反而不太適合乖孩子,而適合自我主見強的孩子。

乖孩子們依附不了建制,很容易就會變得喪氣,對社會有很大的不滿,只因為他付出了很多,也放棄了自己很多的意見去乖,得到的東西卻全都是不滿意的。如果結果只是如此,那當初的乖又有何意義呢?讀書努力聽話都是苦澀的。好家庭的孩子因為乖而得到一切,出身不好的孩子卻因為乖而得不到一切,反而成為最好欺負的一群。這也是社會上很多貧士,貧窮書生的原因,古代王朝往往知道這些人是社會上的不穩因子,所以用科舉,編制去盡量收納他們。

但建制,即是公職與大企業之類,不見得能收納那麼多的人。那剩下來的人,除非他們能適應市場與接受市場,不然他們的未來也是可想而知了。而他們對人生的不滿與不幸福,最終也會變成對社會的怒火。

而且,乖孩子之間也無法互相理解,前面那種成功的乖孩子,他們的人生經驗是自己乖又努力就能得到一切時,他們很可能無法理解與接受這世界上為何會有人乖與努力卻一無所得,一旦看到不夠成功或者失敗的人,反而很容易覺得一定是因為他們不乖或者不夠努力。這種評語與觀念顯然的會更刺激後面那種人。

我們常相信努力與乖可以翻轉階級,但實際上並不如此。

source:
https://www.patreon.com/posts/she-hui-guan-ce-109556958
吹水台自選台熱 門最 新手機台時事台政事台World體育台娛樂台動漫台Apps台遊戲台影視台講故台健康台感情台家庭台潮流台美容台上班台財經台房屋台飲食台旅遊台學術台校園台汽車台音樂台創意台硬件台電器台攝影台玩具台寵物台軟件台活動台電訊台直播台站務台黑 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