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機場輸入外勞半年後,有本地員工抱怨收入減少,有調查指有員工加班費銳減三千甚至超過五千元,東涌、天水圍及元朗一向為機場員工居住的集中地,當中有近萬人在東涌居住,收入減少趨勢已成,對該區樓市或有一定啟示。
半數人加班收入跌至少三千
政府去年推出航空業輸入勞工計劃,至今已有三千中國內地外勞抵港,主要擔任地勤空缺,機場空運員工協調查發現本地員工薪金呈下跌趨勢,月入2.1萬至3萬元的員工比例,由51.6%急跌至19.1%,介乎1.5萬至2.1萬月薪的員工就由34.1%飆升至57.1%;更慘的是加班費銳減, 逾四分一人月入減少五千元以上,若計及減少三千元以上的人數,合共超過五成。
近萬員工東涌居住
收入減少,員工勢勒緊荷包,除了縮減日常消費,對樓市也可能有一定啟示。據機管局在2017年呈交立法會的《2017年香港國際機場工作人口調查》,七萬二千多名員工中,有13%即約9,360人在東涌居住,而東涌全區私樓數目約為23,588個,至於居住天水圍及元朗員為12%,涉及八千六百多人,若本地員工收入減少達數千元,或會對未來租樓或置業決定有一定影響。
外勞嫌租金貴 寧願住珠海
另外輸入外勞亦未必對本地樓市有幫助,據航空公司服務商協會主席劉敏儀接受本地傳媒專訪時指,外勞可以選擇經由港珠澳大橋即日往返珠海居住,或在東涌等地合租單位居住,但由於香港租金高昂,絕大部分外勞都選擇珠海居住,每天搭車往返機場。
除了輸入地勤外勞,機場其他職位亦陸續引入外勞,疫情及社會運動期間裁去大批員工的國泰航空,去年起在打破成立成八十年慣例,首度在中國內地招聘機師及空中服務員,目標在明年聘用超過1,500名內地空姐空少,佔整體中數15%,另外目前已有超過60名內地見習機師正在受受訓練,預計年底會增至超過一百人;由於這批員工可以選擇在內地居住,所以未知這批外勞能否令本港樓市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