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護士流失率惡化】難頂公院如戰場 新護士寧做逃兵 護士協會憂流失率未見頂

30 回覆
10 Like 4 Dislike
2024-06-15 23:30:29
香港醫管局積極招攬護士,過去五年每年逾2,500名新護士入職,惟新人來得快,走得更快,截至今年1月公院護士流失率飆升11.2%,是5年來高位。何以新紮護士「做唔長」?香港文匯報近日追訪多名已離職的新晉護士,剖析她們返工猶如在戰場打仗,資深護士卻無暇指導她們累積實戰經驗,部分新入職護士生怕醫死人,寧願跳槽,轉做壓力較少、人工更高的私院、復康機構及衞生署,甚至轉做保險經紀。多名護理系導師分析,目前醫療服務變得複雜多變,但護士培訓制度卻未有同步提升,以致畢業生投入工作後,無法勝任,部分人離職做「逃兵」。
2024-06-15 23:30:42
過去一年公立醫院全職護士流失率惡化至10.1%,本報取得醫院管理局內部文件,顯示7個醫院聯網中,5個聯網各至少有一成流失率,九龍中聯網「龍頭醫院」伊利沙伯醫院有最少5個專科的護士流失率逾一成,腦神經外科、心胸肺外科及婦產科為首三位重災。伊院內部離職調查首度披露,過去3年報稱因移民離職的全職護士比例持續上升,由兩年前佔7%升至今年的39%,冠絕眾多原因。不同醫院護士及工會稱近年移民潮加劇資深護士流失,人手趨年輕化,憂慮青黃不接甚至長遠危害病人安全。
2024-06-15 23:30:55
公院現有3萬全職護士 今年度料招2730人

醫管局回覆時沒有提供過去3年公院護士不同離職原因所佔人數及比例,指離職主要原因為退休、辭職和完成合約,當中辭職和完約原因繁多,一般包括進修、家庭責任、移民等。該局稱十分關注公院護士人手情况,已制定一系列措施吸引和挽留人手,包括繼續招聘全職及兼職護士,2022/23年度預計招聘2730名全職護士。

截至今年6月底,公院共有29,429名全職護士。
2024-06-15 23:31:08
2022/23流失2742護士 新界西最嚴重

醫管局內部文件顯示,全職護士流失率2020/21年度起明顯惡化,由5.8%急升至2021/22年度9.4%,去年8月至今年7月再升至10.1%,流失2742名護士,5個聯網的流失率至少一成,新界西聯網最嚴重,高達11.1%,其次是九龍中聯網(10.9%)。若以九龍中聯網(包括伊利沙伯醫院在內)的專科劃分,流失率最高依次是腦神經外科(16%)、心胸肺外科(15.7%)及兒科(14%)。
2024-06-15 23:31:43

伊院5專科流失逾一成 腦神經外科18.6%

同期伊院全職護士流失率升至11.8%,按年增2.1個百分點,在九龍中聯網排第三,流失270名護士,最少5個專科的護士流失率逾一成,同樣以腦神經外科最嚴重,高達18.6%,心胸肺外科和婦產科並列第二(15.7%);心胸肺外科流失率增幅最大,較對上年度升7.9個百分點。醫管局稱伊院已採取不同措施挽留人手、適時填補空缺及調動人手以提供合適醫療服務。

據伊院護士離職調查披露,前年最多受訪者以照顧家庭為由離職,比例佔一半;而報稱因移民離職者比例由2020年7%上升至今年39%,成為離職原因之冠。

新人補缺「補不到經驗」 護士:睇唔切好易出事

移民潮加劇公立醫院資深護士流失,不少病房面對「人手年輕化」衍生的問題。公院深切治療部護士B表示,該病房有不少資深護士移民,資淺護士比例由以往三分之一增至近年三分之二,惟資淺護士未有能力獨立處理使用多重維生儀器的危重病人,必須由資深護士督導,即使有新人填補空缺,「但補不到經驗,維持不到質素」,資深護士須兼顧維持服務質素和督導,「睇唔切好易出事」,擔憂若資深護士持續流失,長遠會危害病人安全。壓力大增,料加劇資深護士離職。

伊院內科房 近半護士年資未夠3年

綜合消息,伊利沙伯醫院不同病房受資深護士流失影響,以照顧至少40人的內科病房為例,不計護士學生,近半護士於2020年起入職。伊院護士A表示,人手及經驗不足下,曾有病人入院時半邊身無力,惟護士沒有時間深入了解,未及發現病人呈初期中風徵兆,翌日才有同事察覺並通知醫生,結果證實病人中風。
2024-06-15 23:32:04
「收一病人要做十幾版文件防大家出錯」

A又說,有護士僅5年年資便擔任病房當值主管,惟不懂處理很多問題,若非找到人幫忙,病人無法得到應有治療。A慨嘆人手不足且資淺問題,有感「愈做愈覺得危險」,「收一個病人,已經要做十幾版文件去令大家不好出錯,已經變了『照顧文件』多於照顧病人」。

另據了解,伊院本月7日至20日曾因人手限制,加護病牀需由三張減至兩張。醫管局回覆承認伊院深切治療部為配合護士進行專業臨牀培訓,作出臨時人手調配安排,其中一張加護病牀於11月7日至20日暫時停用,深切治療部會密切監察運作情况,確保醫療服務及運作不受影響,完成培訓後病牀會恢復服務。
2024-06-15 23:32:24
寒窗苦讀多年,小莉兩年前從大學護理系畢業,並獲一家公院取錄。由於人手緊張,初入職她便被分配到深切治療病房工作,她坦言得悉這消息後誠惶誠恐,「我以為是派去普通病房,點知一來就去深切治療病房,驚到幾晚都瞓唔着。」

入職即調ICU 「執生」硬撐半年

她表示,雖然曾在大學課程中學過相關理論,但疫情下學護未有機會到深切治療病房實習,沒料甫畢業便要照顧重症病人,深知自己「未夠料」的小莉馬上致電昔日的教授「惡補」相關護理知識,惟當她真正上陣時,才發現紙上談兵始終不足夠,更何況深切治療病房的「護士荒」嚴重,當值的護士人數少,人人「一腳踢」,也沒有多少資深護士從旁指導,每當遇到緊急情況,經驗尚淺的她便要獨力「執生」。

疫情肆虐下,她形容兩年前入職時,香港公院的工作環境只比戰地醫院稍勝一籌,病房連走廊也放滿病床。護理行業有別於其他行業,病人的安危就在她一念之間,壓力之大使她無法扛住,勉強捱了半年,決定遞信,轉往復康機構工作。

小莉雖然渴望做救急扶危的護士,但由初出茅廬到獨立工作都應該有一個過渡期,偏偏以目前的人力資源,每名護士剛畢業就要獨當一面,加上護理工作關乎人命,每個步驟都不能犯錯,每天上班提心吊膽,身心疲累不堪,縱有萬般不捨,最終還是轉往工作性質較輕鬆的復康機構任職護士。
2024-06-15 23:32:39
新人來快走更快 持續缺人

香港公立醫院雖然鬧「護士荒」,但新入職護士人數每年遞增,由2008/09年度的2,423人,增至2021/22年度2,559人,本年度截至今年一月亦有2,290人入行,惟整體流失率卻屢見新高,以致總體護士人數沒有明顯增長,根據醫管局最新數據,截至今年1月全職護流失率攀升至11.2%,是5年高位,比醫生的流失問題還要嚴重。
2024-06-15 23:32:56
曾協助開辦多間護士學校的香港護士管理局前主席、能仁專上學院署理校長汪國成日前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香港護士培訓制度沿用數十年,與目前複雜多變的病房環境、推陳出新的醫療技術,以及醫患關係脫節,教學亦缺乏實戰培訓,「畢業生怎不嚇到雞手鴨腳?」有35年護士資歷的香港理工大學護師李麗萍亦表示,招生反應踴躍,反映護士行業仍十分吸引,惟不少畢業生無法適應公院高壓的工作環境,建議檢視培訓課程,加強理論與實戰的銜接性。

導師久未「落場」 教學模式過時

目前全港多間大學、醫院、護士學校每年培訓逾三千名護理系畢業生,汪國成認為香港護士學額充足,但本地培訓人數卻無法修補護士缺口,原因並非護士學校或報讀人數不足,而是培訓制度的問題,包括欠缺具實戰臨床經驗的導師,「部分導師可能曾經掌握豐富知識,但醫學推陳出新,教科書上的知識已是5年前,如果導師一直做教學,無最新實戰技術傳授,試問畢業生去到病房時,怎不嚇到雞手鴨腳呢?」

倡採「問題為本」訓練方式

為增進護士經驗,過往護士畢業生會在醫院邊學邊做,惟汪國成批評現今公立醫院的護士分工時常出現錯配,「擁有資深經驗的護士大多主力做行政工作,遇上病情嚴重的病人,就交由只有中等資歷的護士來面對,令前線壓力更大,新護士也難偷師。」

針對有關問題,他認為有必要檢討訓練護士的模式, 「現在的教學模式沿用幾十年,部分教學法已過時,例如聚焦教學生標準病人的護理及相關技術如打針、插尿喉、抽血、吊鹽水等,令護士變成一名靠勞動工作者,而不是具備獨立思考能力的專業護士。」他續指,近年內地、外院校正積極推動以「挑戰為本」學習方法,優化以「問題為本」的訓練方式,簡單而言是導師不會直接給予學生『問題』相關的資料,而是鼓勵學護自行發掘、去思考,從而提升面對困難、應付突發事故的能力。

他指出,病房裏的護士也不會有人告知病人病因,而是要護士靠觀察和分析,發現問題根結,從而找出合適的護理方案,這才是護士專業所在,學護求學時要訓練獨立思考能力,才能應付病房情況,減低畢業生正式投入工作時的挫敗感。他建議,特區政府從治本着手,成立專責小組,全面檢視香港培訓護士的制度、課程、學習方法和評核準則,以更貼地方式回應時代需要。
2024-06-15 23:33:03
做保險經紀
2024-06-15 23:37:30
聽講今年私院收多左fg apply 人工高啲 又唔使睇咁多病人
2024-06-15 23:43:27
有好多番左一個禮拜已經resigned
2024-06-15 23:58:57
第一批完交流大灣區姑娘等緊落嚟做
全部資深級 大家有福
2024-06-16 00:05:13
依家6年已經做得「護士長」
2024-06-16 00:15:38
移民潮下預左架啦
2024-06-16 00:15:58
文匯報講呢啲咪又係為大陸醫護侵港鋪路
2024-06-16 00:17:48
病人助理已經分擔好多工作,仲叫乜鬼救命
2024-06-16 00:18:33
咁資深經驗的護士做行政又合理,佢地要督導前線做野,如果資深經驗的護士做哂前線,咁邊個做管理,唔通由班新入職護士做
2024-06-16 00:18:48
逃你老母咩

如果工作環境toxic梗係轉工架啦 lol
2024-06-16 01:37:13
除左移民問題
基本上病房成個運作就唔夠護士,一個睇十幾廿張床
仲未計收症,又要比家屬屌,緊係轉行啦反正新一代都唔係好睇重人工,worklife balance重要d
2024-06-16 02:22:41
盧寵物仲唔出招 畢業唔做返十年八年 就唔出正式牌
2024-06-16 02:28:13
頭先有個post先del左
話個老人家入醫因為發狂俾人綁住咗係床,寫幾有字屌啲醫護唔好無人性
2024-06-16 17:33:58
首先美國加拿大人工高過香港,澳洲都差唔多
然後出面私家人工閒閒多高你公家1、2萬,仲要輕鬆勁多

公家得嗰3萬幾可以留到幾多人?
2024-06-16 17:45:20
有醫療失誤
仲要負上法律責任
2024-06-16 18:08:45
澳洲稅後人工低過香港,輕鬆少少但一樣長期唔夠人
吹水台自選台熱 門最 新手機台時事台政事台World體育台娛樂台動漫台Apps台遊戲台影視台講故台健康台感情台家庭台潮流台美容台上班台財經台房屋台飲食台旅遊台學術台校園台汽車台音樂台創意台硬件台電器台攝影台玩具台寵物台軟件台活動台電訊台直播台站務台黑 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