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國盃復刻傳統!匈牙利足球的文化復興
歐國盃的二線球隊之中,匈牙利算是黑馬中的黑馬。雖然沒有一線的名氣,但實則他們已經連續三屆殺入決賽週,並且在外圍賽以不敗姿態首名出線,實力已不容忽視。
匈牙利的領隊仍為現年𝟓𝟗歲,曾效力森多利亞、法蘭克福等的意大利人𝑴𝒂𝒓𝒄𝒐 𝑹𝒐𝒔𝒔𝒊,自𝟐𝟎𝟏𝟖年上任起,已執教匈牙利接近六年。在上屆𝟐𝟎𝟐0年歐國盃,𝑴𝒂𝒓𝒄𝒐 𝑹𝒐𝒔𝒔𝒊帶隊雖敬陪小組末座,但同組對手為法國、葡萄牙和德國,匈牙利在死亡之組仍成功迫和法德兩國取得兩分,當屆亦受到不少好評。
匈牙利陣中的德甲元素濃厚,門將𝑮𝒖𝒍𝒂𝒄𝒔𝒊、中堅𝑶𝒓𝒃𝒂𝒏、攻擊中場𝑹𝒐𝒍𝒍𝒂𝒏𝒅 𝑺𝒂𝒍𝒍𝒂𝒊均在德甲效力多年,當然陣中球星𝑺𝒛𝒐𝒃𝒐𝒔𝒛𝒍𝒂𝒊亦是其中一位。另外,還有效力柏林聯的中場𝑨𝒏𝒅𝒓á𝒔 𝑺𝒄𝒉ä𝒇𝒆𝒓、外借弗賴堡的中堅𝑨𝒕𝒕𝒊𝒍𝒂 𝑺𝒛𝒂𝒍𝒂𝒊,以及哈化柏林新星中堅𝑴á𝒓𝒕𝒐𝒏 𝑫á𝒓𝒅𝒂𝒊。
不過,最熱切關於匈牙利的討論,還不落在球員或領隊身上。
===
在上年年尾,在匈牙利國足的社交媒體上,出現如此帖文一則:
「或許很少人會這麼認為,但我們男子國家隊、巴西國家隊和世冠盃的庫明尼斯有一些共同點!這也源自於巴西和匈牙利足球的共同過去。」
以官方身份公開談論國家隊的戰術風格已是罕有之事,但在帖文下還附上一篇在官網出版,由球隊的助教𝑰𝒔𝒕𝒗𝒂𝒏 𝑩𝒆𝒓𝒆𝒈𝒊撰寫的文章,其中詳盡分析國家隊的戰術風格、踢法和想法,篇幅不算空隔已超過七千個大字,多少可見其認真程度。
而球隊的戰術風格之所以會引起關注,亦和近年在𝑷𝒐𝒔𝒊𝒕𝒊𝒐𝒏𝒂𝒍𝒊𝒔𝒎和𝑹𝒆𝒍𝒂𝒕𝒊𝒐𝒏𝒂𝒍𝒊𝒔𝒎之間的意識形態鬥爭有關:前者的概念其實亦不陌生,大概就是以空間作為球員運作主要的根據點,透過「佔據空間」定立位置和戰術而建立體系,並主要以領隊為主導角色,一般歐洲領隊如哥帥、沙維都算上這個派別;
相對地,後者則就算是其對立面,以前期的東歐地區、後期的南美國家為集中地,主要根據點由空間改為皮球的動向,沒有事前既定的陣式、傳球線路,並由球員發板主導決定,相對較為自由、流動。而在華語世界,這種意識形態通常會以「自動波」的詞語存在於討論中。
論普遍性,前者在歐洲球壇無疑比後者更為盛行,繼而在社交媒體亦以前者為主流聲音(當然其中亦經歷不少衝突,令兩者的敵意亦相當深重)。然而,在前者逐漸壟斷球壇時,某些國家的足球風格亦漸受到影響,比若巴西在前任領隊𝑻𝒊𝒕𝒆帶隊時,就將慣了自由的巴西打造成一個極嚴格的體系。工整的2-3-5,在許多歐洲球評都讚口不絕時,另一方的傳統派卻認為這有違於他們的傳統,亦有違球員的天性,令他們的特點無法得到展現。𝑩𝒆𝒓𝒆𝒈𝒊在文中甚至引申,所謂戰術上的框架亦和這些民族的性格特點相違:他們不喜歡被所謂的「系統」束縛,而會選擇尋找獨特的解決方案,這都是匈牙利、巴西等獨有的靈魂。
因此,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匈牙利在近年決意「轉型」,以重返50年代以𝑷𝒖𝒔𝒌𝒂𝒔、𝑯𝒊𝒅𝒆𝒈𝒌𝒖𝒕𝒊為首的黃金一代 —— 當然,這些前輩的光輝亦令後代遭受不少壓力,亦是推進轉型的一大因素。賽前領隊𝑴𝒂𝒓𝒄𝒐 𝑹𝒐𝒔𝒔𝒊已將話說得明白,匈牙利將擺脫系統化、並參考從前黃金一代的踢法,當中將以𝑺𝒛𝒐𝒃𝒐𝒔𝒛𝒍𝒂𝒊為球隊的核心 —— 這位利物浦中場擁有極高自由度,基本上球場哪裡他都能去,當然他都需要擔起帶動球隊的責任和角色。
這種圍繞皮球動向的踢法,通常都有幾種常用的「招式」,包括會到處遊走的翼鋒、極大量的One-Two配合(匈牙利語稱之為𝑲é𝒏𝒚𝒔𝒛𝒆𝒓í𝒕ő)、以及利用對角傳送 —— 當然,在自由流動的踢法下,這些通常會以不太規則的形式出現。此外,若大家有機會看看匈牙利的比賽Heat-Map,亦不難發現他們並不會呈現我們常說的2-3-5、3-2-5、4-4-2等的陣式,在龍門球的場境或許會有一點這樣的影子,但在逐漸推進進入運動戰階段時,球員會相互靠攏,時而就會出現不太規則的企位。
當然,球員的適應問題亦是另外的關注點 —— 以巴西隊為例,雖則如𝑽𝒊𝒏𝒊𝒄𝒊𝒖𝒔 𝑱𝒓.、𝑹𝒐𝒅𝒓𝒚𝒈𝒐等效力的皇家馬德里和新領隊𝑭𝒆𝒓𝒏𝒂𝒏𝒅𝒐 𝑫𝒊𝒏𝒊𝒛的自由踢法比較相似,但其他的球員不少出身歐洲青訓和球會系統,因此他們反倒對這種傳統感到不適應,最終引致𝑫𝒊𝒏𝒊𝒛的倒台 —— 匈牙利的情境,相信都不出八九。況且,他們的成功都出自在競爭力較參差的外圍賽,但在決賽週能否施展十成功力,仍然令人有所懷疑。當然,這方面的專家認為,這種踢法的要訣其實是在於思維要夠靈活變通,不要被某種框架限制,才能真正釋放他們獨有的靈魂。
而匈牙利能否在決賽週找到他們的靈魂?今夜將對陣實力旗鼓相當的瑞士,相信我們會看到答案。
#歐國盃 #匈牙利 #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