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產太空人 香港首名載荷專家短期內公布 消息 : 為一名女警或有機會登月

130 回覆
5 Like 169 Dislike
2024-05-24 17:04:45
蘇聯太空狗60周年》無辜踏上不歸路,痛苦死狀被瞞半世紀



在人類探索太空的半個多世紀裡,太空狗「萊卡」的地位無可替代。 1957 年 11 月 3 日莫斯科時間 5 時 30 分,「萊卡」跟隨 Sputnik 二號從哈薩克(蘇聯 15 個共和國之一)升空。這一發射地也是蘇聯後來于 1955 年建立的拜科努爾航太發射場,直至今天仍是國際空間站的生命線。

我們當然知道牠註定要死於這場飛行,因為牠沒有回來的辦法,這在當時是不可能的。」俄羅斯生物學家 Adilya Kotovskaya 回憶起 60 年前,在「萊卡」出征前的那個夜晚,她去和「萊卡」告別,「我請求牠原諒我們,我甚至在最後一次撫摸牠時留下了眼淚。」

Kotovskaya 在過去的 10 月份剛進入自己生命的第 91 個年頭,但目前仍領導著位於莫斯科的俄羅斯生物醫學問題研究所的一個實驗室。俄羅斯生物醫學問題研究所專門從事太空科學研究。 2010 年,該研究所曾進行了人類首次模擬火星載人飛行試驗——「火星 500」專案。來自俄羅斯、中國、法國、義大利的 6 名志願者在一座 550 立方米的隔離設施中完成了該項目,歷時 520 天。

實際上,「萊卡」對蘇聯來說,是一個能彰顯國際地位的民族英雄。倫敦科學博物館太空館館長道格•米勒德( Doug Millard )近日也表示,「人們一直都知道這是一樁單程使命,但這也是冷戰時期超級大國之間鬥爭的一部分。」

莫斯科街頭的流浪狗
在 Sputnik 二號發射前的一個月,也就是 1957 年 10 月 4 日,蘇聯成功發射了人類歷史上第一顆人造衛星 Sputnik 一號。顯然,一個月之後發射第二顆衛星,並且搭載活的生物,任務十分艱巨。 Kotovskaya 回憶說,在「萊卡」之前,實際上已經有幾隻狗被送進了亞軌道,持續了幾分鐘時間,「以此確認在失重狀態下生物是否能存活。」

「萊卡」被發現於莫斯科街頭,那時候牠還不叫「萊卡」,甚至沒有名字。牠只是一隻流浪狗,三歲左右,體重六公斤。「我們之所以選擇流浪狗,是因為牠們更加聰明,同時需求更少。」另外出於宣傳方面的原因,這些被挑選的太空狗還要長得好看上鏡,也會給牠們取一些令人難忘的名字。

另外,註定成為「萊卡」的要素還包括牠是一隻雌性狗。「我們選擇雌性狗,因為牠們小便時不用抬起一隻腳,這就意味著比雄性狗需要的空間可以更小。」在 Kotovskaya 的回憶裡,「萊卡」機智、天性溫順,且表情微微引人發笑。

就這樣,「萊卡」從莫斯科的街頭進入了太空特殊訓練營。當時,共有 10 隻狗完成了一項特殊的太空訓練課程。 Kotovskaya 提到,「這些候選狗通常會在一個離心機內訓練,模擬火箭突然發射時重力突然增加的不適感,也會讓牠們經受一些類似的噪音。」

另外,為了讓狗適應在僅僅只有 80 釐米長的加壓艙內完成太空旅行, Kotovskaya 等人將牠們循序漸進地移到越來越小的籠子裡。據俄羅斯生物醫學問題研究所另一名參與這項任務的科學家 Dimitri Malashenkov 在 2002 年透露的細節,這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耗時 15-20 天。

最後,科學家從 10 隻狗中選中了 3 隻。除「萊卡」之外,還有兩隻狗分別充當「萊卡」的替補和供科學家測試衛星生命支援系統的「技術狗」。

「萊卡」的單程太空之旅
勝出的 3 隻狗中,最終飛向太空的只有「萊卡」。 1957 年 11 月 3 日莫斯科時間 5 時 30 分,蘇聯第二顆衛星升空,同時搭乘了流浪狗「萊卡」,萊卡就此成為了進入太空的第一個地球生命。

「一開始一切好像都沒有什麼問題,當然在發射時,『萊卡』的心跳加速。」但是在 3 個小時之後,「萊卡」的心跳恢復了正常。 Kotovskaya 說。

按照計畫,「萊卡」將存活 8-10 天。「萊卡」進入太空後,蘇聯的廣播依然堅持播報「萊卡」的健康狀態,聲稱一起都很好。官方後來的版本是「萊卡」在太空中安然無恙生活一周後平靜、毫無痛苦地死去。死於一餐安排好的劇毒食物,以此避免在重返地球大氣層時遭遇痛苦的死亡,這一說法堅持了近半個世紀。

直到 2002 年,在休斯頓舉行的世界太空會議上, Malashenkov 公佈了關於「萊卡」最後時刻的真相:事實上,在衛星發射幾個小時後,牠就在酷熱和高壓中痛苦地死去。Kotovskaya 也同樣提到,「然而意外發生在繞軌道飛行第 9 圈時,因為對太陽光隔絕效果不好,艙內的溫度開始上升並超過了 40 攝氏度( 104 華氏度)。」

Malashenkov 的說法則還不止於高溫難耐。「綁在『萊卡』脖子上的醫學感測器傳回地面的資料顯示,在發射時 『萊卡』的脈搏速率急劇上升,是牠平時的三倍。進入太空處於失重狀態後,感測器顯示『萊卡』脈搏恢復正常耗費的時間是其在地球上離心狀態下訓練時的三倍。」而在發射 5-7 小時之後,徹底收不到任何關於「萊卡」的生命信號。

Malashenkov 同時透露了更多細節。「萊卡」的食物是果凍的形式,牠被拴住以防跑動。艙內配備一個二氧化碳吸收裝置以防止該氣體累積,同時還配有一個氧氣發生裝置。當艙內溫度超過 15 攝氏度時,有一台風扇會自動啟動給「萊卡」維持低溫環境。

最後,歷經 5 個月,也就是 1958 年 4 月 14 日,在安的列斯群島之上,載有「萊卡」遺體的 Sputnik 二號在大氣層中燒毀,燒毀前繞地球 2570 圈。


太空火葬 well done
2024-05-24 19:02:54
香港人?
明明宣誓, 承認香港中國一部分, 承認自己係中國人, 何來香港人? 係咪港獨? 建議國安署即刻做嘢
2024-06-04 18:45:01
記得帶枝港區旗上去插
2024-06-04 18:50:42
幫辦都話人偽進,仲要咁多loser like
2024-06-04 19:03:00
狗乸上太空有意外死咗係唔會可惜嘅,因為係畜牲唔係人
吹水台自選台熱 門最 新手機台時事台政事台World體育台娛樂台動漫台Apps台遊戲台影視台講故台健康台感情台家庭台潮流台美容台上班台財經台房屋台飲食台旅遊台學術台校園台汽車台音樂台創意台硬件台電器台攝影台玩具台寵物台軟件台活動台電訊台直播台站務台黑 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