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次調查參考了 2 個手機應用程式商店的排行榜,以及第三方市場分析報告,抽取較多本港消費者使用的 5 款垃圾電話攔截程式作調查對象,分別為「CallApp」、「小熊來電 Call Defender」、「芝麻來電Jima Caller ID」、「Truecaller」和 「Whoscall」,並以實試方式進行,分別從服務條款、私隱政策、網站及網上客服等渠道取得相關資料。
2 款程式涉上載用戶通訊錄供他人搜尋
為識別聯絡人的來電,大部分垃圾電話攔截程式均需存取用戶通訊錄。撇除「芝麻來電Jima Caller ID」不會讀取用戶的通訊錄外,其他程式的Android版本一般均要求索取有關權限;「小熊來電Call Defender」的Android版本則預設了毋須存取通訊錄,除非用戶手動開啟「忽略聯絡人」功能,以防通訊錄內人士的來電被程式攔截。
然而,調查顯示當「CallApp」 取得用戶通訊錄的權限後,通訊錄中的所有聯絡人資料同時會被自動上載和整合到商戶的電話資料庫中,並可供其他用戶搜索。 換言之,若有用戶在通訊錄中儲存了親友的電話號碼,而在使用該程式時同意被讀取通訊錄,即使該些親友本身從未下載或批准該程式使用其個人資料,其資料也會被取用和上載。
至於「Truecaller」,若用戶經 App Store或Google Play下載和安裝程式,私隱政策表明不會將用戶的通訊錄作分享用途;相反,若果用戶以其他途徑, 例如是在「Truecaller」的官方網站下載程式檔案(例如APK檔)進行安裝,程式則會額外提供一個名為「強化搜尋」(Enhanced Search Functionality)的功能,用戶啟用後同樣會把通訊錄資料分享予「Truecaller」,並將聯絡人姓名等個人資料加入到商戶的電話資料庫中,供其他用戶搜索,情況與「CallApp」相似。
https://hk.ulifestyle.com.hk/topic/detail/20032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