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外交部印太事務國務大臣卓雅敏在香港與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長許正宇會晤後,港府發文稱,移英港人無法取回強積金(MPF)是一個誤會。這個說法引來人權組織的批評。
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4月24日在臉書發文說,移英港人不能取回強積金是誤解,事實是港府不承認移英港人的BNO護照,因此港人不能以BNO護照作為「永久離港」的證明來提早領取強積金。
人權組織「香港監察」的行政總監羅傑斯(Benedict Rogers)批評說,如果不能取強積金只是誤會,那麼港府只要承認BNO護照可作為證明,宣布允許移英港人拿回強積金就可澄清誤會。
羅傑斯也批評英國政府,認為國務大臣卓雅敏訪港應該與直接負責打壓香港的港府高層官員會面,而不是只見見許正宇,而且英國政府至今仍沒有制裁李家超及其他違反《中英聯合聲明》、破壞香港自由的人。
羅傑斯認為,英國及加拿大應該向滙豐、永明及宏利等強積金信託公司施壓,或許可以讓這些公司改變決定。
在香港從事保險及基金行業的傑夫(Jeff)對自由亞洲建議,離港人士先抱觀望態度,看看2021年首批移居英國的港人,在入籍英國後能否取回強積金。
傑夫解釋說,港人可以以「永久離港」為由提前領取強基金,但什麼是「永久離港」,這由港府來詮釋。
過去幾年,超過十萬香港人以BNO簽證移居英國,但香港政府不承認BNO簽證,使大多數人無法證明自己是永久離港,也就無法提前領取強積金,涉及總數可能超過2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