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曾6艘航母空襲珍珠港
83年前,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了美國夏威夷的軍港——珍珠港。美軍疏於防範,日軍空襲重創美軍,挑起了太平洋戰爭,並同時進攻菲律賓、馬來西亞、關島等地,但最終被美軍打敗。戰後的日本回歸和平,徹底放棄了軍國主義。如今,中共走上軍國主義之路,拚命要發展航母,先模仿前蘇聯,結果走了彎路,現在又改為抄襲美國。
中共的宣傳對日本曾經的航母不屑一顧,覺得中共航母在噸位和技術上都遠超80年前的日本。然而,當時日本航母展現的實際戰力,中共現在還只能望洋興嘆。
1941年11月26日,日軍出動6艘航空母艦,前往夏威夷海域,潛艇也祕密潛入,同時發起攻擊。
12月7日早晨,日軍航母起飛第一波183架戰機,目標是密集停泊在珍珠港內的美軍軍艦,因航母不在港內,數萬噸級的戰列艦成為首要目標。
第一大隊共89架九七式艦載攻擊機,其中49架攜帶1760磅穿甲彈,40架攜帶91型魚雷。
第二大隊共51架九九式艦載轟炸機,攜帶550磅炸彈。
第三大隊共43架零式戰鬥機,爭奪制空權和對地掃射。
日軍第一波攻擊中,1760磅的穿甲彈約8枚擊中了預定的戰艦目標,17枚魚雷也擊中了戰艦目標。美軍措手不及,只有四分之一的防空機槍投入戰鬥,31個防空炮連只有4個投入使用。

1941年12月7日,日軍航母準備襲擊珍珠港前,士兵們向即將起飛的艦載機揮手示意。(Hulton Archive/Getty Images)
日軍航母隨後起飛第二波171架戰機,目標是美軍機場。
第一大隊共54架九七式艦載攻擊機,攜帶550磅和132磅炸彈。
第二大隊共81架九九式艦載轟炸機,攜帶550磅炸彈。
第三大隊共36架零式戰鬥機,負責制空和對地掃射。
日軍兩波空襲進行了90分鐘,取得重大戰果。美軍18艘軍艦沉沒或擱淺,包括8艘戰列艦、3艘巡洋艦、3艘驅逐艦;3.2萬噸的亞利桑那號戰列艦被全毀,無法修復。美軍2402人陣亡、1282人受傷。

1941年12月7日,日軍襲擊珍珠港,美軍主力戰列艦「亞利桑那」號被擊中後開始沉沒。(AFP PHOTO/US NAVAL HISTORICAL CENTER)
駐夏威夷的402架美軍戰機有188架被摧毀,159架受損,只有8名飛行員及時駕機升空,6名被認為擊落了至少1架日本戰機。
55名日軍飛行員和9名潛艇兵在襲擊中喪生,1名被俘。日軍總計414架艦載機的354架參與了空襲,僅少數未能起飛;第一波損失9架,第二波損失20架。因第二波損失更多,日軍擔心美軍防空炮火變強,沒有再發動第三波空襲,未能擊沉更多美軍軍艦,也錯過了美軍維修設施和油庫。日軍還擔心龐大的航母艦隊長時間停留,可能遭遇美軍反擊,因此下令立即返航。
坐鎮總部的山本五十六對前線指揮官南雲未能發動第三波空襲感到遺憾,因為這可能令美軍的反攻行動再推遲1~2年。結果,美軍受損的21艘軍艦中,只有3艘沒有修復,其餘都很快恢復並投入使用。
83年前,日軍航母艦隊首次實施了大規模空襲;83年後,中共航母還缺乏類似的空襲能力。

1941年11月26日,日軍6支航母艦隊從日本出發(黃色),12月7日偷襲美國夏威夷珍珠港。2023年4月,中共山東號航母首次遠航(紅色),曾接近美國關島。(谷歌地圖/大紀元製圖)
日軍航母艦隊曾經的規模
日本1919年開始建造第1艘航母,22年後,到1941年日軍發動太平洋戰爭時,已經擁有主力航母6艘,包括:
赤城號,滿載排水量3.6萬噸,艦載機最多91架。
加賀號,滿載排水量3.8萬噸,艦載機最多90架。
翔鶴號,滿載排水量3.2萬噸,艦載機最多84架。
瑞鶴號,滿載排水量3.2萬噸,艦載機最多84架。
蒼龍號,滿載排水量1.9萬噸,艦載機最多72架。
飛龍號,滿載排水量1.76萬噸,艦載機最多73架。
這6艘主力航母的航速從31.5節(58.3公里/小時)至34.5節(63.9公里/小時)不等,最大航程從1.22萬公里至1.9萬公里,堪比現代戰艦。
另外還有輕航母6艘,包括:
千歳號,滿載排水量1.55萬噸,艦載機30架或24架水上飛機。
千代田號,滿載排水量1.55萬噸,艦載機30架或24架水上飛機。
瑞鳳號,滿載排水量1.4萬噸,艦載機30架。
祥鳳號,滿載排水量1.3萬噸,艦載機30架。
龍驤號,滿載排水量1萬噸,艦載機48架。
鳳翔號,滿載排水量9646噸,艦載機15架。
這6艘輕航母最大航速從25節(46公里/小時)至29節(54公里/小時),最大航程從1.18萬公里至1.9萬公里,應主要執行護航任務,必要時也可配合主力航母參與大型海戰。當時的航母噸位都比現代航母小,最大的接近美軍現役的4萬噸級兩棲攻擊艦,雖然都是傳統動力,但航速大多與現代戰艦相當,航程甚至更遠。
中共的山東號航母排水量6至7萬噸,航速最大31節(57公里/小時),最大航程不詳,號稱能搭載36架艦載機,包括24架殲-15和12架直升機。福建號航母預計搭載60架艦載機,包括36至40架殲-15T戰鬥機(或殲-35)、殲-15D電戰機、空警-600預警機和20架直升機。

1942年5月5日,位於所羅門群島東部的日軍瑞鶴號航母甲板上的艦載機。(日本吳市海事博物館/公有領域)
日本二戰時期的航母艦載機無法和現代戰機相比,航速也不高,但重量輕,航母可大量搭載,航程也能滿足遠距離攻擊要求,大批出動空襲的威力凸顯。日軍航母當時搭載的三類艦載機均為輕型飛機,包括:
零式戰鬥機,最大航速533公里/小時,作戰範圍1870公里,主要用於空戰,也可攜帶1枚550磅炸彈。
九九式艦載轟炸機,最大航速430公里/小時,作戰範圍1352公里,可攜帶2枚550磅炸彈和2枚60磅炸彈。
九七式艦載攻擊機,最大航速378公里/小時,作戰範圍978公里,可攜帶1枚1760磅91式魚雷或炸彈,或2枚550磅炸彈。
1941年日軍偷襲珍珠港時,海軍擁有超過3089架各式飛機和370架教練機。一線作戰飛機共1830架,包括660架戰鬥機、330架艦載攻擊機、240架陸基轟炸機、520架水上戰鬥機和偵察機。這樣的規模和實力,中共海軍航空兵無法相比,僅飛行員數量就相差甚遠…
https://www.epochtimes.com/b5/24/5/4/n142406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