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講電影】《特權樂園》的以外及其後,思辨歷史的新可能

戈登探長

9 回覆
22 Like 2 Dislike
戈登探長 2024-04-20 23:36:19

《特權樂園》的以外及其後,思辨歷史的新可能


「就讓大眾繼續把我當成禽獸吧,隨他們把我看作殘忍的變態狂、殺害數百萬名的劊子手。對於前奧斯威辛指揮官,老百姓不可能會有其他想法。他們永遠不會明白,我也有副好心腸。」 — — 魯道夫·霍斯

談起德國納粹題材的電影,我們很快能唸出《舒特拉的名單》、《一個快樂的傳說》等經典,想到那戰火連天慘不忍睹的屠宰,戲劇張力勾動眼淚的渲染。唯獨2023年上演。英國猶太裔導演Jonathan Glazer的《特權樂園》反其道而行,外媒形容電影「沒有明確的故事」,戲劇「扁平均勻」,而且「完全缺乏感傷」。

這些屬於傳統電影的批評,在《特權樂園》成為褒獎。導演藉魯道夫·霍斯雙重面向的人生,塑造了隔絕一切的區域,那是霍斯女兒布莉姬描述的,「人在奧斯威辛,彷彿置身天堂」。電影即圍牆 — — 所有殘酷或光榮,屠殺無辜或守家衛國的大事 — — 都在此之外,我們只見那些平凡得甚或無聊的生活日常。

傳統慣於將知識和感傷飼養觀眾,《特權樂園》不一樣。在圍牆遠方的煙囪,河流的灰燼,長達數十秒的純色畫面,以至畫外傳來機械、熔爐、槍聲等,都一再引誘我們參與到電影的詮釋。導演說,聲音其實是「另一部電影」。

另一部電影?《特權樂園》刻意的留白、不確定,由故事、畫面和聲音併合的召喚結構,讓我們依靠這些提示、指向,聯想到意在言外的內容。例如,我們都會憶及自己就納粹題材的觀影經驗;在看畢電影之後,Google「魯道夫·霍斯」是何許人;翻查相關資料,發掘當時的史實⋯⋯一切交由我們填補空白,連結感傷。

如空盒般的設計,電影許多鏡頭如同歷史看客,靜態、旁觀的視角,講述魯道夫一家生活,於廣闊花園、高雅房間遊走。精準而無情,配上霍斯和同僚討論焚化爐、毒氣殺人、安排人員等科學作業的流水帳。但是,外母夜間看窗火紅的煙囪,不告而別;波蘭女子閃閃發光的身影穿梭囚犯地區,都揭示了圍牆外的一角,像飛灰飄過。


「草莓上的灰燼,從天而降,從焚化爐的煙囪吐出,從毒氣室的屍體到焚化爐,從脫光衣服到毒氣室,從下火車到脫光衣服,從八天七夜無法動彈滴水未進乾渴至極到被趕上火車,從猶太隔離區到上火車,從好心鄰居書櫃後頭暗門的藏匿到隔離區⋯⋯依照能量守恆定律,從煙灰到血肉骨架心跳呼吸,最後回到,一個完整的人。」

早於《特權樂園》,台灣作家房慧真的〈草莓與灰燼〉曾以魯道夫一家為題材創作,同樣關注「灰燼」。她從霍斯的孫子萊納講起,談到他怎樣因袓父惡名備受歧視、欺凌,如何重新了解家族的禁忌:

「指揮官的豪華別墅中,也調派來藍白條紋衣的囚犯以供使喚,日後這些倖存者回憶時,常提起魯道夫非常喜歡和孩子一起玩耍。前一秒踏進家門前,他還在指揮部下在毒氣室裡使用含有氰化物的殺蟲劑齊克隆B(ZyklonB),大量且快速地殺死沒有勞動能力的孩童。」

「庭院裡拍攝的照片,背後都有一堵牆。」牆內的田園牧歌,房慧真在結尾描寫袓母說在院子裡採草莓,「一定要洗得很乾淨」,圍牆無法阻隔從天而降的灰燼。《特權樂園》一幕翻動土壤,以骨灰作肥料,一再訴說他們賴以維生的甜美,實是人吃人的殘酷剝削。

那麼,一切不都是傳統老舊的控訴嗎?並非如此,涉及電影結局的神來之筆:

霍斯離開辦公室,沿著僅有的燈光走下樓梯,他在其中一層停了下來,作勢嘔吐。鏡頭由漆黑的走廊竊探著他,霍斯忽然凝視鏡頭,也是凝視我們。電影到了當下,奧斯威辛博物館的員工正在清潔,鏡頭掃過堆積如山的鞋子、囚服、遺物⋯⋯返回1944年,霍斯繼續下樓。


畫面的詩意跳躍,直視觀眾的召喚,兩個結構相同的敘事並置,全權交由我們詮釋。魯道夫一家的日常,與死亡朝夕為伍的冷漠;清潔工人的循環,與沉重日夜辛勞的麻木。圍牆內外的雙重區域,對應博物館玻璃窗的間隔。嘔吐和乾淨,明亮及黑暗。正因類近,《特權樂園》看似不合常理的轉折,才能如此流暢。

由過去劍指當下,不止電影以外,而是電影其後的事了。霍斯在被捕坐監時寫下自傳《奧斯威辛指揮官如是說》,以及處決前夕都一直強調:我是好人,是好爸爸,為了袓國和家庭,犧牲個人存在。最後凝視末來:「可是以後我的妻子和小孩怎麼辦?」

《納粹的孩子》一書專門關注納粹其後,提問「人是否應該覺得自己必須為父母所犯的罪行負責,甚至因此感到愧疚?」以至德國和納粹捆綁的包袱。作者從厚實資料編織納粹官員後代的一生,如霍斯的子女,並探討作為現今德國人、全世界應該怎樣看待這件歷史悲劇。



她的後記〈豈只是德國的故事?〉,論及德國內部的矛盾,像戰後一度流行「重建民主的前提是避談過去」,直至不曾經歷戰爭的世代掌權,柏林圍牆倒下國家統一,德國人才終於全面審視、共同承擔昔日黑暗。

「七十多年後的今天,親身經歷那個時代的劊子手和受害者已經越來越稀少,不久以後他們就會完全退場。⋯⋯我們還得妥善保存關於那個時間的知識。不幸的是,現在年輕人因為無知或缺乏興趣,有時似乎對歷史不屑一顧。」

霍斯的子女隱瞞家族身分,或批判父輩的醜惡,「就像納粹的小孩永遠被父親的命運糾纏,納粹的歷史在世人的集體記憶中將歷久彌新」。親歷時代的人逐一逝去,觀看的方式勢必,或已經轉變了。

我們看霍斯 — — 博物館無數殘骸 — — 的視野,透過電影抽離的The Zone of Interest竊探歷史,是否和周未到博物館似稀鬆平常?《特權樂園》召喚你我超越傳統的觀察方式,在空白之處,等待。
戈登探長 2024-04-20 23:37:05
IN石原里美WeLove 2024-04-21 00:00:49
可以加埋 奇蹟列車 兩套一齊睇
吉良吉影二世 2024-04-21 04:04:29
留名
戈登探長 2024-04-21 19:04:00
仲有一套叫為愛朗讀
大家有興趣都可以搵嚟睇
又係啲非傳統類型講納粹嘅戲
馬中出赤兔 2024-04-21 20:02:45
琦溫果套?
戈登探長 2024-04-22 00:39:35

呢套小說好睇
改編電影亦都精彩
RoyBatty 2024-04-22 22:06:43
Johnathan Glazer:
“All our choices we made to reflect and confront us in the present,” Glazer said. “Not to say ‘look what they did then’ — rather, ‘look what we do now.’ Our film shows where dehumanization leads at its worst. It shaped all of our past and present.”

“Right now, we stand here as men who refute their Jewishness and the Holocaust being hijacked by an occupation which has led to conflict for so many innocent people. Whether the victims of October 7 in Israel or the ongoing attack on Gaza — all the victims of this dehumanization, how do we resist?”
戈登探長 2024-04-24 13:39:58

多謝巴打分享補充
好認同係連接到當下
吹水台自選台熱 門最 新手機台時事台政事台World體育台娛樂台動漫台Apps台遊戲台影視台講故台健康台感情台家庭台潮流台美容台上班台財經台房屋台飲食台旅遊台學術台校園台汽車台音樂台創意台硬件台電器台攝影台玩具台寵物台軟件台活動台電訊台直播台站務台黑 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