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9年4月14號,新界六日戰爭爆發

雲加馬德里

31 回覆
36 Like 0 Dislike
雲加馬德里 2024-04-14 08:55:39
港英實行的「兩制」管治
在動亂敉平過後,餘下難題就是如何處置被捕的抗英領袖。駱克亟欲嚴懲涉事鄉紳,但反遭港督卜力勸阻:「我勸你別再計較已過去之事。」卜力堅持鄉民的起義,只是基於政策誤解,不應該視為罪大惡極。對被捕鄉紳,他決定既往不咎,揚言要把所有衝突「一筆抹掉」,竭盡所能贏取鄉紳信任。他在 4 月 26 日清楚向駱克下達指示:「我認為,以近日的風波為由沒收土地,非明智之舉…… 依我之見,懷恨在心施以報復,既有失公義,亦非恰當做法。」

至於鄉紳村民,他們似乎很快斷定發動戰爭不智,同樣對往事三緘其口,情願把事件當作一場夢魘將之忘卻。至今關於這場戰爭的資料,在新界各鄉村幾乎付諸闕如,甚至沒有甚麼故事流傳。1899 年 8 月初,卜力先後到新界各地,向鄉紳解釋政府管治方針,雙方都前事不提,彷彿六日戰爭從未發生。


港督卜力爵士向屏山紳耆演說,解釋管治新界的原則,身旁為輔政司駱克,面向鏡頭者為通譯。圖片攝於 1899 年 8 月 4 日。 圖片來源:香港政府檔案處

汲取六日戰爭的教訓,卜力深信新界與城市化的九龍及香港不同,不能把市區的管治模式照搬,於是決定仿傚清廷官員,除了徵稅以外,地區事務都交由鄉紳委員會自治管理,盡可能不加干涉。起初港督只委派由一名身兼警察司、巡理府和行政首長職務的官員統管新界,1907 年後建立理民府制度,以理民官進行監督協調,市區實行的多條香港法例,諸如屠房、街市、公共衛生、鴉片、牌照及登記法例,早年亦統統不適用於新界,對原居民友善的方針持續至今,可謂真正的「兩制」管治。

事實上,殖民政府對新界的管治模式並非特例。當時大英帝國的領土覆蓋全球 4 分 1 土地,但只靠少數殖民地官員實行統治,殖民地得以長治久安,正有賴與個別原居民領袖的合作。當時大英帝國的信念體系,以上層中產階級為基礎,他們相信原居民中的貴族地主、富商巨賈和學者,與英國的上層中產階級背景相似,是原居民中的「天然領袖」,可以籠絡實行間接管治,而這樣的間接管治模式在英國殖民地中比比皆是。

時移世易,深圳河以北改朝換代,1949 年中國共產黨建政後,昔日新界鄉紳的噩夢幾乎都在大陸一一成真,先是土地業權沒收,後有傳統習俗消亡,而這些傳統與利益偏偏在港英統治下的新界得以保存。不論孰好孰壞,它們都構成今日香港的一部分,難怪前港督葛量洪(Alexander Grantham)感慨形容,新界的「中國色彩,幾乎比中國本身更加濃厚」。

參考資料
夏思義(Hase, Patrick H.)著,林立偉譯:「被遺忘的六日戰爭:1899 年新界鄉民與英軍之戰(The Six-Day War of 1899: Hong Kong in the Age of Imperialism)」香港:中華書局,2014
許舒(Hayes, James)著,林立偉譯:「新界百年史(The Great Difference: Hong Kong’s New Territories and its people, 1898-2004)」香港:中華書局,2016
高馬可(Carroll, John M.)著,林立偉譯:「香港簡史 —— 從殖民地至特別行政區(A Concise History of Hong Kong)」香港:中華書局,2013
Wesley-Smith, Peter, Unequal Treaty 1898-1997: China, Great Britain, and Hong Kong’s New Territories, Hong Kong: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The Kaulung Extension, The Graphic(May 27, 1899)
雲加馬德里 2024-04-14 08:57:25
http://www.wetoasthk.com/%e3%80%90%e6%96%b0%e7%95%8c%e5%85%ad%e6%97%a5%e6%88%b0%e7%88%ad%e3%80%91%e7%ac%ac%e4%ba%8c%e9%9b%86%ef%bc%9a%e5%a4%a7%e5%9f%94%e6%9d%91%e6%b0%91%e9%96%8b%e6%88%b0/


【新界六日戰爭】第二集:大埔村民開戰

上回提要:英國在1898年成功租借新界,並且決定一年後接收。不過新界的原居民對由英國人統治有各式各樣的擔心,而香港政府又無好好解釋他們的管治方針。結果在元朗鄧氏的帶領下,部份新界鄕民準備好作武力反抗,戰事在1890年4月一觸即發。( 未睇過的可以Clikc入黎:第一集:新界村民為什麼要開戰?)
http://www.wetoasthk.com/%E3%80%90%E6%96%B0%E7%95%8C%E5%85%AD%E6%97%A5%E6%88%B0%E7%88%AD%E3%80%91-%E7%AC%AC%E4%B8%80%E9%9B%86%EF%BC%9A%E6%96%B0%E7%95%8C%E6%9D%91%E6%B0%91%E7%82%BA%E4%BB%80%E9%BA%BC%E8%A6%81%E9%96%8B%E6%88%B0/
由於故事中有大量人名,所以整個列表方便大家

卜力 香港總督,政府最高權力的人
駱克 輔政司,即是現在的政務司
梅含理 警察總隊長,後來成為港督
加士居 駐港英軍司令
伯傑 香港軍團上尉
文湛泉 泰亨村長老
話說,香港政府原本打算在4月8日在大埔舉行升旗儀式,不過政府派去旗桿山建造蓆棚的工人被村民恐嚇,政府才意識到反抗在即。於是港督卜力立即前往廣州與兩廣總督見面。

「老老實實,新界村民反抗單嘢係咪你幕後指示㗎先?」卜力質問。

「緊係唔係啦,不如我派個人(大鵬副將)去同啲村民傾傾,再借5個兵仔畀你看下門口啦﹗」兩廣總督當然否認同反抗有任何關係。

同一時間,警察總隊長梅含理在4月3日帶隊進入大埔新墟文武廟(即今富善街)調查。不過剛和鄕村長老傾了兩句,便因蓆棚的位置吵了起來。事件越吵越烈,甚至開始擲磚和木棍攻擊警員。最後梅含理命令部下在步槍上刺刀作出威嚇,才成功撤退到旗桿山。


旗桿山即是現在大埔運頭角里,升旗位置在綠匯學苑內(前身是舊大埔警署)(圖片來源:綠匯學苑)


大埔文武廟現況,現時是法定古蹟。(圖片來源:Wiki)

梅含理一邊叫部下回到香港島求援,自己則留下看守蓆棚。在同日晚上,有百幾個大埔的村民「喊打喊殺」迫近,所在的位置又突然被人發炮射擊。梅含理見敵眾我寡,於是匿藏附近樹林之中,看著蓆棚被人燒毀。港督收到求援便派出援軍,援軍在第二天早上到達大埔。

援軍的來到的確維持了一時的和平。此時港督寫了一份中文公告在新界各處張貼,說會保障新界居民的傳統生活方式不變,亦將升旗儀式改做4月17日,但是反抗軍也準備好在當日發難。可是,有村民因幫助政府張貼公告而被殺。

不知甚麼原因,大埔的村民提前在4月14日起事。在當日的早上,政府已經收到村民起事的消息,於是派梅含理再去大埔新墟調查。(梅含理肯定心諗:Why always me?)


卜力發出的公告。(圖片來源:Wiki)

又是大埔新墟,又是文武廟,不過今次沒有了憤怒的村民,只餘下廟祝。

「哎呀,你地個棚又(沒錯是「又」)被人燒咗啦,附近仲有一千幾百人喺度添啊。」廟祝說。

為免鄕民殃及池魚,廟祝又說:「Henry 你走先,呢道我頂住。」(Henry是梅含理的名字)

一千幾百人?梅含理急急腳經沙田走到九龍,再趕過香港向港督報告。港督命令他先與警隊到大埔,然後再派伯傑上尉帶領由印度士兵組成的「香港軍團」150人前往支援。梅含理先乘戰艦「名譽號」到達大埔,但他們一到步便遭伏擊,幾經辛苦才能上岸。


HMS Fame /「名譽號」(圖片來源:Wiki)

梅含理和伯傑的部隊不足二百人,面對著千多名村民,村民們拿著排槍、大炮等武器在壕溝中應戰。英軍不但在人數上處於劣勢,而且苦無補給彈藥,只能苦苦堅持。在黃昏時段,救星「名譽號」終於帶著補給歸來,船上還有駐港英軍司令加士居少將。更重要的是「名譽號」配備一門十二磅砲,近距離向原居民的陣地開了幾砲,反抗軍便雞飛狗走,成功為岸上的英軍解圍。

站穩陣腳之後,英軍便在附近搜查,發現村民在錦山、大埔頭和新圍仔都有完善的壕溝,壕溝內更有幾桶熱茶及「泰亨村」的旗幟。這些壕溝的質素和佈陣十分專業,似乎是有軍事背景的人指點過他們。


香港軍團的軍官,左下的便是伯傑。(圖片來源:夏思義博士《被遺忘的六日戰爭》P.6)


一名香港軍團士兵在旗桿山。(圖片來源:Cup Media:120 年前新界鄉民與英軍之戰,如何決定香港面貌? )

4月15日港督得知大埔村民的反抗後,連忙派出三百名印度士兵及一隊砲兵前往支援,並指示「拿拿聲」舉行升旗禮。大埔的村民使出了「If we can’t beat them join them」絕技,泰亨村的文湛泉和其他大埔長老來到旗桿山向駱克和加士居叩頭謝罪,他們還帶來了英國國旗,希望能在升旗禮中使用,最終亦如願以償。結果他們在投降後便留下看升旗禮。

4月16日,大埔的升旗禮由駱克主持下順利舉行,同場還有簡單的檢閱軍隊和鳴炮。翌日港督卜力在九龍寨城外舉行升旗禮,九龍各村莊的村民亦有到場觀看。大埔的戰事在升旗禮後便告一段落,大埔的村民相繼退出戰事。不過英軍深入內陸後即將要面對的,是更加反英的元朗村民。


4月16日在大埔的升旗禮(圖片來源:夏思義博士《被遺忘的六日戰爭》P.8)

P.S. 本故事的內容,主要參考夏思義博士的《被遺忘的六日戰爭》
雲加馬德里 2024-04-14 09:00:27
https://www.wetoasthk.com/%e3%80%90%e6%96%b0%e7%95%8c%e5%85%ad%e6%97%a5%e6%88%b0%e7%88%ad%e3%80%91%e7%ac%ac%e5%9b%9b%e9%9b%86%ef%bc%9a%e5%b1%af%e9%96%80%e5%8f%8d%e6%8a%97%e8%bb%8d%e8%88%87%e6%b2%b9%e9%ba%bb%e5%9c%b0%e8%a5%b2/


【新界六日戰爭】第四集:屯門反抗軍與油麻地襲擊傳聞

1899年在英國接收新界的過程中,以元朗原居民為主的反抗軍與英軍打了一場為時六日的戰爭。最終被英軍打到落花流水,吉慶圍和泰康圍更因拒絕英軍進入而被炸開大閘,大閘亦被當成戰利品奪去。當戰爭鏡頭大部分集中在新界時,原來九龍也有一宗反抗軍會襲擊油麻地的傳聞,最後反抗軍有如「流浮山刀手」一樣,久久不見蹤影。


1890年油麻地海旁,是攻擊目標之一。

大埔及元朗是六日戰爭中的主戰場,不過在開戰之前,其實新界村民有派遣一定數量的士兵到駐紮在屯門及流浮山沙江天后廟,以防英軍進攻新界西。


沙江村天后古廟。(圖片來源)

4月16日,港督卜力不知在那裏收到情報,說屯門的村民將會乘坐兩艘帆船攻打九龍油麻地。情報指村民會先藏於船內,當駛至時便會如三國赤壁之戰一樣,來個火燒連環船,把包括警艇在內船隻燒毀。上岸後更會直接進攻位於海旁的油麻地警署。


1870年的油麻地海旁,佈滿了木船,若玩火燒連環船,應該會造成一定混亂。(圖片來源:University of Michigan)


油麻地警署也是進攻目標之一,1920年代圖片。(圖片來源:香港記憶)

雖然計劃有點天馬行空,但卻非完全不可能,而且英軍主力都部署在新界。於是卜力只好召喚一支由西人組成的後備軍 - 義勇軍團。(即是二次大戰時的香港防衛軍、戰後的皇家香港軍團的前身)

4月16日是星期日,不少義勇軍士兵正在享受美好的假期。在收到召喚通知後,各人都手忙腳亂前往集合,有人更來不及換制服,只好穿着晚禮服集合。約100名士兵帶著三支馬克沁機槍經中環畢打街乘船前往九龍。他們持步槍及30發字彈,分別駐紮在油麻地海岸的南、北兩邊,更用探射燈照向由荔枝角/昂船州來的船隻,更收到命令指如若有任何船隻拒絕回應查問,便可開火。同時義勇軍把一支馬克沁機槍放在九龍抽水站(即是油麻地紅磚屋),可以掩護彌敦道,另外兩支則放在旺角道。有趣的是有兩名市民自願踩單車為義勇軍做哨兵。


1895年的義勇軍,是1900年防守九龍的主力。

當然,他們就像「流浮山刀手」,等了一整夜也沒出現。直到翌日6:30,義勇軍士兵便回到港島去。

新界人沒有前往九龍,卻有一班西人興高采烈前往屯門野餐。同樣在4月16日,班針錦寄利經紀行(Benjamin, Kelly and Potts)合夥人砵士先生(G.H.Potts)與三名男士乘汽艇到屯門,打算在青山灣海灘玩泥沙、食件cake,chill 一chill,下午再到附近沼澤打獵。可是青山灣便是屯門反抗軍駐紮之地,在前往途中他們遇到幾個好心漁民,叫他們快快回頭,一下船又有幾名村民友善地阻止他們深入內陸,可是砵士一行人不理會。

幾名紅鬚綠眼的外國人走進新界,有如螢火蟲般顯眼,他們多行幾步便被上百名村民追擊。村民不止用步槍射擊,更推來一門小型火炮向他們射過來,不過他們眼界實在太差,一發子彈也打不足,炮彈也落在18米之外。急忙撤退後,砵士向港督匯報事態。

屯門人又刀又槍,正常人也會避之則吉。可是砵士決定在那裏跌低,便在那裏爬起來,在翌日再次乘船去青山灣,當汽艇經過香港會時,竟然受人歡呼。毫無疑問,他再次被村民趕走。


我們的砵士先生還是網球好手,他曾在婦女遊樂會盃賽事中成為混雙冠軍。(圖片來源:Gwulo)

可能英國人天生有海洋性民族的冒險精神,砵士的事跡流傳開去之後,竟然越來越多西人組織到新界的野餐圑,例如怡和洋行的員工到了荃灣郊遊;4月19日香港電燈經理域咸(W.H.Wickham)與匯豐銀行員工更自行到大澳舉行升旗典禮,幸好他們遇到的都是友善村民,而非反抗軍。

原來,伏擊砵士的屯門反抗軍在4月18日清晨離開,參加石頭圍之戰。(詳情請參考【新界六日戰爭】第三集:元朗反抗軍大敗)。一日後,一隊英軍乘名譽號前往荃灣、他們分散前往屯門、沙江村等地,再到元朗錦田與主力部隊會合,英軍完成征服整個新界。

自此香港的版圖,亦成為我們熟悉的模樣。
口口口口口 2024-04-14 09:01:51
元朗屏山吹雞但喺大埔打?
鳩拍蠔周打蜆 2024-04-14 09:03:20
拆佢老母吉慶圍
廣源恒大 2024-04-14 09:22:00
泰亨灰沙圍啲牆有子彈窿, 可能喺當年留低?
enter90 2024-04-14 09:54:09
中共破壞中國習俗
反而英國支持保全
鴨脷洲吳彥祖 2024-04-14 10:03:48
亦都因為咁留低鄉黑呢個禍根
enter90 2024-04-14 10:21:10
你睇下內文
當時英國政府遭到反抗但都唔計較
而且有眼見英國有好好建設香港
巨浪大切卡樂B 2024-04-14 11:52:09
成場打落黎冇乜死傷, 仲有居民雪中送炭, 原本佔左人地既地方有反抗係正常不過啦
病倒也沒遲到 2024-04-14 11:58:53
用乜嘢武器打到英軍1個都唔死
矮窮柒死肥毒 2024-04-14 12:40:23
香港原居民其實算容易管治
誘容•奶大 2024-04-14 13:01:02
支持元朗國獨立
trier 2024-04-14 13:07:23
如果果時班人有遠見,建議由租借變永久割讓,咁成個香港一定會好好多,

只要考慮到將老婆借俾人哋瞓幾年,即使返到黎都有永久芥蒂
按摩處女職員 2024-04-14 13:15:12
鄉黑都抵擋唔住船堅砲利
SR 2024-04-14 18:32:36
澤尻英龍華 2024-04-14 18:34:08
九龍十三鄉唔敢反抗
宜加冇哂了
我妻同學是我老婆 2024-04-14 18:39:24
元朗百幾年前就有獨立既意圖
3KG毒后高_可_晴 2024-04-15 07:51:15
CUP既文章幾高質,但係咪已經無update?
見最近期既文章已經係2023年12月尾
雲加馬德里 2024-04-15 08:18:51
冇啦
雲加馬德里 2024-04-15 08:20:08
HMS Fame嚟到幫手喺大埔個邊打好有用,不過一路向西打過去就打唔到咁遠,主力都係香港軍團
愛康健 2024-04-15 08:27:07
點解當初唔佔領成個廣東省
吹水台自選台熱 門最 新手機台時事台政事台World體育台娛樂台動漫台Apps台遊戲台影視台講故台健康台感情台家庭台潮流台美容台上班台財經台房屋台飲食台旅遊台學術台校園台汽車台音樂台創意台硬件台電器台攝影台玩具台寵物台軟件台活動台電訊台直播台站務台黑 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