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雖然劏場勁輸逾80%至90%,不是新鮮事,但今次輸得「盡」,舖位作價「單位數」震撼市場,亦有人懷疑內部轉讓。《星島頭條》昨日聯絡該商場數名舖主,紛表示該舖主因移民放盤,最初叫價100萬,惟未知最終登記以8萬元易手,很愕然。「100萬元應該賣唔到,估計幾十萬有可能,8萬元真係太平!」
其中一名業主表示,該商場自從2005年拆售以來,幾年來交吉,努力經營得多年,直至2019年租賃最好,租出逾50%,當時上述81號舖租予印尼店,月收3,000多元,部分修甲店月租高逾4,000元,可是經過動亂及疫情後,商場再度交吉。
另一名小業主表示,其中有些舖主正在為舖位申請供水,有水供應的話,有更多美容等行業合適,容易出租,租值提高。現時該商場劏舖月租叫價由數百元至1,000多元,但求租客幫補管理費等支出。
網民笑言「攞嚟做倉都抵」 惟仍要交管理費
除同場其他業主對超平成交價感到驚訝外,也引起網民熱議,有人笑言「攞嚟做倉都抵!」、「買來擺骨灰都好似唔錯」。「8萬蚊我有興趣、有貨請通知我。」記者查看香港一間迷李倉月租收費,32平方呎的每月租金由2,338元起。預繳12個月或以上可有八折優惠,平均每月租金1,870元,即每年租金22,440元。以上述單邊舖8萬元售價計算,相當於逾3.5年的迷李倉租金。
盛滙商舖基金創辦人李根興表示,銅鑼廣場1樓及2樓2共206間舖,空置率高,2樓「10室近9.8空」,租不出都要交管理費,估計每間舖管理費電費、冷氣費及差餉,每月數百至1千元。「8萬元投資,每月要貼1,000元,抵不抵買,見仁見智!」
他指,最極端的劏場是佐敦廣場,1992年分拆160間舖,由於長時間丟空租不出,隨後部分業主不交管理費及電費,部分更人間蒸發,商場無錢自然熄燈,交吉至今32年,如果每個月交1,000元,32年要白交34萬管理費。
「劏場大王」尹柏權傑作
翻查資料,銅鑼廣場是「劏場大王」尹柏權的傑作,在2004年以2億元購入銅鑼灣商業大廈地下至五樓,隨後在2005年初推出拆售,當時推出1樓及2樓兩層合共206個劏舖,當時入場費僅數十萬元起,呎價約3萬元,並提供首兩年每年高達7厘的租金回報保證,吸引不少小投資者入市。早年拆售時每個舖位售價約200萬元,估計套現高達約4億元。不過該商場拆售後,整個商場欠缺宣傳、管理不善,最終淪為十室九空的「死場」。
過往商場劏場屢錄大額蝕讓,其中尖沙咀首都廣場2樓S154舖位,實用面積只有約50方呎, 可以企人的面積僅16方呎。原業主於2013年以378.3萬買入,2020年10月以24.5萬售出。蝕93.5%。另一宗是荃灣地皇廣場2樓238號舖, 實用面積40方呎。原業主2012年買入價400.4萬, 2017年7月以30萬沽出,蝕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