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圈近日盛傳兩名單身的立法會議員出現感情瓜葛,但一間建制網媒報道後不消一個小時已經下架,剩下圈中人士獨食花生。這令人聯想起,去年10月區議員換屆選舉提名期展開前夕,有建制周刊報道一名已婚的立法會議員「L君」捲入桃色緋聞;當時連政府官員私下也要八卦幾句,但事後沒有什麼媒體跟進。有人認為這是私人糾紛,不足掛齒;也有人認為為免醜化議會,所以不應再提。那麼,在確立「愛國者治港」原則下的香港,除了「愛國」之外,治港者的「私德」到底重要不重要?
去年10月初有傳媒報道,立法會議員「L君」與工作夥伴「I小姐」關係可疑,經常出雙入對,甚至單獨共處,行經令人側目;及後有權威人士溫馨提示L君,但他略為收斂後又故態復萌。該報道刊出後,旋即引起政圈關注,連政府官員私下也要八卦幾句——但弔詭的是,幾乎所有人都對L君的真實身份心中有數,而且沒有人對於他會捲入桃色緋聞感到驚訝。當時多名政圈中人向《香港01》證實,早於2022年中已經聽聞L君與一位未婚女議員關係匪淺,而且人前人後從不避嫌;至去年年中,有關傳聞仍未中斷,甚至演變成為L君「一腳踏多船」——這邊廂與女議員藕斷絲連,那邊廂與I小姐糾纏不清。後來更有說法指,放料者正是那名身為「第三者」的女議員,用以警告L君切勿「貪新忘舊」。
事件令人疑惑:如果傳聞屬實,為何長期沒有真憑實據?如果子虛烏有,為何持續多時未能平息?——同樣令人好奇的是:為什麼多數政圈中人對此雖則瞭然於胸卻又不以為然?是因為道聽途說、不足為憑,還是認為政客私德、不值一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