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又唔貼埋下文,呢段根本唔係主因,女救護受訪者自己都有講啦,根本單純因為設備呢個原因係唔成立
...「當年我在馬鞍山接受訓練,只有我一個女生,留宿當然是男女分房,但操練和上課全都是一起接受,受罰也不例外,全體一起受罰。當時要與男生配合穿哪種制服、體育服或步操服,但電話尚未普及,所以有時會出現我穿着體育服但男生不是,導致一起受罰的情況。」
瑤師姐接着分享:「我在將軍澳接受訓練,基本上與芳師姐一樣,男女分房,其他事項就全部一起接受、一起進行。較特別的是我住一間單人房,因為當時全校只有我一個女學員。與芳師姐相似,有時男同學會忘記班上還有一個女生,因而忘了通知我穿何種制服,導致這種『搞笑』情況。」那麼教官對她們的態度有沒有分別呢?芳師姐說:「大體上分別不大,教官對每一個學員都很嚴厲,會有粗口出現。現時情況應該有一點改善?」瑤師姐說:「現在一樣會使用粗口,但次數不太多。我認為現時的訓練應該比以前『幸福』,因為教官會較體諒或顧及學員的接受程度,所以頭一個多月當然是非常嚴厲,但之後就會較多『關懷』及體諒。所以轉變是整體轉變,而非因為性別。」兩位師姐均表示,訓練時受到的對待是一視同仁,並未因為身為女性而有差別待遇。...
...「事實上,女性做這一行真的會比較吃力,因為救護員是體力勞動的工作,下決定時亦較難像男性般決斷。在社會觀感上,由女性做決策亦較容易被大眾質疑或不信任,因為性別定型,使女性好像一定要在男性背後或追隨男性。
其實,我觀察到女救護員對救護工作非常有幫助,因為女性較為細心,易於察覺病人不同細節上的不妥,而且面對女病人亦較易獲得對方的信任,整個車組亦會因為女救護員而較為融洽。(若遇上醉漢或流氓鬧事的個案,會否有弊處?)現在我已是主管級別的救護員,一旦接觸此類個案,我會第一時間先請男同事上前處理。其實同事都會主動去處理潛在暴力案件,這是我與同事的合作形式。」瑤師姐接着分享:「遇上這類案件,我會先觀察清楚,確保病人神志穩定。我會避免直接接觸神志不穩定的病人,同事也會協助處理這種情況。我較為注意受情緒困擾及有自殺傾向的病人,因為他們的危險性相當高。有一次出車,處理一名醉漢時,我們不知道他如何收藏着一把小刀,他在我們處理他的情況時,打算偷偷把小刀藏在一旁的車身中,幸好被主管發現並制止。事後回想,如果當時只有我一人在車間工作,而他打算用小刀傷害我,我真的未必可以一個人制服他。
好處方面,由操班到工作,上級都經常說在救護車上有女救護員,可以幫忙觀察及治療女病人,避免不必的尷尬。」...
細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