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霓虹燈都哪兒去了
https://cn.nytimes.com/china/20231211/hong-kong-neon-signs/zh-hant/
高懸在香港街頭令人眼花撩亂的霓虹燈招牌從來都不只是關於霓虹燈的,這些有點像立體派藝術、充滿消費主義氣息的廣告牌告訴路人,他們正在從當鋪、糕點店、桑拿房和魚翅大排檔前走過。
霓虹燈招牌也從來不只是關於招牌的,它讓路人注意到號稱有最好鐵觀音的茶館、按小時收費的酒店,或木質藥櫃裡裝滿了海馬等名貴藥材的中藥店,以及不斷傳出咔噠聲的麻將館,那是修剪漂亮的指甲翻牌時發出的聲音。
因此,雖然政府清拆霓虹燈招牌是出於安全和環境擔憂,但該行動讓人們聯想到香港自身的式微:霓虹燈的消失悲哀地諷喻了一個曾經活力滿滿的城市的衰落,嘈雜耀眼的燈火正在一盞盞地熄滅。
這些日子裡,香港的夜晚給人的感覺似乎仍籠罩在一場瘟疫的陰影之下,或陷入了莫名的政治深淵。
不再遊客如織,許多常住的外國人也走了,以前經常被他們狂飲啤酒弄髒的派對場所現在乾乾淨淨。
香港人也走了。據政府和財富調查的數據,去年有逾11萬永久居民搬走,當地身家超過3000萬美元的人口已減少了23%。
英國將香港的統治權交還給中國25年後,香港人因為當地經濟衰退和政治權利急劇減少而離開。
留下來的人兩極分化,一部分人擔心中共領導下的中央政府正在摧毀讓這座城市特殊的東西,包括新聞自由和獨立的司法系統;另一部分人則認為,風波何足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