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近退休年齡的中學教師黃先生,與妻兒租樓十多年,為了在退休後擁有穩定的生活,去年遂買入天水圍新盤一伙價值890萬元的三房單位, 首期連手續費大約200萬元。原來黃先生並非第一次當業主,回想到自己廿年前曾上車、「落車」、再幫人供樓的故事時,他苦笑指「好淒慘」。
黃先生透露,自己很早已經「上咗車、做業主」,亦曾經歷過負資產,樓價「蒸發」了三分之一,幸當時已投身教育工作,收入穩定,沒有被銀行「Call Loan」(被銀行要求提早償還按揭貸款),單位一住便是十年。
十年過去,眼見屋苑即將要進行大維修,當時樓市又開始熾熱,他決定趁機套現換樓,最終他在2010年沽出物業,帳面賺逾60萬元離場。
不過,當時的他賣樓套現後,未有積極搵樓。他指,那時候整個樓市一下子陷入死寂,故決定暫時擱置入市(政府2010年首次推出額外印花稅,樓市交投大跌)。結果樓價不久即急速回升,耽誤了數年黃先生發現自己無能力再上車。
正因為「上唔返車」,接下來的十二年黃先生一家一直租樓住。「唔理唔理,最後都連件事(樓價)發生成點都唔知,原來之後樓價一路升、一路升。」
黃先生認為賣走舊屋的決定無錯,「錯就錯在無緊貼留意市況動向。」(梁鵬威攝)
多年租樓開支接近「兩球」 為退休再上車
經過十二年「無殼蝸牛」生活,黃先生沒有後悔,更坦言賣走舊屋的決定無錯,「錯就錯在無緊貼留意市況動向。」他粗略估計,以一年租樓開支約15萬元計,過去十二年的租金支出逾180萬元,相當於一份首期。
他續指,慶幸在港從事教育工作,薪金一般較高,而且家人生活開支不多,之前賣樓賺得的60萬元亦幫補了不少租金。
是次決定結束「無殼蝸牛」生活、重新上車,黃先生透露是為了退休打算。去年他買入Wetland Seasons Bay一個實用面積557平方呎的三房單位,貪屋苑環境幽靜,呎價約1.5萬至1.6萬元,較當時其他區的新盤呎價近1.8萬至1.9萬元稍為平一點,而且是一手樓,「日後到我百年歸老嘅時候,間屋都唔會好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