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傳媒報導會導致模仿效應。
傳媒報導會引起模仿效應,對於本身已經有自殺傾向或精神健康問題的人嚟講影響特別大。當傳媒大肆報導自殺,可能會誘發其他人跟隨,導致自殺率上升。
日本偶像歌手岡田有希子1986年4月跳樓自殺之後,日本傳媒以煽情方式大肆報導,結果日本當年自殺人數比前後兩年增加咗40%,自殺方式多數岡田有希子一樣,都係跳樓。

張國榮2003年4月1日自殺身亡之後,4月上半個月自殺個案都明顯增加,自殺方式亦都多數同張國榮相同。
2000年代天水圍發生多宗家庭倫常命案,當年林鄭話天水圍係「悲情城市」,依個講法其後受到傳媒廣泛引用。如果你係天水圍居民,日日有人話你住嘅地方好慘、好多人自殺,你會唔會都覺得自己人生冇希望?社會問題要正視,但係Keep住提醒佢地好慘好慘唔係好方法。
以前蘋果日報甚至會用動畫重現吸氦氣自殺嘅過程,咁樣同自殺教學其實係冇分別。

2. 過度報導自殺事件可能對家屬造成進一步的傷害和困擾,提高死者家屬自殺嘅可能。
3. 香港傳媒報導自殺嘅方法係受到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葉兆輝教授影響,香港的自殺率於2003至2015年間下降超過30%,從每10萬人中的18.6下降至12.0。(2021年係12.3,2022年係14.5)
詳情睇依條link:
https://www.ke.hku.hk/tc/story/impact/changing-media-culture-to-reduce-suicide-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