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航空業自去年9月重新起步後至今近一年,機場客運量恢復疫前6成,仍落後區內競爭對手,絕大部分航空公司亦尚未全面回港營運,而去年宣布撤出香港的維珍航空,最新表明仍未回心轉意。有學者促請政府進一步加大航班補貼,以吸引航企回流;亦有專家認為,人手短缺是復甦樽頸,現正按部就班解決,相信本港客運運力較預期更早復常。
多家航企對回港運作仍在審時度勢,維珍航空回覆本報查詢表明,目前沒有任何恢復香港業務的計劃。該企於去年10月,在政府剛撤銷強制檢疫要求後,仍宣布取消今年3月的復飛計劃,並關閉運作近30年的香港辦事處。
同區對手方面,新加坡航空表示,目前每日有4對航班往來港星,將於10月及明年8月各增一對班次,相對疫前於香港航線每日營運為8對航班,未來根據市場及資源調整班次。中華航空就指,目前港台航線每周近100班,相比2019年文件顯示每周128班,航班數回復約78%。華航續指,將滾動調整班表及運力,逐步恢復至疫前水平,又提及現行人力均可滿足航班正常運作。
維珍航空拒回港營運
阿聯酋航空則指,目前在港提供的運力已逾疫前70%,並將於11月增設每日第3班機往返香港及杜拜;該集團層面計劃今年底網絡恢復至85%。阿航提及,機管局提供的着陸費回扣,使其新增班次達成雙贏局面,將研究進一步擴展業務。
機管局數據顯示,香港客運量已回復疫前60%,而國泰(293)早前亦指,其運力回復疫前約60%,維持今年底前回復70%,並有信心明年底前完全復甦。另一邊廂,新加坡機場的客運量已恢復疫前89%,台灣桃園機場於暑期旺季回復約80%。
本港機場客運量目前恢復疫前6成,仍落後區內競爭對手。
人手短缺復甦樽頸
對於本港復甦步伐落後,中大商學院亞太工商研究所名譽教研學人李兆波表示,政府應加快趕上,否則復常之路十分漫長。他提倡政府以航點為基礎,補貼來港航班一段時間,包括豁免着陸費、代付地面服務費、甚至部分燃油費等,假如每班機上限8萬元,以今年4月班次推算,補貼半年的支出約是30多億元,認為政府能夠負擔得起。
中大航空政策研究中心政策研究及知識轉移主任袁志樂就認為,影響航企回港的因素中,成本較次要,樽頸位在於人手不足,而政府目前已對症下藥,實施輸入外勞,下一步將觀察成效。他認為,國泰定立復常時間表時尚未有外勞政策,加上機場海天中轉客運大樓近日運作,多式聯運有望吸納灣區客,更增長動力之一,估計香港航空業將較預期的明年底,更早復常。
中大航空政策研究中心政策研究及知識轉移主任袁志樂就認為,影響航企回港的因素中,成本較次要,樽頸位在於人手不足。
袁志樂又指,香港機場的固定成本較高,補貼費用對航企日後復常有很大幫助,建議當三跑落成後,隨着容量及需求上升,有必要考慮再減着陸費,推動航企加開班次,旨在力保本港形象,「如果無足夠航班、航線、頻率,對航空樞紐都幾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