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有地方要修正同補充。之前有啲資料係參考其他網頁,但啲資料可能抄嚟抄去變咗型,有唔少唔準確或者失實嘅地方。於是不預直接睇官方報告及 paper
以下資料係來自 IAEA 嘅報告:
Report on the preliminary fact finding mission
following the accident at the nuclear fuel processing facility in Tokaimura, Japan
https://www-pub.iaea.org/MTCD/publications/PDF/TOAC_web.pdf
根據報告第 3.1 段,意外發生喺 1999年9月30日上午10:35 左右,40 L 含有 16 kg 鈾嘅溶液,達到臨界質量而開始咗持續鏈式反應,放出大量 γ 射線同中支射線,觸發咗 γ 探測器,三個 victims 聽到警報聲就離開建築物,當時似乎冇發生爆炸
經過電腦模型分析,溶液處理器外面包住水冷裝置 (cooling jacket) ,入面啲水成為中子反射器,只要排走啲水,容器入面嘅鏈式反應就會停止。於是喺10月1日 02:35 至 06:04 ,即係事故發生後16個鐘頭,佢哋用各種方法排水,06:15 喺喉管注入氬氣排走更多水,到咗 06:30 中子放射已經低到無法測量。另外係 08:19-08:39 佢哋將硼酸注入容器。照片顯示容器同周圍冇任何損壞,工作人員報告冇發生過爆炸,建築物結構亦冇受破壞
所以我之前講用硼酸停止鏈式反應並唔準確,事實係以排水方式為先,時間亦唔係事故後幾日,而係 16 小時。sor
4.2.3 段:核污染物方面,空氣樣本搵到 Na-24、Mn-56、Sr-91、I-131、I-133、I-135、Cs-138,半衰期分別為 14.96h, 2.58h, 9.63h, 8.02d, 20.8h, 6.57h, 33.41min。喺 10km 半徑範圍耐,泥土樣本發現 Na-24, Mn-56,但含量輕微;而喺 138 個樣本之中,有一個發現有 I-131 同 I-133
另外睇咗少少醫療 paper ,提到骨髓移植一度令病人情況改善,但效果隨住時間過去歸零,唔能夠持久。未搵到有 paper 解釋失敗原因,更遑論原文所講,病人體內有幅射源破壞白血球,要繼續搵下啲 pa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