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與內地基督教團體在本月18日首度舉辦「基督教中國化」研討會,惹起信眾關注。香港聖公會前教省秘書長、立法會議員管浩鳴牧師(圖)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對於「中國化」這個說法,有人感到憂慮。他解釋,所謂「中國化」即是「本色化」,將基督教信仰與中國文化融會貫通;至於「中國化」包含的愛國元素,管浩鳴說,「愛國愛教」是基本價值,表現的方式是為國家祈禱,鼓勵信眾盡公民責任、對國家有更多支持。他提議,今年十一國慶,不同教會可同時舉辦「國家祈禱日」,他會就此與其他教會商討。
5月18日舉辦的「基督教中國化」研討會,由香港基督教協進會、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中國基督教協會共同舉辦。根據基督教刊物《時代論壇》報道,參與者包括20多名內地基督教兩會訪港團成員,以及來自香港的牧者、學者,共約120人,中聯辦協調部宗教處處長李永戰及副處長熊俊慧,以及國家宗教事務局的焦洋及任蓓亦有出席。研討會有兩個主題演講,包括「論基督教中國化」及「基督教中國化的時代性」,每場演講均由一名港人及一名內地人分別擔任主講或回應角色。
內地中南神學院院長汪振仁牧師在「中央社會主義學院」的文章指出,「基督教中國化」包括幾個層面,從政治層面而言,基督教信眾要愛國、愛教、愛自己民族;從文化層面而言,基督教要融入中國的主流文化和先進文化;從社會層面而言,基督教要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如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指愛國愛教基本 港早年有本色化
管浩鳴接受本報訪問,被問及上述3個「基督教中國化」層面是否適用於香港,他表示,愛國愛教是基本,但內地與共產主義相契合這一點,奉行資本主義的香港毋須跟隨。他稱,對於「中國化」這個說法「好多人聽到好驚」;強調所謂「中國化」重點在於「本色化」,避免太多「洋教」色彩,更多與本土文化相結合。他說本港基督教在1950年代有過「本色化」做法,舉例指沙田道風山耶穌像就有孔子的形象,位於九龍城的聖公會聖三一堂亦採用中式建築,但這種「本色化」做法其後淡了下來,沒有繼續。
稱拜先人沒違教義 教會可考慮檀香代乳香
他認為,香港教會可再研究如何將基督教「本色化」,例如拜祭先人,現時本港基督教並不鼓勵,但在中國文化習俗中,拜祭先人是表達對先人的懷念和敬愛,與基督教教義應該並不相違;他以台灣為例,部分台灣基督教就容許教徒上香。他又舉例說,聖公會都有用香爐,可以考慮使用檀香取代西方的乳香,而教會所唱的聖詩,亦可以考慮加入更多中國音樂特色或以本土創作。
管浩鳴強調,在進行「本色化」之時,會考慮信眾的接受程度,不會「硬推」,而且「本色化」不一定涉及普及層面,認為可從學術研究方面着手,例如研究將基督教教義與儒家文化相結合,將信仰與中國文化融會貫通。他認為,基督教的愛與儒家文化強調的仁、禮及大同思想便非常接近。
至於「基督教中國化」的愛國含義,管浩鳴強調,「愛國愛教」是基本點,「美國教堂間間都掛美國旗」,他指香港教會與國家以往較為疏離,日後應該鼓勵信眾對國家有更多認識,「唔好令氣氛好敵對」。他認為,「愛國愛教」的表現,可以是讓信眾為國家祈禱,本着善意為國家好,並建議以今年國慶作為起點,不同教會可在國慶日搞「國家祈禱日」,並在聖壇旁邊放置國旗。但他強調,香港基督教有大約1500個教會或教堂,大教會對此可以嘗試達成共識,但細教會就只可以推動鼓勵,無法作保證。
他強調「基督教中國化」只能一步步來,不能「一步登天」,又表示在「基督教中國化」之下,香港教會與外國教會的聯繫不會受到影響。
https://news.mingpao.com/pns/%e8%a6%81%e8%81%9e/article/20230529/s00001/1685298472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