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不久前,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農業大學科技小院的同學們回信中說的話。
“自找苦吃”這四個字,習近平總書記曾不止一次提到過。這四個字不僅是總書記對自己的要求,也承載了總書記對新時代青年的殷切期望。
“我對自己的首要要求就是‘自找苦吃’”
1969年,不滿16歲的習近平來到陝西延川縣文安驛公社梁家河大隊插隊。
種地、拉煤、打壩、挑糞……在梁家河,知青習近平幾乎什麼活兒都干過,什麼苦都吃,是鄉親們眼中“吃苦耐勞的好后生”。
回憶那段歲月,習近平說:“我對自己的首要要求就是‘自找苦吃’。”
他是怎麼“自找苦吃”的?青年習近平的人生經歷中或許就有答案。
1985年冬天,正在廈門大學讀書的張宏樑同學因一封信結識了時任廈門市委常委、副市長習近平,並經常得到習近平的指導和幫助。
交談中,習近平跟張宏樑講了很多自己知青時候的事。其中一個就是大冬天下到糞池裡起糞,這是當時農村最苦的活。
天寒地凍,去起糞就得把鞋子脫了,把褲腿挽起來,光著腳跳進去用鐵鍬一鍬一鍬往上起,冰碴把腿和腳劃出一道道血印子。當時習近平隻有十幾歲,個子不夠高,身體也不夠強壯,起糞的時候弄得滿身既有汗水又有糞尿,混在一起,又濕又臭,冷風一吹,全身冰涼,既考驗體力也考驗毅力。但這個活他干得最多,每次都是第一個主動跳下去搶著干。
習近平說,下鄉要過五關:跳蚤關、飲食關、生活關、勞動關、思想關。勞動關是關鍵的一步。隻有跨過了勞動關,樹立了“自找苦吃”的想法,才能砥礪思想,讓你的思想更加靠近老百姓,也讓老百姓更加信賴你。
能吃苦、有知識、點子多的青年習近平,逐漸和鄉親們打成一片。20歲那年,他被選為大隊黨支部書記。
后來,張宏樑特意去了一趟梁家河,親眼看到了習近平在梁家河插隊時建起的全省第一口沼氣池,聽到當地村民中傳頌他在梁家河為民造福的故事,感觸頗深。張宏樑說:“在后來的人生路上,我時刻提醒自己,有苦吃是機會,要堅持多學多干,多到艱苦的地方去鍛煉自己。”
http://politics.people.com. cn/BIG5/n1/2023/ 0505/c1001- 32679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