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stheadline.com/culture/3217929/重新認識中國武術系列習武改寫人生-拳腳背後-處世之道
不少人透過電影認識中國武術,然而拳腳交加背後的豐富內涵,難以在短短的一齣戲時間了解習武之人的三個境界——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武術包含的傳統哲理隨時改寫人生,像兩位背景迥異的武術愛好者——香港武術聯會副會長車建初及中醫師張勇,俱因習武改變了人生,從中領悟處世之道。
文:Gilberto 圖:黃頌偉、葉偉豪、受訪者提供
「番書仔」車建初:習武讓我認識中國文化
金庸掀起的武俠小說文化影響深遠,書中一眾武林高手令人着迷,現任香港武術聯會副會長及國際宋氏形意拳總會主席車建初(Gordon),也因金庸而愛上功夫。他求學時已學習柔道及跆拳道,後赴美讀大學,在異地文化的衝擊下,覺醒中國人更應學習傳統武術,由太極開始,至10年前起修練宋氏形意拳,「這流派擁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注重內功修練,爆發力強。」宋氏形意拳起源於山西太谷,擁百多年歷史,由宋世榮、宋世德兩兄弟創立,融會貫通太極、八卦等拳術,結合内功,獨創出爆發力強勁的拳法。
為修練正宗形意拳,Gordon多次遠赴山西拜會宋光華及趙川輝兩位師傅,二人的內功修為讓他深感佩服,「這拳法並非單純鍛鍊肌肉,而是關乎整個身體架構,所謂用意不用力,最高境界為意力不分。」,習武除作自衞外,Gordon從中更領會到「放鬆」的精髓,「形意拳屬於流動冥想,與人搏擊時仍可維持在放鬆的狀態,引伸至日常生活,令人做事更集中。」
車建初表示練習形意拳後,身體更懂得協調,也重拾內在平安。
(左起)趙川輝師傅、車建初宋光華師傅。
身為香港武術聯會副會長及國際宋氏形意拳總會主席,車建初(左四)推廣武術不遺餘力。
武術以外,車建初也熱愛冥想及瑜伽,圖為來自英國的冥想導師Billy Doyle。
車建初拜師宋光華習武,後者是宋氏形意拳第三代家族嫡傳人,畢生積極推廣宋氏形意拳。
Gordon自幼在國際學校讀書,長大後出國留學,是名乎其實的「番書仔」,坦言習武正是他認識中國文化的重要一扇窗,「以太極為例,當中滲入了不少道家思想,令我對《道德經》這類經典著作深感興趣。」更稱習武為他帶來不少運氣,「並非運功的氣,是好運氣,當你體內的氣運行暢順時,思維會變得平靜,氣場與宇宙軌迹連接,很多正面的『巧合』便會發生,這其實也是道家思想中所謂的順其自然。」習武以外, Gordon也熱愛揚帆出海,當身處大自然中,習武帶來的好處更明顯,「身體協調得更好,直覺也變得靈敏,我曾利用這種感應在帆船大賽中勝出。」作為武術聯會的副會長,Gordon希望以自身的轉變,鼓勵不同年齡的人士透過習武獲得裨益,同時認識中國武術更深層次的文化內涵。
醫武雙行張勇:身體力行弘揚詠春
張勇是上醫堂的創辦人,行醫數十載,有「名人御醫」之稱,除醫術高明,武術也了得,他於上世紀80年代師承佛山詠春宗師岑能,苦練數十載,現為「廣東省武術協會詠春拳術會」海外專員及顧問。說到習武原因,難以想像眼前身手了得的詠春師傅,兒時竟是體弱多病,「幼時經常病,人也沒自信,透過學習詠春強身及鍛鍊意志,最意想不到是因此改變了命運。」張勇的首位詠春師傅溫卬安是其太太的親叔,後來他被推薦拜師詠春派宗師岑能,也是張勇人生中重要的啓蒙老師,「他叮囑我不可只依靠詠春維生,要入醫學院學中醫。」張勇後來修讀了中醫,從此醫武雙行,人生規劃也有了方向,還娶了一位好太太。
張勇強調詠春是以柔制剛,雖與木人樁對打卻仍都感受到箇中勁度。
張勇強調身體夠柔軟,練詠春事半功倍。
詠春站樁二字鉗羊馬有別於其他派別,張勇笑稱如剪羊毛的姿態。
張勇年輕時聽從師傅教導學習中醫,從此醫武雙行。
現時身手了得的張勇,兒時卻因體弱多病開始學習詠春。
行醫以外,張勇現時空閒都會開班教授詠春, 「無論工作多忙我都堅持教授詠春拳,這是對師傅的承諾——不可不傳,不可亂傳。」他稱曾接觸過來港尋根的歐美詠春師傳,發現部分人內涵及內勁俱不足,加上普羅大眾多通過電影了解詠春而產生不少誤會,因此促使他在2019年著作了《詠春拳正史》,「詠春是由女性發明的內家拳,由嚴詠春所創,性質屬柔,並非用死力打那種,需鍛鍊旋轉力,講求力學及如何卸力,很科學性。」提到練武心得,「首先要通過氣功練氣,強化筋骨,再學功夫,如果好似拳擊般死練,一定會受傷,另外要在心情好及精神飽滿狀態下,才好練習。」
張勇的事業與家庭都因習詠春而來,難怪他常強調自己是這傳統文化的受益人,「武術除了強身健體,當中蘊含的儒家思想,包括尊師重道及仗義精神,俱是中華文化價值觀中的重要元素。」他感慨現時年輕一代較缺乏習武精神,期盼借詠春可將這些核心理念弘揚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