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產片破億再不是夢 (48) [殘影空間/風再起時/流水落花/白日青春/燈火闌珊/斷網]

冇咩嘢好做

1001 回覆
11 Like 6 Dislike
柒菇碌叔叔 2023-02-27 21:23:38
孫銘謙(左閘) 2023-02-27 21:26:29
承上

可見,與富商有情感關係的名模,在香港確實是個“高危行業”。所以說,《毒舌律師》的劇情也不是全然空中樓閣,胡編捏造。

不過這部電影本身,還是極其【幼稚】與【扯淡】的,二三十年前的TVB律政劇,隨便找個案子,可能都比它編得嚴謹。

所謂在港島政商界“勢力龐大”“一手遮天”的“鍾家”,從始至終就只有一個無腦女人,一個贅婿醫生,一個滿口英文的無良律師?這個女人去抄贅婿老公的外宅,失手誤傷了贅婿男和模特小三的私生女,此刻小三女正醉得不省人事,然後贅婿男趕到後,選擇竟然是給後腦受創的親生女兒,灌了兩瓶水,把人活活害死。然後贅婿男報警,法庭做偽證,栽贓給小三女“誤殺致死”,被判入獄17年。

而黃子華飾演的男主角,作為小三女的辯方律師,努力“對抗權貴”幫其翻案。這個案子扯淡的地方,就在於當大婆女誤傷私生女後,贅婿男第一時間就認定,要保住他的財富名望,只有害死親女兒,栽贓小三女,自己才不會被“鍾家”掃地出門。然而他這麼一通操作後,他包養小三生女的行徑,照舊公諸於眾人盡皆知了。所以,贅婿男甘冒奇險、殘害親女、栽贓情人,意義何在?

大婆女和贅婿男,在劇中被吹噓得勢力何其強大,可以在港島操控司法一手遮天,然則呢?男主角,一個在小出租屋開事務所的落魄律師,幾乎輕而易舉地,就成功偷拍到他們和另一個無良律師,在露天下商量案件經過、如何操控司法,自己說出了案件真相的視頻音頻,並將其在法庭播放。 ——什麼“勢力龐大”的大boss,就這點能量?就這點水準?自然是被男主角連同他的親友團,輕易擊敗了。

對比幾年前的《寒戰》系列,都可知現在的港片已經退化到了何等程度,連此前最擅長的律政題材,都能拍成反派極度弱智化的無腦爽片,就《毒舌律師》這樣的扯淡劇情,而且對比此前票房大獲成功的諸多港片,《無雙》《掃毒2》《拆彈2》《烈火重案》等等,可以說是既無節奏感又無好特效,然而,居然能在七百萬人口的港島拿下了創影史記錄的上億票房,上百萬計的觀影人次;——更證明港島觀眾的欣賞口味,也隨著其影片質量一般,高台跳水般地直線退化了。 ——奉勸今後的內地影視劇,包括現在的《流浪地球2》也好,真別在發通稿吹什麼“在香港如何受歡迎”,來證明自己的過硬質量了,丟不起那人……

另外一個意義,就是讓內地觀眾驚奇發現,香港回歸都二十多年了,連英國人都已經於2008年拋棄的那個〖馬尾巴毛假髮套〗,港島法院的法官和律師們居然還一直帶著?港島司法界,就那麼懷戀殖民時代的裝束,盡可能要將之保留下來麼?

上週《蟻人3》這種質量,豆瓣開畫6.3分,一周後6.1分,已經可以感慨漫威粉絲的濾鏡有多厚了。然而對比《毒舌大狀(律師)》這種質量的港片,豆瓣開畫竟然可以8.0分?絕對是小巫見大巫。 ——港片粉的濾鏡已經逆天了,讓漫威粉也望塵莫及。去年評價《明日戰記》(就這玩意,還能有豆瓣6.1分)時,筆者就說過,現在的絕大多數港片,是遠比當紅流量明星主演的電影,更可以被稱為“飯圈電影”的存在:不論質量差勁到何等程度,都照舊有一波死忠粉絲和影評人,罔顧事實賣力吹噓,豆瓣分直接砍掉2~3分,或許才是其真實質量。
孫銘謙(左閘) 2023-02-27 21:27:40
預判了你的預判
然後,反派的名字,“鍾家”“鐘念華”“鐘京頤”“董衛國”,真當看不出來,該片編導這種暗戳戳的蔫坏呢?




這片子唯一有點意思的,小三女的飾演者,其本人正好也是模特出身,未婚生女,這個角色算是量身打造,本色出演?
自摺再對摺 2023-02-27 21:27:57
劉夢熊留夢紅樓夢 2023-02-27 21:34:01
奶頭樂呢家野,香港點夠大陸玩呀
柒菇碌叔叔 2023-02-27 21:36:37
孫銘謙(左閘) 2023-02-27 21:40:37
呢篇影評激到翁子光

翁:影評20年來最大的改變是,現在的人會傾向是「評」多於「論」,我們以前寫影評,都是要「論」的,現在是「評分式」的影評較多。我們以前寫一篇影評,不是一定要打分,我們一定會深入地看一部戲。例如紅眼那篇影評,我最大的反感不是他對部戲的觀感,而是他猜測我的動機,他幻想了我如何機關算盡,怎樣想透過這部電影能夠得到什麼

https://news.mingpao.com/pns/%E5%89%AF%E5%88%8A/article/20230219/s00005/1676738946645/%E5%91%A8%E6%97%A5%E8%A9%B1%E9%A1%8C-%E3%80%8A%E9%A2%A8%E5%86%8D%E8%B5%B7%E6%99%82%E3%80%8B-%E8%BF%94%E5%A4%A7%E9%99%B8-%E8%B7%B3%E8%80%81%E8%88%9E-%E9%82%84%E6%98%AF%E8%B7%B3%E8%80%81%E9%A6%99%E6%B8%AF%E7%9A%84%E8%88%9E
能推翻《踏血尋梅》的血腥暴力既定印象,無疑為作品帶來不少驚喜,但太似王家衛是真的,也恕我寫不出「比王家衛更王家衛」這種觀後感,只能說電影倒非一味照抄,而是充滿了翁子光對香港已逝年代的種種綣戀,甚至覺得對王家衛電影風格的臨摹,也可能是他心目中的老香港味道之一。不過,如此接近另一個導演的風格,無論不自覺還是太有自覺都很危險。


籌備過十幾個電影計劃,絕大部分都無疾而終,《風再起時》是唯一過關。四大探長的黑警故事,已經一拍再拍,再拍一遍,說得好聽是挑戰前人經典,交出自己獨有的版本,但較有政治觸覺的香港觀眾都應該心裏有數,《風再起時》是翁子光打的一張穩陣牌,黑社會、黑警、黑吃黑這些題材,於今日香港和內地市場都不能直說,但殖民時期警察貪腐這個背景,是暗渡陳倉的最好屏障,一方面可以赤裸裸描寫警察有幾衰格,另一方面又能歸咎是殖民政府的罪,再以廉政公署肅貪打黑收筆,又更符合內地的政治主旋律。


說白一點,彈彈琴、跳跳舞,以文藝腔改頭換面,看似不一樣的四大探長傳記,正正就是隱惡揚善,配合了有些話可以說,有些不能說的內地審查制度。電影裏那份豪情浪漫,不是真正的浪漫,而是妥協逢迎的表象。

《風再起時》能夠在主旋律下舞照跳,因為它是跳一場懷舊的老舞,老香港的紙醉金迷,糜爛與墜落。可以是今日香港的隱喻,但只可以是隱喻。


但今日香港是否還需要識時務、知所進退的合拍片呢?是否需要依賴內地資金「打造」這股氣派呢?《風再起時》可能是一次吃力而兩不討好的嘗試,電影先在內地公映,反應未如理想。第一,內地觀眾對純香港題材無興趣,喜歡看舊香港電影,不代表喜歡看致敬舊香港的新香港電影。第二,《風再起時》確是商業大片規模,但內地市場有更多更大規模的製作,百般妥協遷就,想着做大個「餅」,結果反而敬陪末座,慘被冷落。再者,今日香港觀眾對合拍片也不受落,北上掘金拍本地題材的理想,到頭來沒有為翁子光贏來太多掌聲,反而用了幾年時間跟朝令夕改、隨時推倒的審查制度作戰、妥協,嘗試安全踩界,又是否值得?

從翁子光去年監製、何爵天執導的另一作品《正義迴廊》就知道,於本地電影市道呈一片「小陽春」的新時代裏,主流觀眾不再看重大片規模,轉而鼓勵富有本土情懷、社會覺悟的作品。像《風再起時》這樣避重就輕,用60年代舊故事舞台附和今日的內地主旋律,跳得再芳華絕代,都是一種跳老舞的姿態,有如過時的風潮,難以再起。


誠然,電影確實比許多淨是拿着香港電影人招牌於內地招搖撞騙的廉價作品認真得多,但電影風格的戀舊唯美,以及創作題材上的尖銳性,都令它顯得過度豐滿但很空虛,反而不及今日香港一些新導演的低成本作品。


翁子光形容,《風再起時》是一部要看兩遍的電影,除了是票房上的幫補,也大抵明白話裏意思,第一次看會有成見,無論是出於對合拍片的抗拒,王家衛電影的風格模仿,為黑警橫行的年代粉飾太平等等,再看一遍,嘗試放下成見,電影的誠摯用心才會水落石出,用最老套的說法,觀眾會讀得出是這一封寫給香港電影的「情書」。
香港香港香港人 2023-02-27 21:40:47
香港人鍾意睇乜,關佢撚事。
等睇毒舌在大陸打低佢口中果D高檔大陸片, 打臉打到啪啪聲。
孫銘謙(左閘) 2023-02-27 21:44:18
什麼人訪問什麽人:坦然直面批評與臆測 訪《風再起時》導演翁子光
https://news.mingpao.com/pns/%E5%89%AF%E5%88%8A/article/20230226/s00005/1677346260777/%E4%BB%80%E9%BA%BC%E4%BA%BA%E8%A8%AA%E5%95%8F%E4%BB%80%E9%BA%BD%E4%BA%BA-%E5%9D%A6%E7%84%B6%E7%9B%B4%E9%9D%A2%E6%89%B9%E8%A9%95%E8%88%87%E8%87%86%E6%B8%AC-%E8%A8%AA%E3%80%8A%E9%A2%A8%E5%86%8D%E8%B5%B7%E6%99%82%E3%80%8B%E5%B0%8E%E6%BC%94%E7%BF%81%E5%AD%90%E5%85%89
朱:那麼就直接來了。《風再起時》很多影評都很「大鑊」,還有很多不同的猜想,估你是否因為合拍片中間有很多妥協和計算,你看了之後怎麼想呢?

翁:最主要是我曾經都是一個影評人。我明白有些人會覺得自己某程度上是insider,可能從某些途徑,知道一些感覺是內情的東西,但最恐怖的是知一半猜一半。影評20年來最大的改變是,現在的人會傾向是「評」多於「論」,我們以前寫影評,都是要「論」的,現在是「評分式」的影評較多。我們以前寫一篇影評,不是一定要打分,我們一定會深入地看一部戲。例如紅眼那篇影評(編按:刊上周19日本欄「周日話題」,題為「《風再起時》:返大陸,跳老舞?還是跳老香港的舞?」),我最大的反感不是他對部戲的觀感,而是他猜測我的動機,他幻想了我如何機關算盡,怎樣想透過這部電影能夠得到什麼,這會令我給人一種這樣的印象,這是最不好的,因為他怎知我想什麼?開始不是從文本出發和電影本體去想一部戲,而是掌握到一點東西就要煮重你米那種感覺。好多人都覺得我比較另類,很少導演會跳出來筆戰,可能因為我自己從前都是一個影評人,所以很喜歡用文字去抒發感受和回應。但有時看到一些人會用一種「誅心論」,我是不能夠接受誅心論去講一部電影。

朱:現在的影評人好像感覺是主力要令人喜歡或不喜歡一套電影,比較流行的那種影評。

翁:帶風向啊?(朱:笑)這個字比較大陸,但我暫時找不到一個詞去取代她。我覺得帶風向是和政治環境有關係。因為政治氣氛令到大家想宣泄一種情緒,透過一些追擊或追捧一些東西,令情緒得以抒發,張婉婷事件也是,會很多人講,演變成一些你死我活式的對戰。這些跟整個香港言論自由收窄有關,絕對有關。因為很多政治上的東西,或者人生很多你覺得真真正正重要的東西你表達不了,就在一些不會觸犯國安法的議題上去表達,我不怕這樣說的。

朱:那今次到你自己的電影掀起了這麼激烈的反應,你的感受是怎樣?

翁:可能最大問題是我錯估了觀眾的反應,我真的有點自以為是,以為《踏血尋梅》給了大家對我的信任和認識,令我以為大家會給多一點耐心去陪我一起參與,認真了解我在這套電影究竟在想什麼。因為……當你會想我在想什麼,起碼你不會假設我是亂拍吧?甚至會多一點包容,這就是我所講的自以為是了,錯估大家對我的信任。這是有趣的一課,也沒有人估到結果這電影是相隔了8年才上畫。我感受最深不是別人不喜歡部戲,而是我讀到一些人的偏見和借題發揮,同時間我亦覺得我是代表整部戲的工作人員去呈獻給大家,所以我會盡量想去導讀一下公眾,或者去做一些期望管理。
孫銘謙(左閘) 2023-02-27 21:46:17
朱:但有些評論說,這個香港電影很不香港,華探長時期的故事已經是脫離了現在的香港,對這個時代已經沒有意義,你會怎樣說?
翁:我在《踏血尋梅》之後這8年對我來說實太有血有淚,《風再起時》雖然不是2019年之後拍的,但也是2014年之後拍啊……只是這8年來整個社會變了,氣氛又再變化了很多,而我這個電影其實是很「左膠」,我是比較左膠的人來的。左膠的意思是什麼呢?我覺得現在大家比較需要宣泄一種憤怒,需要有個結論,需要一種好肯定的語氣,或者對事情的定調。但《風再起時》是沒有的,她是沒有提供答案,沒有幫人出口氣的那種立論。她是柔軟和哀傷的,看完之後感情好複雜,但那種複雜並不是一種宣泄。《風再起時》不是有出口的電影,她是內在的,需要感受人生很多東西,她既回應時代但又脫離了時代。但是,當中很多東西,例如打字機和槍之間的選擇,這樣是很……我不怕講埋了,香港的知識分子,應該是拿着打字機還是拿着支槍呢?你明我意思嗎?

朱:以前呢就覺得是打字機的……
翁:哈哈哈,這就是我放了很多香港意識在裏面,我覺得很多人都會明白《風再起時》中拿槍還是打字機是在講什麼。這個其實是我在電影問的問題,當然,我知道拎住支搶都未必有用,拎着支搶不是代表要去殺人放火,問題是你到底應該武裝自己,還是應該做鍵盤戰士?還是真的做一個戰士?當然,所謂戰士、槍只不過是一個意象,不是用來打打殺殺,但真的要有一種道德勇氣,有一種表達的銳氣,是講面對事情的態度,所以講到知識分子有什麼應該做,更要知道什麼不應該做,這就更加穿越了時空。所以說回來,我又覺得網上很多人攻擊,可能大家都會覺得這個時代是需要這種意識,又或者我可能已變成了很多人眼中的上一代了。 而郭富城那個很頹敗的暴發戶就更加。肚滿腸肥的暴發戶,整天跟人說要怎樣怎樣建立制度,到有事的時候第一個走!但我不是blame他,他是一個很務實主義的人,就是那些香港再沒有錢搵,為了明哲保身而走的有錢人。大家都是將這個地方變了做搖錢樹。然後,知識分子對有錢佬說,你現在搞到香港全亂了,我幫你執返正他,我怎會不是講香港啫大佬,有人話是不是亂拍呀?當然不是啦!磊樂和南江是百分之一百在講現在香港的人。
孫銘謙(左閘) 2023-02-27 21:46:54
朱:另外一個很大的批評聲音是說你扮王家衛,野心很大,其實也不止,電影能看到有很多不同的致敬,你決定這樣拍的原因是什麼?

翁:如果你說我很貪心,我不否認的,其實我拍這個電影當時,我是很開心,我覺得我回去那一種再「電影學生」一點的心態,很小朋友很稚嫩的方法去面對電影。那一刻的我是對電影最雀躍的心情去拍這部片。這樣令我回憶了我作為影迷有很多很喜歡的電影我想致意,有他們很多的影子。但我不單喜歡王家衛,我也喜歡馬田史高西斯啊,安哲羅普洛斯啊,貝拉塔爾、吳宇森、許鞍華,我也喜歡以前歌舞片的積葵丹美啊,好多東西融會在電影中,無奈大家只是看到王家衛,因為他是最典型,最容易標籤化的。但如果你話,我致意得太多了,電影太過「影迷向」那我又不否認。
妖治時代 2023-02-27 21:47:42
Mario應該呢個檔冠軍
AIR就應該未必夠4444嚟喇
孫銘謙(左閘) 2023-02-27 21:48:01
記得有人話「有才華的任性需要尊重,但沒有才華的任性即是亂來」,我到今天我可以好肯定地告訴大家,我自認為一個沒有才華的人。因為我很記得,許鞍華導演和我講過一句說話,她看完我第一部電影《明媚時光》的粗剪,她說:「其實阿翁我覺得你好多時想做一些和別人不同的東西,但你需要知道喎,你故意做一些和別人不一樣的東西,不代表你比別人好㗎喎。」這件事對於我來說是大受啟發的,當時我想,有兩條路,一就是我是不是應該做一些不要和別人太不同的東西呢?定還是我要做一些同別人不同的東西,但又要比別人好呢?又於是乎,什麼叫好呢?好的標準是全地球所有觀眾的標準,還是在某一個影迷層面處找知音呢?記得黃仁逵和我講過,一個電影不會沒有觀眾的,問題是觀眾在哪裏,不要因為怕一個電影沒有觀眾就不敢去拍,我好受這句話的影響。
孫銘謙(左閘) 2023-02-27 21:49:22
翁:我會想講……中間那些就是想說,我不是大家講的那種「死雞撐飯蓋」,有人說你寫這些文章,不接受所有人的差評,不是這樣囉。對於電影,對於這個城市的感情,結果是給人奚落,我昨天forward給你那個「任何人對這電影有好評除了收了錢想不到其他原因」,有人會寫些這樣的東西,這種話真的應該講的嗎?不至於吧?對於我的那種藐視、那種輕蔑,是對我傷害性很大,但是明白如果電影是納入喜惡問題,大家的確是有權有那種情緒。也很多謝一些知音人,他們說了很多勉勵的說話,他們未必完全覺得這電影非常之好,但他們去嘗試去讀懂這個電影,比如徐詠璇寫了一篇,他說這條友一定有看錢鍾書《圍城》和張愛玲,我覺得真的很勁,還有導演陳果、陳嘉上私下都會發信息告訴我對這電影的感受。他們是表現了他們對電影的愛,不是對這一部電影的愛,而是他們對電影的珍惜、珍重和愛。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雖然電影不是無功都有勞的東西,但我用了這樣的心意,用了這樣的精力,用了這麼多包圍香港的想法,交出一份厚重的東西,無論如何都希望提升大家對電影的一些憧憬。
香港香港香港人 2023-02-27 21:53:26
3,4月應該都係john wick vs mario了。
從來未愛你 2023-02-27 22:34:09
係咪終於可以唔使戴罩入場睇戲
劉夢熊留夢紅樓夢 2023-02-27 22:35:52
呢篇影評激到翁子光

翁:影評20年來最大的改變是,現在的人會傾向是「評」多於「論」,我們以前寫影評,都是要「論」的,現在是「評分式」的影評較多。我們以前寫一篇影評,不是一定要打分,我們一定會深入地看一部戲。例如紅眼那篇影評,我最大的反感不是他對部戲的觀感,而是他猜測我的動機,他幻想了我如何機關算盡,怎樣想透過這部電影能夠得到什麼

https://news.mingpao.com/pns/%E5%89%AF%E5%88%8A/article/20230219/s00005/1676738946645/%E5%91%A8%E6%97%A5%E8%A9%B1%E9%A1%8C-%E3%80%8A%E9%A2%A8%E5%86%8D%E8%B5%B7%E6%99%82%E3%80%8B-%E8%BF%94%E5%A4%A7%E9%99%B8-%E8%B7%B3%E8%80%81%E8%88%9E-%E9%82%84%E6%98%AF%E8%B7%B3%E8%80%81%E9%A6%99%E6%B8%AF%E7%9A%84%E8%88%9E
能推翻《踏血尋梅》的血腥暴力既定印象,無疑為作品帶來不少驚喜,但太似王家衛是真的,也恕我寫不出「比王家衛更王家衛」這種觀後感,只能說電影倒非一味照抄,而是充滿了翁子光對香港已逝年代的種種綣戀,甚至覺得對王家衛電影風格的臨摹,也可能是他心目中的老香港味道之一。不過,如此接近另一個導演的風格,無論不自覺還是太有自覺都很危險。


籌備過十幾個電影計劃,絕大部分都無疾而終,《風再起時》是唯一過關。四大探長的黑警故事,已經一拍再拍,再拍一遍,說得好聽是挑戰前人經典,交出自己獨有的版本,但較有政治觸覺的香港觀眾都應該心裏有數,《風再起時》是翁子光打的一張穩陣牌,黑社會、黑警、黑吃黑這些題材,於今日香港和內地市場都不能直說,但殖民時期警察貪腐這個背景,是暗渡陳倉的最好屏障,一方面可以赤裸裸描寫警察有幾衰格,另一方面又能歸咎是殖民政府的罪,再以廉政公署肅貪打黑收筆,又更符合內地的政治主旋律。


說白一點,彈彈琴、跳跳舞,以文藝腔改頭換面,看似不一樣的四大探長傳記,正正就是隱惡揚善,配合了有些話可以說,有些不能說的內地審查制度。電影裏那份豪情浪漫,不是真正的浪漫,而是妥協逢迎的表象。

《風再起時》能夠在主旋律下舞照跳,因為它是跳一場懷舊的老舞,老香港的紙醉金迷,糜爛與墜落。可以是今日香港的隱喻,但只可以是隱喻。


但今日香港是否還需要識時務、知所進退的合拍片呢?是否需要依賴內地資金「打造」這股氣派呢?《風再起時》可能是一次吃力而兩不討好的嘗試,電影先在內地公映,反應未如理想。第一,內地觀眾對純香港題材無興趣,喜歡看舊香港電影,不代表喜歡看致敬舊香港的新香港電影。第二,《風再起時》確是商業大片規模,但內地市場有更多更大規模的製作,百般妥協遷就,想着做大個「餅」,結果反而敬陪末座,慘被冷落。再者,今日香港觀眾對合拍片也不受落,北上掘金拍本地題材的理想,到頭來沒有為翁子光贏來太多掌聲,反而用了幾年時間跟朝令夕改、隨時推倒的審查制度作戰、妥協,嘗試安全踩界,又是否值得?

從翁子光去年監製、何爵天執導的另一作品《正義迴廊》就知道,於本地電影市道呈一片「小陽春」的新時代裏,主流觀眾不再看重大片規模,轉而鼓勵富有本土情懷、社會覺悟的作品。像《風再起時》這樣避重就輕,用60年代舊故事舞台附和今日的內地主旋律,跳得再芳華絕代,都是一種跳老舞的姿態,有如過時的風潮,難以再起。


誠然,電影確實比許多淨是拿着香港電影人招牌於內地招搖撞騙的廉價作品認真得多,但電影風格的戀舊唯美,以及創作題材上的尖銳性,都令它顯得過度豐滿但很空虛,反而不及今日香港一些新導演的低成本作品。


翁子光形容,《風再起時》是一部要看兩遍的電影,除了是票房上的幫補,也大抵明白話裏意思,第一次看會有成見,無論是出於對合拍片的抗拒,王家衛電影的風格模仿,為黑警橫行的年代粉飾太平等等,再看一遍,嘗試放下成見,電影的誠摯用心才會水落石出,用最老套的說法,觀眾會讀得出是這一封寫給香港電影的「情書」。

點解會無端端質佢係合拍片迎合內地?今時今日香港嘅電影審查唔少得過內地啦,呢幾年全港只係出過一兩套警匪片咋。

佢話咩大片規模營造氣派又話乜嘢內地大把高budget片又觀眾唔受落,而家翁導難得R到幾億budget返黎想玩自己嘅野又唔得呀?任何電影市場都需要高budget blockbuster,下下得雞碎咁多budget淨係拍到窄路微塵、正義迴廊呢d規模嘅戲根本唔健康,咁其實姐係代表冇人肯掉錢落去電影行業裏面。

唔係香港觀眾唔睇重大片,而係香港冇budget出到大片;唔係香港觀眾鍾意本土情懷、小品電影,而係觀眾想入戲院睇港產片嗰陣淨係得呢類戲揀。

更何況近年香港電影票房集中左喺某幾套戲度,所謂嘅「主流觀眾」其實都係睇口碑入場,本土情懷唔係真係咁吸引到人。

風再起時出到黎個成品唔係最好睇,但係同乜嘢budget乜嘢市場冇關係。
kingtheland 2023-02-27 23:08:48
殘影導演做咩唔出黎謝票?
一兩日答下問題都好呀
呢套戲反而真係幾多野想問
mm2 唔好淨係識ig repost啦好心
妖治時代 2023-02-27 23:17:16
mm2同天下一都似半放棄狀態
謝票場都唔搞
從來未愛你 2023-02-27 23:17:58
可能因為導演唔係香港人 又就唔到時間Zoom謝票啩
香港香港香港人 2023-02-27 23:22:58
高 budget幾類片,首先係成日爆呢度炸果度的動作片,香港來講多數係警匪片,唔好啦掛?第二係古裝片,除左三國無雙,香港好似好耐冇人製作了。一係就勁多外國外景,但早幾年疫情又係拍唔到。仲有咪科幻片,明日......

就算有人肯冒險俾一大舊錢投資拍高budget片,都唔知可以拍咩。
Verycool 2023-02-27 23:25:52
飯氣: am i a joke to you?
Shiyu 2023-02-27 23:31:17
哩套宣傳鳩啲定係智齒宣傳鳩啲
Shiyu 2023-02-27 23:33:55
Ben Affleck導作,希望無伏
妖治時代 2023-02-27 23:35:55
同滿江紅相映成趣
滿江紅無岳飛
AIR無Jordan
吹水台自選台熱 門最 新手機台時事台政事台World體育台娛樂台動漫台Apps台遊戲台影視台講故台健康台感情台家庭台潮流台美容台上班台財經台房屋台飲食台旅遊台學術台校園台汽車台音樂台創意台硬件台電器台攝影台玩具台寵物台軟件台活動台電訊台直播台站務台黑 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