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揚州市質監局發布了“揚州炒飯”的最新官方標準:形態上,要求米飯顆粒分明,晶瑩透亮;食材上,3~4個雞蛋,海參、雞腿肉、火腿肉、幹貝、蝦仁等8種配料,一個不能少,氣味上要有炒飯特有的香味。(10月23日 國際在線)
“揚州炒飯”是家喻戶曉的美食,它不僅是揚州的特色,而是全國各地最具代表性的炒飯品種之一。改善制作工藝、提升口感、增加營養,對於揚州炒飯來說都無可非議,但是,靠質監局的行政規定來強制實行炒飯標準,難免有不妥之處。
市場經濟的規則是市場主導,政府只能作為隱形的手進行調控。也就是說,主角應該是市場主體,是商家和消費者,而不是政府。強制實行制作標準,規定揚州炒飯要以特等秈米飯、鮮雞蛋為主料,以水發海參、熟地方雞腿肉等8種材質為配料等,看似在規範行業行為,實則是用政府的手代替了市場的手,長此以往,對揚州炒飯行業發展是極為不利的。
炒飯好不好吃,吃客說了算。只要消費者覺得這個味道好,加不加海參,加不加蝦仁又有什麽關系。況且,如果內地地區沒有海鮮,是不是就不能賣揚州炒飯了,有的消費者對海鮮過敏,是不是也必須冒著生命危險去吃加海參的炒飯。
行業應不應該有標準,當然應該,但只能限於行業協會的規定,不能強制每個商家都要無條件遵循。質監局當然也有權力規定標準,但那只能限於食品安全、食品質量方面的標準,而不是幫食店制定“菜譜”。如果全國幾百萬家炒飯館子都千篇一律地做同一種食材,同一種味道的揚州炒飯,那麽,各家飯店之間還有沒有特色,他們之間又靠什麽去競爭呢。
餐飲業也是需要創新的行業,如果飯店做出某種美食和初創時的味道不一樣,也屬正常,因為美食是有區域性、社會性的,一千個人中有一千個美食家。因此,政府在規範美食行業的時候少點“管理”的思想,多點“服務”的理念;少點“強制”的規定,多點“創新”的鼓勵;少點“過當”的幹預,多點“安全”的監督,才會營造出公平、自由、競爭的良性市場環境,才能促進行業安全、健康、可持續發展。
http://opinion.people.com.cn/n/2015/1023/c1003-27733176.html
強烈要求香港政府規管車仔麵配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