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新亞 中大四院我稱霸
望一下 逸夫崇基在腳下
冇有怕 聯合摺埋過檔新亞
氣吞天下 稱王又稱霸
領:稱王
眾:又稱霸
領:稱王
眾:又稱霸
新亞!
https://youtu.be/nI3vptlz2po
#MM #Weekly_pedia // 點解大學生要Dem Beat?由「和聲Beat」到「何東Beat」 源頭居然來自XX大學?好青年荼毒室豬文 與MM一齊Dem「新亞Beat」
每年大學開學、O-Camp(迎新營)都總會看到一個畫面——大群學生以高分貝的音量,有時還會配合拍手、跺腳,大聲喊出校外人難以理解的口號。這種文化在大學校園內被稱為Dem Beat,而在某些大學又被稱為Dem Cheers。
本來這種專屬於校園的文化,外人無以窺見,但隨著互聯網和手機拍攝功能的普及,先有2009年中大逸夫工商管理學院在日本文化祭裡Dem Beat;後有2012年和2017年在互聯網廣為流傳的中大「和聲Beat」、港大「何東Beat」,惜廣為留傳後並不見得受到欣賞,反之是受到各種謾罵和嘲諷;外間人不解大學生為何Dem Beat,覺得一群學生大叫大喊是莫名奇妙;校內人又繼續受著謾罵,年復年地繼續演無人理解的Dem Beat。
這一集《Weekly-pedia》,我們找來了哲學YouTube頻道「好青年荼毒室」的豬文,以及香港大學利瑪竇宿舍文物保育及徵集計劃聯席召集人Nixon,一起聊Dem Beat和Dem Cheers的發展,並以尋根究柢的精神,去找出香港各大學Dem Beat的歷史源頭,又從歷史中找尋Dem Beat之於大學校園、大學生,乃至於Dem Beat之於一個群體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