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地諗住日出
港豬仲有咩本錢笑鳩人? 人地返學唔洗戴罩 自由進出唔洗隔離
TraceTogether 都係over 500人地方先要用
港豬而家仲玩緊紅黃碼 咩3+4
文化傳承
華社人士能夠認清國家利益,是因為我們對國家的認同感越來越深厚 ,也和我們的文化自信有密切的關係。
我們的文化工作者很有本土意識,他們在創作裡註入本地特色,反映了他們對這片土地的熱愛。
譬如:成立了五年的新加坡華族文化中心,不但積極通過各種活動,介紹華族的傳統文化,還展現了我國獨特的文化面貌。 最近,中心演出了一部音樂舞台劇,以嫦娥奔月的故事為靈感。 這是一個古今結合的創作,融入了許多本地元素,包括新謠、本地特色的語言,和新加坡人的情感。
我們優秀的新加坡華樂團,也經常呈獻很有南洋風韻的音樂。 樂團成員有土生土長的新加坡人,也有在這里居住了幾十年的新移民,他們不新了,早就是老移民,早就融入了新加坡社會。 疫情期間,樂團在線上演奏了一曲本地創作的華樂,叫做《融》,融合的融,表現出我們同舟共濟的精神,讓我們聽一小段。
近年來,許多人士和團體對本地華族語言、藝術和宗鄉組織進行研究,反映我們對文化成果的自豪。 一個例子是,推廣華語理事會推出的新加坡華語資料庫,收錄了本土特色的詞彙。 這些詞彙跟其他華人社會的用法,是不大一樣的。
例如,年輕人談戀愛,我們這裡會說“拍拖”。 我們去旅行,是說去“吃風”。 當我們覺得幸好沒事,會說“好彩”。 另一個,我們的老闆,叫“頭家”。 如果你聽到朋友這麼說,我要跟女朋友去拍拖,出國吃風,好彩頭家點頭,你馬上知道他是自己人。
在這個基礎上,新加坡華族文化中心即將成立一個研究小組,對本土華族文化的發展進行有系統的研究和介紹。 這個計劃獲得政府的支持。
新加坡的華族不再是落葉歸根,而是落地生根。 我們有自己的故事可以說,而且一定要把它說得精彩。